《两宋词·赵善括·满江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赵善括·满江红》赵善括

赵善括

传语风光,须少驻、共君流转。谁忍见、绿肥红瘦,鲜欢多感。泽国千丝烟雨暗,江城一带云山远。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羞鬓雪,凭花染。携酒阵,嫌杯浅。叹人生岂为,青衫槐板。记舞可怜宫柳细,写情但觉香笺短。上层楼、独倚有谁知,栏干暖。

注释①“传语”二句:化用唐杜甫《曲江》诗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传话。风光,风景、景象。流转,运行变迁。②绿肥红瘦:化用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鲜:少。④泽国:水乡。⑤云山:高耸入云之山。⑥泛:漂浮。⑦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唐白居易《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亦指官职卑微。⑧可怜:可叹。⑨香笺:有香味的小幅而华贵的纸张,古代用于题咏或写书信。⑩“上层楼”句:化用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以及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六君子图 【元】 倪瓒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 理解这首词的关键在于“叹人生岂为,青衫槐板”,这一句写尽了失意者的悲愤和哀怨。上阕侧重于写景,而景语中亦包含情语。首二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用商量的语气同春光对话,希望春光停留片刻,让词人随它一同运行变迁。这里风光仿佛具有了人格特征,可以听懂人的话,可以任人亲近,首句起得自然。接着,词人解释了自己向风光提出这种请求的原因,在于他不忍看到“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象,这让他少了许多欢乐而多了几许伤感。晚唐杜牧曾有“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怅诗》)的诗句,就暗暗表达了一种对春的留恋,和由世事变迁引发的伤感。这里词人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忍见”三个字,将一种惆怅,一种悲哀,一种不想见却又不得不见的矛盾表达得曲折深婉。因为情绪低沉,此时所见风景亦是一片愁云惨雾,“泽国千丝烟雨暗,江城一带云山远”可谓本词中出彩的两句话,“千丝”写出了水乡烟雨朦胧与迷离的质感,“暗”则写出了烟雨笼罩天地六合引起的视觉上的昏暗感。词人举目是水乡泽国的千重烟雨,向远方眺望,江与城结成一条带子,而云山就伫立在天边最遥远的地方。这里“云山”不仅指高耸入云的山峦,亦暗指远离尘世的地方,是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所以“云山远”三个字就暗含了对于高蹈出尘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不过,词人虽有出世的想法,却未能由此摆脱烦恼,当他收回目光观看近处的荷花,也许是因为自己仍然带着愁绪,看到刚长出的荷叶都漂浮在水面上,把心卷着,也觉得荷叶仿佛在学人发愁的样子。这个拟人描写非常传神,不直接写人发愁,却要写荷叶学人愁,令人不禁想起“花解怜人花亦愁”的诗句。

下阕侧重于抒情,主要抒发词人年华老去、志不得伸的悲哀,也可看作是对上阕“愁绪”的一个回应。词人看到自己已两鬓斑白,却依然官职卑微,一事无成,不禁羞愤不已。想要借酒浇愁,但浅浅的杯酒似乎还没喝就已尽了;想要欣赏柳树的舞姿,却叹息这宫柳太细,不能满足词人的要求;想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又觉得这写信的香笺太短,而自己的愁思又太长。想这短暂的人生本应大有所为,但自己现在却依然只是个地位卑微的小官,心中非常不甘。“叹人生”两句,用了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道出了词人郁闷忧愁的根本原因,把自己的命运与白居易的命运进行了对比,将失意之愤慨尽情呼出。在这样的心情中,词人选择了登高远眺,他登上层楼,孤寂地倚在栏杆边上,倚得如此之久,以至于栏杆都带上了词人的体温,“上层楼”两句意韵深长,“有谁知”即无人知,一种孤独的情怀油然而生,“栏干暖”,则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孤寂凭栏的身影。

整首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皆构思玲珑,取譬新巧,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我们之所以欣赏它,却不在于它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它以真情实感打动了读者的心。情景交融的意境,骏迈峭拔的词气使这首词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常迎春)

链接 徽宗为提高道教地位而推行道学制度。神宗时已规定凡补道职者都要经过考试,以《道德经》《南华经》等为试题。政和四年(1114)徽宗下诏,诸路选宫观道士十人来京入左右街道录院学习“科道声赞规仪”,学成返回。政和六年,正式设立道学。次年命将《文子》《亢桑子》与老子、庄子、列子的书一样列入国学,并亲为《道德经》作注。重和元年(1118)下诏科举考试从《御注道德经》中出题,规定:从今以后学道之人与儒生一样进入州县学舍中教养,刚入学者称为道徒,考试合格,同样称为贡士。贡士入京应试,考出等级为:元士、高士、大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分入官品。又下诏在太学、辟雍内为《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各设两名道学博士。各州设立的道学博士由本州官员兼任。道学制度的建立,为文人做官又多开了一条门径。当年就有陈州州学内舍生宋瑀愿转换成道学内舍生,徽宗亲批,并赐“志士”称号。宣和元年(1119)废佛时又下诏,允许和尚改为“德士”后入道学研习道经,以转变为真正的道士。道学制度一直推行到宣和二年,因儒学的抵制才以所谓“儒道合而为一”的原因不再设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