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三善殿夜望山灯诗》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珮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这是一首描绘佛寺夜景的诗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明净而又鲜丽的佛国情调。含蕴着诗人希望自然景物成为宣传佛禅义理的 “插图”的意味。

诗人夜登三善殿,平视周遭,只见: 佛灯灿灿,犹如百花怒放,简直把整个大千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给黑夜中的寺院带来融融春意,仿佛为寂净的人寰带来光明和温馨。这里,诗人将灯喻为 “百花”,将光明喻为 “含春”,可见流光溢彩,令人眼花缭乱。用一个 “疑”字,岂不惹人惊喜? 一个 “似”字,岂不使寺院夜景更加明媚?一个拟人化的“吐”字,形象地写出了静夜中佛灯的明亮;一个拟人化的“含”字,写出了佛灯对山寺的殷勤,极有情致! 首二句,诗人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三善殿的静谧、清幽而又充满光明的夜景,把人带入一种神秘肃穆的禅境之中,给人以温馨之感。

三、四两句笔触转向夜空,写仰视之所见。诗人以夸张手法进一步写佛灯之众之盛。 “的的”,明亮也。 山灯点点,与满大繁星交相辉映,足显示其高,既扣住题目中的“山灯”,又与首句呼应。“亭亭”,高远也。佛灯高悬,银光灿灿,上上下下,大有与新月争辉之势。这两句,乃是仰视之感触,山灯、星光、新月相互发明,连成一体。上上下下,给人以层次之感。

五、六两句则从感觉着墨。诗人有一种不同凡响的感觉能力,他捕捉山灯最传神的一瞬,将其喻为“珠”和“珮”。按佛教的说法,珍珠“清澈轻妙,天下之物悉皆观照,光明洁净,不为垢秽所染,投之浊水能令水即为清”;随意所求,也能令人满足。仅仅十字,既写了景、传了情,又表达了清净自性的禅义,真令人目击而道存。

末尾两句,借神话传说阐发禅趣。“扶桑”,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如果要山灯充当扶桑的“职位”,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两句,以议论入诗,旨在强调佛教的超迈的神形。诗人力图从这灿灿佛灯中发掘出禅意,蕴含着诗人希望景色成为宣传佛教义理的“插图”的意味。然而由于诗人在传达自己对景物的审美观照时力求真实,笔力非凡,所以这些妙句不仅没有义理化,反而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展示了诗人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渗透着禅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