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沟·张问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芦沟·张问陶
芦沟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
天海诗情驴背得,关山秋色雨中来。
茫茫阅世无成局,碌碌因人是废才。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古金台。

本诗写于乾隆四十九年作者初入北京之时。芦沟即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在河北省西北部,流经北京市到天津附近入海河。芦沟附近有著名的幽州黄金台。诗人秋游芦沟,又一次被黄金台这个承载着君臣相遇美好故事的古迹惹起无穷感慨。

诗前半首写出游芦沟所见,描写了秋天幽蓟原野浩茫荒凉的景象,境界开阔,富有气势和力度,给人以肃杀、悲壮之感。张问陶既工诗也善画,本诗的二四两句中即可看到他诗画并擅的特长,两句诗既呈现了凝重雄阔的画面,又写出了秋来幽蓟的动势过程。霜寒导致木脱,木脱更显霜寒,大漠因木脱霜寒而一望无尽。“关山秋色雨中来”写出了秋色到来的媒介、来速、来势,强化了秋色到来这一渐变现象的可感性。这一广袤、悲凉、壮阔景象的描绘为下文的抒情作了有效的渲染铺垫。

“心事浩茫连广宇”,浩茫的环境也容易激发浩茫的心事,使诗人产生强烈的忧生或忧世之情。唐郑綮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此时,张问陶面对眼前景象,也不禁心潮起伏。秋天的到来易诱发人荣华易逝、时不我待、离乡思归等种种情感活动,这些情感活动使一个欲有作为的人更添事业上的紧迫感。本诗的下半首即可看到诗人的这种情感流向。面对茫茫的自然环境,他想到了自己在人生社会环境中的茫然无依和理想的渺茫,有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样的感觉。他现在二十一岁,虽然年龄不算大,但他的心情已经很急迫了。“人间少壮无多日,莫待秋霜染鬓丝”,“举世不逢孙伯乐,一生惟哭贾长沙”(《春日感怀》),“伏枥长鸣万马惊,唾壶击缺气难平”(《重有感》),这些诗都和这首《芦沟》作于同一年。这里的“无成局”表示了他对前程的迷茫(张问陶喜欢把人生比作棋局,如《感事》诗“惊心万事无长局”,《悼亡》诗“半局残棋已廿春”)。诗人当时尚无功名,在北京与赞善公周东屏的长女结婚后无所事事,他又“不欲因人著姓名”(《重有感》)而现实恰恰又要把他逼到碌碌因人的境地上去。所以,这里的“是废才”既是自警,也是自责。颈联两句主要是对社会和个人现状的总体上的理性思考,诗的结尾,又回到与芦沟这个地点有关的空间中来。他想到了曾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当年的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曾筑台置金,如今,正如唐代陈子昂在这里感慨的,古人不见,天地悠悠。过去的君臣相遇是那样令人欣羡,今天,美好的往事已成陈迹,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郭隗、乐毅这些往日英雄随斯而去,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我亦必然要到“呼不起”的时候,如果不是英雄,那就连呼你的人都没有。的最后两句,既有君臣知遇不可再得的感慨,也有圣贤寂寞、人生短暂的忧叹,呼不起的既是英雄,也是往日。这种社会感和宇宙感的交织使他产生强烈的焦虑和孤独,放歌空吊正是他焦虑和孤独的外化表现。

本诗也是一首因地生情,情景交融之作,所写景物具有明显的时地特征,雄浑悲壮的景色和深沉的历史,身世感取得了和谐的统一,是金台吊古这一传统题材上的又一成功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