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绝句》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水阔天长雁影孤,眠沙鸥鹭倚黄芦。

半收小雨西风冷,藜杖相将入画图。

普闻这首《绝句》,很好地体现了他在《诗论》中的观点。他在《诗论》中特别称赞杜甫、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人的“意韵幽远,清癯雅丽”,并强调指出: “炼字莫如炼句,炼句或若得格; 格高本乎琢句,句高则格胜矣。天下之莫出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境句易琢,意句难制。境句人皆得之,独意句不得其妙者,盖不知其旨也。”在他看来,诗之写景造“境”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其收束到一个妙“意” 中,终是平庸之作。这首《绝句》就很好地处理了 “境”与 “意”的关系。

前三句都可谓“境句”。“水阔天长雁影孤”,是由视觉所得的境句,侧重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大空间背景,雁影之孤更衬托出这个大背景的寥阔。“眠沙鸥鹭倚黄芦”,也是由视觉所得的境句,但侧重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一个特写短镜头,把它放在上句的大背景中显得境界很有层次感。“半收小雨西风冷”这一境句,逐渐由视觉所得过渡到触觉所得,使全诗所造之境又翻出一层新变化。特别是这个“冷”字,为逗开下句之“意”,作了很好的铺垫。在半收半下的秋雨中,西风之所以冷,这固然出自客观的自然之境,更重要的还是出自主观的诗人之意。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第四句的“意句”。而“藜杖相将入画图”这句意句能“得其妙者”大约有三。一是揭示了主人公的身份。这位主人公只有“藜杖相将”,说明他是一个孤独者,这很符合释子的特征。二是揭示了主人公的气质。他虽然是一个孤独者,但他并不感到孤独,有一柄“藜杖”与他朝夕陪伴,出入相将就足够了。这很使人想起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气概。这又是深得禅道之人的特有气质,因而又很符合自己释子的特征。三是“入画图”这一巧妙的借喻,不但将上三句景色之美一笔收尽,起到很好的关合作用,而且将上三句对自然之境的感受轻灵地转入对艺术之意的体验,起到了境意双收的妙用。特别是因为一、二两境句有层次感、空间感,所以这里“入”字的意思也就很富层次感、空间感,它使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正一步步走向沙岸,走向深空,进入到一个寥阔的世界中。

这样看来,作者在《诗论》中如此强调境与意的关系是不无道理的,他在这方面确有独到的体会,这首善于以意摄境的《绝句》即是明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