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郑燮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题画·竹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的一幅画竹图上所题的。全诗短短四句,全以淡语出之,却蕴含了极其深刻的艺术哲理,可说是一首绝妙的画论诗。

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推崇写意而不重工笔者居多。郑板桥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上不仅十分注重写意,而且认为写意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有人标榜写意而不肯下真功夫,不过是以写意而自文其陋而已。郑板桥在上边这首诗中就以自己四十年苦练画竹技巧的实践道出了“必极工而后能写意”的道理。画家画竹虽“得之在俄顷”,却是“积之在平日”。“日间挥写夜间思”,说明了郑板桥白日挥毫,黑夜揣摩,苦心孤诣,反复磨炼的艰辛。正是四十年如一日的惨淡经营,才使他的画竹技巧由“极工”达到了写意的地步,“冗繁削尽留清瘦”,正是指此而言的。郑板桥在《书画鉴影》中曾自述他的画竹经历:“余始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能少而不能多”是指初学阶段尚不谙写形之法;“能多矣,又不能少”,则是能写竹之形,却不能传竹之神;由“多”再到“少”,指由写形转向写意,亦即在“极工”基础上的更高的艺术境界,因而也是“最为难”的。郑板桥说:“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题画竹》)。“减枝减叶”,以少胜多,不仅突出了竹子瘦劲孤高之神韵,而且寄托了画家之情怀。“瘦劲孤高”,亦即“生”,正是郑板桥个性的体现,情感的化身。

凡绘画之道,皆由生而熟,然郑板桥却主张熟中有生。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胸有成竹”,则意在笔先;“胸无成竹”,则趣在法外。“胸无成竹”并非不要意在笔先,更非对所画之竹一无所知,而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达到的创作自由。郑板桥之强调“胸无成竹”,只是要反对创作中的程式化倾向。“胸有成竹”,自然是“熟”,然拘泥成局,则无创新。若在“熟”的基础上求“生”,做到“胸无成竹”,就会千变万化,新意迭出,这时的“生”就是更高层次的“熟”了。所以这首诗最末一句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

由“熟”到“生”,由“极工”到“写意”,这就是郑板桥的艺术追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