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學生时代都经历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考试,但有些事关自己一生前程的考试是终生难忘的,正如我13岁进城赶考的这件事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一
我13岁那年进城去赶考。
这个赶考最多相当于古时候的读书人作为童生,为了考个秀才,首先去参加县里的县试;因为与之相类比的是,我赶考的目标是县城的重点高中,当时这所学校是位于临沂城的四所重点高中之一,名称是临沂育新中学。
古时候的读书人要想考个秀才有多难?
梁启超说:“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这就是说童生考中秀才的录取率大约在1%。
后来作为临沂育新中学八〇级高一新生入学时,班主任李运岚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同学能够被录取,程度不低于鲤鱼跃龙门呦,你们是从1300多考生中录取的98人啊!”
当时心里真的挺激动的,也为自己能够被录取而感到自豪。
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当年进城赶考的心情,固然和古时候去进京参加殿试的人有着天壤之别,那些进京赶考的志向是:“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而我只想能够考上城里的重点高中,意味着高中毕业后有更大可能升入高等学府。而那时候如果考上大学,哪怕考上一所中专,则意味着一下子就可以把农村户口迁到城里,毕业后就可以成为拿“购粮本”的城里人了。
13岁进城赶考的这一幕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二
点燃我心中梦想的是大哥。
恢复高考后,大哥连续两年应考都名落孙山。当时大哥在汤河公社党委干秘书,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待遇还是亦工亦农,每月把工资的一部分缴到大队里折算成工分,由生产队给分粮食,享受在家干农活的一个整劳动力的待遇。
我想当时大哥是盼望着成为一个真正的完全的拿购粮本的公家人的。
连续两年落榜后,大哥得到当时的汤河公社党委书记朱景顺书记的大力支持,响应他上高中时的后来调到育新中学任教的倪成勋老师的召唤,大哥到临沂育新中学插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大学。
大哥复习那一年,我正好成为一名初中生。大哥每到周末回家拿煎饼的时候,他一方面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给我描述城里中学的老师水平有多高,让我的心中不停地漾起波动的涟漪。
对大哥来说,离开工作岗位去重新走进高中的课堂,那是要下多么大的决心啊!因为在乡亲们的眼里,大哥到汤河公社党委工作已经是冯家祖坟上冒青烟了,当时大哥到汤河党委去工作,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亲自到党委拿来的调令亲自送到我家里的。
大哥没给自己留退路,所以他把这一年的每一天都是按时按分计算,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我学习的关心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上初一的下学期,学校在我们班发展首批共青团员,我是其中之一。填写入团志愿书的那天,大哥正赶上回家拿饭,晚上我睡觉了,大哥替我把入团志愿书填好了。第二天我起来看到的是大哥在填好的入团志愿书上留下的一个纸条,上面一是对我就要成为一名共青团员表示祝贺,二是告诉我我入团的年龄还不满14周岁,在填写我的出生年月时还是如实填写了出生于1966年,但没有填月份。大哥的字里行间都深深地寄托着他对我的关心和殷切期望。
让我更加难忘的事是在大哥参加高考前夕,他是晚上赶回家拿饭的,他回家时我已经写完作业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大哥已经走了,我看到的是作业本上有大哥的一张留言条,大哥说他晚上检查了我做的数学作业,所有的题目都做对了,但是对“g”写得不规范,大哥在留言条上告诉我正确的“g”的写法。
记得当时读完大哥的留言条,我的心里已经给自己暗暗地定下了目标,读高中时要上城里的中学,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
三
我上初一的那个暑假,大哥参加完高考回家了。
大哥给我的礼物非常珍贵,他把他这一年来积累的课堂笔记和全部的复习资料都移交给我了。大哥对我说:“这些课堂笔记都太珍贵了,你再有一年就上高中了,这些课堂笔记和复习资料对你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哥给我的复习资料让我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外,白天晚上对这些复习资料爱不释手,其中一本数学复习资料大概有500多页,那一个暑假我把我已经学过的还有即将学到的,都先做了一遍。晚上蚊子多,娘把一个水桶里装上半桶水,我就把双腿放到水桶里,让蚊子少喝我一点血。可以说,这一个暑假让我的心中增添了不少底气。
大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全家像过年一样热闹,听到消息前来祝贺的大伯大娘叔叔婶子及众位乡亲把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于我而言,大哥金榜题名让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同时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以大哥为追求目标,我将来是一定要考上大学的。
目标好定,决心好下,关键看行动。亲朋好友向我的爹娘向我的大哥忙于祝贺的时候,我又拿笔开始学习了。记得那天晚上大哥对我说:“明年你就要考高中了,城里的几个重点高中都开始招农村生了,不过收的人很少,你要把明年考城里的高中作为你的目标;当然如果报考,我建议你还是报考育新中学,毕竟我的老师都还在那里,如果考上了,老师们会给你更多的关照。”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初二下学期来到了。到麦收前,城里的几所重点高中的招生简章发下来了,有临沂一中、临沂育红中学(现在的临沂二中)、临沂五七中学(现在的临沂三中)和临沂育新中学(现在的临沂四中)。班主任老师征求我的意见时,我非常直接地告诉老师我准备报考的学校就是临沂育新中学,并把我大哥在那所学校复习时的情况给老师作了介绍。最后,老师们经过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我们坊坞联中拟报考城里高中招考的同学全部报考临沂育新中学。
我们坊坞联中那一年的初中毕业生共有100多名学生,除了报考城里的高中外,就只能报考汤河中学了。因此,老师们向同学们宣读了临沂育新中学的招生简章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动心了,因为城里中学招考的时间要比汤河中学招考的时间提前接近两个月,考上更好,考不上权当一次练兵了。刚开始报名的时候,有一半多的同学都报名了,最后两个班的老师们结合平时的学习成绩,最后确定了25名同学去“虎口拔牙”。
一个学区的农村联中,25名同学去城里参加考试,如何去成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难题。经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凡是骑自行车去考试的由两名老师(每个班出一名)骑着自行车带队;凡是不骑自行车准备坐公共客车去考试的同学,按班级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3至4个人,由班干部担任小组长,到城里育新中学门口汇齐,集体看考场住旅店。
四
去城里赶考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那天具体是1980年夏天的几月几号我记不清了,但留在我脑海中的是那时正是麦收时节,公路上铺满了带着麦穗的麦子,公共汽车压在麦秸上,车箱底上沾了许许多多的麦秸草。
现在的孩子如果是升学考试,可能不单单父母要陪考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可能也要出场。我要去考试的那天早上,除了吃上娘给我煮的两个鸡蛋外,就是娘给了我5元钱,当时这5元钱是我3天的吃饭住宿费用。娘和爹只嘱附我好好考试,吃过早饭就忙着去生产队干活去了。
我所带的小组包括我本人在内共是3人,我们背着书包步行到洪瑞车站,身上都出了汗。
那天太阳高照,地里是忙着收割麦子的人群,没有机械的收割机,所有的麦子都是人们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割出来的。看着地里大汗淋漓地正在劳作的人群,我们3人的心里其实也是五味杂陈。我们是去赶考的,如果能够考中的话,两年以后就有可能考上大学,就可以从黄泥地里拔出双脚,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考不上呢?今天的他们就是两年以后的我们。尽管我们都没有那么直白地表露出来,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满怀希望又极不平静的。
我们3人赶到洪瑞车站买上票就急切地盼望赶快来一辆客车,我们顺利登上车就算旗开得胜了。
洪瑞车站的车都是从青岛或日照等地发车到临沂的过路车,那天上午我们3人不到8点就赶到了洪瑞车站,可是我们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坐上车。
我们心里着急啊!明天就要考试了,今天无论如何我们是要赶到县城的。坐不上车,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3人一商量,决定步行往前走,反正只要往前走,我们就离县城越来越近。
1980年代进城的岚兖公路是一条七八米宽的柏油路,我们踏着布满麦秸的路往前走着。现在开着车从洪瑞到程子河村只需要3-5分钟,那天我们走了40-50分钟才走到那里,双腿已经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从早上不到八点赶到洪瑞车站,到快中午了我们才走到程子河村,走了8里路。我们步行的时候,也有客车经过我们身边,我们3人一齐拦车,因为车里的人满满的,始终没坐上车。
有诗曰:“马行千里踏清泉,赶考赴京历万难。吃下十年锥刺苦,同携明日载誉还。”我们不是赴京赶考,就是到县城考试,难道我们已经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要被不便利的交通阻塞我们的梦想吗?
我们心里着急啊,非常非常的着急。
就在我们极度失望的时候,公路旁停着的一辆拉砖的货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当时程子河村在公路北侧有一个供销社,供销社边上有一个饭店,我们3个人分析后一致认为这个货车司机应该是到饭店吃饭去了,如果他是进城的,我們和他好好商量一下,看能否搭他的车。
于是我们3个人就站在这辆货车旁等着,不一会儿司机果然从饭店里出来了。他边用一根火柴棍剔着牙边看我们,带着怀疑的眼光扫了我们一眼就准备发动车。这时我们3人一齐上前给他说好话,告诉他我们要上城里去考试的,如果今天赶不去就耽误应考就坏了大事了。
司机叔叔看了看我们都背着书包,知道我们不是撒谎,非常痛快地答应我们搭他的车进城,不过给我们提了个附加条件:到了城里后必须帮着他把车上的砖卸完。我们听到大叔同意我们搭车了,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坠在心中的石头一下落了地,什么条件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坐进大货车的驾驶室里时,心里美滋滋的。看着窗外的树木、村庄和地里忙碌的人群,心里顿生一股英雄气概,大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豪情。
五
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进城。
坐在汽车驾驶室里,尽管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3个人没有一个想去吃东西的,我坐在靠窗的边上,眼睛自始至终盯在外面,看到一个村名我也要大声地念出来。走到相公庄的时候,看到我几个同学在这里等着上车的,我伸出手大声地向他们打招呼,把那些正在等车的同学吓了一跳,我们的车没有停下,车往前走得很远了,有个同学还向着我们招手。
大货车拉了一车砖,速度不是很快,当大货车走上解放路的沂河老桥时,我记住了两个地名,桥东头我记住了是九曲,过了桥到了桥西头是东关,这都是货车司机告诉我们的。那是我头一次进城,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忘不了。
那时候的沂河老桥的桥面高低不平,大货车走在上面颠簸得厉害。后来我骑着自行车在这座老桥上走了成百上千次,为了写一篇关于沂河老桥的文章,我专门查阅过沂河老桥的历史。沂河老桥建设于1934年的春天,是由当时的著名的抗日英雄、时任临沂县县长范筑先主导的“县政重点工程”。那时没有机械,全靠人工喊着号子给力,一天一个工3毛5分钱。沂河老桥西接临沂城(今解放路),东连九曲,大桥全长1457米,漫水桥有61个孔。主桥桥面用钢筋混凝土修建,漫水路用料石铺设,这是沂河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大桥,当时许多人误以为此桥是外资建设,因此也称之为“东洋桥。”
过了沂河老桥就是真正地进城了。映入我眼帘的是真正的车水马龙,马路上人多车也多,特别是路边上的包子铺散发出的肉香味扑鼻而来,顿时勾起我肚里的馋虫,不由自主地摸了摸口袋里娘给的5元钱,我知道那是这3天去吃饭加住宿的总费用啊!于是,把那好奇的目光收回来,把肚里的馋虫掐死,盼着赶快给大叔把砖卸下来,好去找老师和同学集合。
现在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干搬砖这样的体力活的应该很少了,那天我和同学进城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着司机大叔把这一车砖卸下来,等卸完的时候,我们都累瘫痪了,浑身都是汗水。我们不敢休息,顺着司机大叔给指的路,走一会儿跑一会儿,跑一会儿再走一会儿,赶到育新中学的门口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等着我们了。看到我们3个人通身汗淌的狼狈样,老师和同学热情地招呼我们,有的同学递过自己的毛巾让我们擦汗,有的从书包里拿出好吃的往我们手里递,心里真的暖乎乎的。
我们一起看完考场后,老师在学校附近联系了一家旅店。记得一间屋里住了七八个同学,晚上吃饭时各人自己根据自己的财力买着吃。我买了两个馒头一碗菜,看着碗里有一块肉,吃到嘴里是一小截猪肠子,我吃不惯那个味道,干吃了两个馒头,把那碗菜给同学吃了。
为了那天的进城,头一天晚上就激动得没有睡好,又累了这一整天,吃过饭后倒头就睡了。没有人因为别人的臭脚丫子味而睡不着,大家都睡得很香很沉。
六
我们25名同学都按时参加了那次的招生考试。
当时的招生考试考的是语文、数学、政治和理化,理化是作为一门课合计100分,因此我们共考了两天。
考试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如何回家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育新中学在临沂北关,当时汽车站在临沂西关,如果我们赶到汽车站也坐不上车了,再说我们也没有钱再住一晚上了。最后老师们让我们这些坐车来的同学和骑自行车来的同学结对子,大家一起回去。和我结对子的同学长得比我还矮,于是我骑着他的车载着他,65华里的路程,一路上和老师同学们大声地汇报着自己考试的情况。
那天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已是月挂中天,满天的繁星眨巴着眼睛,似乎对赶考归来的我表示祝贺。娘和爹及二姐他们也都从地里干活刚回来,娘在锅屋里边烧火做饭边对我说:“考上考不上都不要紧,俺儿平安回来就好。”
娘的话让我没有一点思想压力,喝着娘做的大米糊豆感觉那么香甜。城市里再好,毕竟没有自己立脚的一席之地;老家草屋虽破,这里有自己的爹娘啊!
大约半个月后,中午我们都在教室里午休的时候,听到邮递员站在我们联中校园内,
手中举着一个信封,
大声地喊我的名字。等我从教室里出来的时候,这个信封已经在我的班主任老师手里了。我当着老师和围过来的一大群同学的面忐忑不安地拆开了信封,展开里面折叠着的一张纸,是临沂育新中学的高中新生录取通知书!
我成了我们所有去参加考试的同学中唯一的幸运儿!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晃近四十年过去了,其间我的3个外甥女和我的儿子都参加了过去的临沂育新中学现在的临沂四中的招生考试并成为四中的一名学生,从这里启航跨入又一所高等学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