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游云门》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阵若耶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

“云门”,即云门山,在会稽(今绍兴)城南,山中有云门山寺(亦名云门精舍)。本诗便记写游云门寺的见闻和感受。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为一个层次,记写一种情事。前四句是写行程,描绘了沿途风光; 中四句是写品茶,刻画了山寺的清幽; 后四句是写夜宿,抒写了留居云门寺的感慨。

先看前四句。“一阵若耶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意谓行经若耶溪时,突遇一阵急雨,雨水浇洗后的荷花,开得更加娇艳,香气弥漫四周。若耶溪也在会稽城南,相传曾是西施浣纱处,遍植荷花,景色宜人。作者的老朋友苏轼咏写若耶溪的句,也刻意描摹满溪的荷花:“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送钱穆文出守越州绝句》)从苏诗可知,若耶溪在云门寺附近,是入寺必经之途。“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拖筇”即拄杖,筇为竹的一种,常用来做手杖。“松门”,即寺门;“白云堆里住”点明寺院所处位置非常幽僻。寺院的清幽与若耶溪的华艳形成鲜明的对比; 若联想到美女西施的倩影,景色的对比实含有俗世与出世两种境界的对比。

再来看中间四句,很自然地转入出世情趣的描摹。“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写老僧为迎接雅客,烹茶相待。“玉乳”本指钟乳石,这里借指山石间的泉水,与“寒泉”同义。“寻茶具”的 “寻”字,用得极有韵味,表明来客很少,以至煮茶用具都要现去寻找。隐含之意是说,老僧平日生活更加清苦,不但无人伴语,甚至连茶水都不饮。“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是说一边品茶,一边观赏周围的山景,竟至不知不觉间,倏忽已然半夜时分。“毛骨清”,极力夸张山景的幽冷,几令来客毛骨间微透寒意。“秦峰”,秦望山,即会稽山,亦在城南。坐在云门山间,遥看“秦峰”月色,何等洒脱,何等清静!

最后四句,写夜色令人难以入梦,不禁写诗表感。“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紧承前句“秋月午”的述写,细致刻画月色的幽美。夜半但闻鸟啼,实际更反衬出环境的清静; 竹木之影半遮窗户,实际更映照出月色的明亮。如此静夜,如此明月,自然会撩起旅人的乡思。作者号是出家僧人,但寄住他乡野寺,难免回想起本籍僧院。“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点明他所忆及的,乃是本人曾任住持的庐山开先寺。连僧人都触动乡愁,足见云门寺该有多么幽僻清冷。这两句虽是抒写感受,实际更真切地摹写出景物的特点,使这篇纪行之作,增添了耐人寻味的意蕴。

诗写得很平实,并未故作惊人之语,但对出家修行的清冷境界,描述得传神切近,使读者几乎感同身受,不仅能领略到山寺月色的清幽之美,也从心底感受到出世生涯的枯寂之苦。过不惯枯寂的生活,也就难以观赏到大自然的美好; 反过来,真正陶醉于奇山丽景的人,也最能理解甚至甘愿忍受孤寂和清苦。因作者是云游僧人,不受浮世的牵累,这才感受到并传写出云门山及云门寺的风光特色,写出这篇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