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原文释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养生主

所谓养生主,即养生的宗旨。庄子认为养生就要“缘督以为经”,即不要为善去求名,不要因做不好的事而遭受惩罚,顺应自然之理,就可以保身、全生、尽年。庄子的这种人生观强调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即顺乎自然天性,安时处顺,听任命运的安排,不要人为地做什么。他通过三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这一理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①已②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③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知:知识,才智。殆:危险,已:矣。②已:此,如此。③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督:督脉。亲:指精神。尽年:终享天年。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陷入困顿之中!既然如此,还要从事求知的活动,那就更加危险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遭受刑罚,就像气循着任、督二脉周流不息一样,顺应自然之路就可以保全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护精神,可以终享天年。

庖丁为(wèi)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huā)然响然,奏刀(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①

文惠君曰:“(xī)②,善哉!技盖③至此乎?”

庖丁释④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⑤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⑥枝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gū)乎!⑦良庖岁更刀,割也;族⑧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⑨。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⑩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①庖:厨房。“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为: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履:踏、踩。踦:用膝抵住。砉然响然:都是解牛时发出的声音。然:进刀的声音。中:合乎。会:节奏。②:通“嘻”。③盖:通“盍”,何。④释:放下。⑤神遇:心神感触。⑥批:击。郤:通作“隙”,这里指筋骨之间的空隙。导:引刀进入。大窾:骨节之间较大的空隙。⑦枝:支脉。经:经脉。枝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綮:筋肉盘结的地方。未:不曾。:大骨。⑧族:众,指一般人。⑨硎:磨刀石。⑩恢恢乎:宽裕的样子。怵然:警惕,警觉。然:散开貌。委:堆积。善刀:拭刀。

【译文】

庖丁给文惠君杀牛,手抓肩顶,脚踩膝抵,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此时牛体被肢解发出的哗哗之声,庖丁进刀时发出的唰唰之声,全都符合音乐的节奏,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章的旋律。

文惠君说:“啊,太好了!你是如何达到如此高超的技术的呢?”

厨师放下牛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道,已经超出技术了。我刚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全都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之后,就再也不去看整体的牛了。到了现在,我再宰牛时,全靠心神去运作,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感官的认知早已停止了,而只是心神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筋骨间的缝隙,把刀探入牛骨节间的空隙,完全是顺着牛体的自然结构去操作。像那些经络交错、筋骨盘结的地方都不曾有什么妨碍,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杀的牲牛也有几千头,而刀刃依旧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间,这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然像刚磨的一样。尽管如此,每当遇到筋骨聚结不好下刀的地方,我会格外谨慎,神情专注,动作缓慢,动刀十分轻微,‘哗啦’一声,牛体全部分解开了,就好像散落一地的泥土。于是,我提着刀站在那儿,环顾四周,神情怡然自得,心满意足,从容地把刀擦拭好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庖丁的话讲得太妙了。我听后明白了养生的道理。”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①曰:“是何人也?恶乎介②也?天与?其③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④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zhì)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qí)畜乎樊中。⑤神虽王(wàng)⑥,不善也。

老聃(dān)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⑦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⑧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⑨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xuán)解。⑩”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①公文轩:宋人,姓公文,名轩。右师:官名。②介:独,只有一只脚。③其:抑或。④与:赋予。⑤雉:雉鸟,俗称野鸡。蕲:祈求,希望。樊:笼。⑥王:通“旺”,旺盛。⑦老聃:老子。秦失:一作“秦佚”,虚构人物。⑧向:刚才。⑨遁:逃避,违反。倍:通“背”,违背。刑:规范。⑩帝:天,万物的主宰。县:同“悬”,倒悬。指:通“脂”,烛薪上的油脂。穷:燃烧完。

【译文】

公文轩看到右师后,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的还是被人砍掉的呢?”思索片刻又说:“看上去像是天意而非人为啊。天生此人使他因祸而断足,因为人的形体是上天所赋予的,所以我知道他的断足是上天的惩罚,而不是人为的结果。”

沼泽边的野鸡走十步才啄一口食物,走出一百步才喝一口水,尽管如此,它也不希望被圈养在笼子里。虽然被圈养在笼子里精神旺盛,但却失去了自由。

老子死了,秦失赶去吊唁,只哭了三声便离开了。

老子的弟子问他:“你难道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的。”

弟子们又问:“既然是朋友,那像你这样吊唁朋友,行吗?”

秦失说:“行。开始时我以为他是个俗人,而现在我不这样看了。刚才我去吊唁,发现有老年人在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如同哭自己的父母。他们来这里吊唁老子,一定有老子不期望他们称赞而称赞的话,一定有老子不想让他们哭泣而哭泣的人。这是逃避天意,违背常情,忘记了人的生死寿夭都禀受于自然,古时候人们称这种行为是逃避自然的规律。正当该他来的时候,他应运而生;正当该他离开的时候,他顺势而亡了。生安其时,顺从自然变化,哀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人们称这种解脱为天帝解人于倒悬。”

燃烧的油脂作为薪火燃尽了,火种却能传续下去,没有穷尽。

【智慧全解】

快乐源自内心

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说,燃烧的油脂作为薪火燃尽了,火种却能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烛薪燃尽变成火是一种转化,而不是消灭,人的生死也是如此,顺其自然即可,无须悲伤。

月有圆缺,人有生死,物有生成与消亡,这都是自然规律。我们根本不必去哀叹花之凋零,畏惧人之死亡,不必伤春悲秋,戚戚惨惨,如果把目光只盯在将要燃尽的烛薪上,只会让人处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之中。我们要从星星之火中窥出燎原之势,这才是快乐达观的人生。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任何人的生活都充满着挫折与困难,要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要看到火种的无穷传续,而不要只盯着薪火的燃尽。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哈金思校长曾这样教导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个酸柠檬,那就做杯柠檬汁吧!”道理很简单,话说起来也挺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却与此相反。很多人发现自己只有一个酸柠檬时,就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我完了,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老天对我也太不公平了!”于是便陷入无尽的自怜之中。这样做无疑是极为愚蠢的。聪明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聪明人从来不伤春悲秋,为自然界的消融转化而哀伤,他们向来是乐观的。他们总能把不幸化为一种机会,总能从将燃尽的烛薪中看到无穷的火种。哈里·爱默生·佛斯狄克曾语重心长地说:“真正的快乐不一定是愉悦的,它多半是一种思想上的胜利。”是的,快乐源自一种成就感,一种自我超越的胜利,一种将酸柠檬榨成柠檬汁的经历。

【阅读延伸】

窗外还有闪亮的繁星

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加利福尼亚州沙漠的陆军基地。塞尔玛的丈夫奉命外出参加演习时,她就只好一个人待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外面的天气实在太热了,树荫下的温度也很高。可恶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她聊天,只有满天的风沙,所有吃的、用的东西都沾满了沙,就连呼吸都让人觉得困难!

塞尔玛难过到了极点,觉得自己非常可怜,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说她一分钟也不能再忍受下去了,她宁愿去坐牢也不愿待在这个鬼地方。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并改变了她的一生:两个人从牢里的铁窗望出去,一人看到的是满地的泥泞,另一个人却看到满天的繁星。

她不断地看这封信,看着看着终于明白了什么,不禁惭愧起来。她决定找出自己目前处境的有利之处,她要找寻自己的满天繁星。

塞尔玛从此开始热心地与当地居民交朋友,而他们的反应也令她十分感动。当她对当地居民的编织与陶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这些居民就把自己最喜欢的甚至都不愿卖给游客的纺织品、陶器送给她。

她试着学习土拨鼠的知识,观看沙漠的日落,找寻几百万年前的贝壳化石,原来这片沙漠在300万年前曾是浩瀚的海洋。她还开始研究令人着迷的仙人掌及当地各种沙漠植物。

沙漠还是那片沙漠,邻居还是那群邻居,只因塞尔玛的内心变了,她就拥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她所发现的新天地令她觉得既刺激又兴奋,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冒险。后来她着手写一本书——一本小说——她如何逃出自筑的牢狱,找到了美丽的星辰。这就是积极心态的力量,烛薪虽然燃尽,但它的火种却能永远传递下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