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百鸣
壮士何慷慨, 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 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 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 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 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 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
阮籍
阮籍的诗,总是有着一层雾障,加上他放诞不羁的性格,读他的诗便如雾里看花,须费力地揣悟其微言大义。而唯独读到这首“壮士”篇,便顿觉志气宏放,热血沸腾,嗣宗之品格性情,无不毕现。这是研究阮籍所不可不读的一首“豪杰诗”。
有一种说法,此诗是为忠于曹氏王室、起兵反对司马氏政权而被杀的将领所作。从阮籍的身世考察,他与曹氏王室有世交,对司马氏政权的黑暗残暴统治极为憎恶,因而不无这种可能。但从诗的总体精神来欣赏,我认为还是理解为诗人自抒怀抱较妥。“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即便如此,观广武楚汉古战场,他还是发出了“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浩叹,可见他虽形骸放浪而英雄之心不死。
全诗集中塑造了一个诗人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他胸怀壮志,受命远征,英勇征战,以身殉国,为后人留下了忠义英名。“壮士何慷慨”四句,写壮士久蓄壮志而受命赴远的情形。“八荒”指地之极远之处,《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念自忘”意为“忘自念”,忘掉一切个人的得失。若无“念自忘”的精神,自然谈不上“威八荒”了。这两句可谓互补,写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刀枪未现而形象已壮矣。
“良弓挟乌号”六句则写他英勇善战和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感情深沉悲壮。乌号,用桑柘木制的良弓,《淮南子·原道》:“射者扞乌号之弓。”明甲,即明光铠,曹植《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叙从壮士的威仪入笔,透过良弓在握、明甲闪烁,壮士拚杀的场面隐然若现。临难身死,英魂回荡,更令人叹息。诗人意犹未足,再以“全躯士”(贪生保命者)作反衬,愈显壮士形象之高大。诗到此处,忽上峰尖,忽下浪谷,诗人的贬褒爱憎之情已表述得淋漓尽致。
诗的前四句抒情,中六句叙述,而最后四句竟发起了议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身谢后世,气节故有常。”令名,即美名,四句云壮士将以自己的忠义行为而扬名百世,他的美名流传后代,他的气节与天地恒在。
全诗气势奔放,一气呵成,围绕着这位壮士的生前志,身后名,诗歌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刻划,起承转合,浑然一体。这位壮士虽死犹荣,在诗人心目中他是幸运的。相形之下,诗人自身避祸尚且不暇,更何况去逞抱负和求功名,“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咏怀诗》其十五),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