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陈子龙·秋日杂感·十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爱国诗词鉴赏《陈子龙·秋日杂感·十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满目山川极望哀,周原禾黍重徘徊。

丹枫锦树三秋丽,白雁黄云万里来。

夜雨荆榛连茂苑,夕阳麋鹿下胥台。

振衣独上要离墓,痛哭新亭一举杯。

【注释】 ①周原禾黍:周原,古地名,在陕西歧山下,是周朝兴起之地。平王东迁后,有个大夫行到故都,见原来的宗庙宫室都变成平地,长满了禾黍,作 《黍离》诗以表故国之思。②茂苑: 战国时吴国的苑囿。胥台: 即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③要离: 春秋时吴国勇士,为吴王阖闾刺杀了公子庆忌。新亭: 三国时吴国筑造,故址在今南京市南。西晋末,中原战乱频仍,丞相王导与客宴新亭,座中诸人伤叹山河破碎,相视流泪,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相对。”

【鉴赏】 1646年,诗人陈子龙在南京陷落,松江起义失败后,潜伏乡间,与太湖长白荡水上义军取得联系,变卖家产充作军饷,继续开展抗清斗争。在此期间,他写了十首七律《秋日杂感》,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不甘屈服、力图复国的愿望。这是其中第一首。

首联 “满目山川极望哀,周原禾黍重徘徊”,从总体上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意境。秋日的江南本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的美好时节,然而盘桓在诗人心中的却是深重的黍离之悲,使眼中的山川也笼上了萧瑟悲凉的氛围。典故的运用直接点出了诗中的 “我”之所以哀伤徘徊是出于故国之思。在此基础上,诗人将自我形象摄入诗歌意境中,开始了秋日心绪的 “神游”。

“丹枫锦树三秋丽,白雁黄云万里来。”颔联通过对秋天景物色彩纷呈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秋景原有的鲜明华美、平静旷远,结构出一幅浓缩了时空的画卷。这是为下文思绪的突转蓄势。

“夜雨荆榛连茂苑,夕阳麋鹿下胥台”,颈联承上而转,写出了清军入侵所造成的荒芜纷乱、荆棘丛生的战争残景。夕阳西下更使诗中意象笼上了一层悲凉色彩,与上联形成强烈对比,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痛心疾首,为国运深忧的心态和对故国盛景的无限追思与怀念。

尾联照应首联,续写诗人的行踪。在他独上要离之墓,为江南国土的沦陷而伤心痛哭的行动中表达出作者满腔深沉郁愤的爱国情感。全诗收束于情感表现的最高潮之中,这痛哭声不仅是感时伤怀的愤懑,更是对反抗侵略的勇士的呼唤。从开始的徘徊远望到最后的痛哭失声,作者的心绪历程展现出一片爱国丹心。

此诗精于用典、炼字,对仗工整,内涵深厚,体现出诗人凝重、洗练、沉郁的诗风。字句之中饱蘸着爱国情怀和民族正气,写得真挚动人,发人深省。

文章作者:唐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