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顾志华
《册府元龟》一千卷,公元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由王钦若(公元962-1025年)、杨亿(公元974-1020年)主持编修。1013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完成,用了八年时间。王钦若官至司空、同平章事,杨亿为翰林学士,任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册府元龟》是一部史料性的大型类书,全书近一千万字,汇辑了自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概括全部十七史,内容丰富,材料详备。宋真宗亲自写了序言,并赐名为《册府元龟》。“册府”就是书籍的府库,“元龟”即大龟。古人认为龟可以卜知未来,所以凡可以作为借鉴之事,常称之龟鉴。编这部书就是为了让它成为后世帝王处理国家大事的借鉴,目的十分清楚。
宋真宗是宋太宗的儿子,宋太宗在位时,编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部大书。宋真宗想和他父亲媲美,所以决定编修《册府元龟》。宋真宗对这部书十分重视,除了任命编修人员外,还派了内臣(太监)专门典掌其事,关于书的凡例、门类、篇目,前后编排的次序,内容增改、删节,以及选择材料的原则,引用资料的范围等等,都由他亲自审查厘定。全书按事类和人物编次,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造、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每部再分为门,总共一千一百零四门。所采材料侧重史部,以正史为主,间及经书、子书,不取小说、杂书,征引书籍不注明出处。《册府元龟》与其他类书不同的地方是每部有总序,每门有小序,总序概述文物制度、事迹沿革,比较详细,小序多为评议之语,言简意赅。序文的文笔精炼、流畅,可称佳作,据说是由杨亿统一润色、加工的。这是此书的一大优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部有总序,每类有小序,可以说受到了它的启发。《册府元龟》的另一优点是全书体例一致,去取谨严,这是胜过其他类书的。
《册府元龟》采集的范围不及《太平御览》广泛,故宋以后人大多重视《太平御览》,而对《册府元龟》则有贬词。确实,《册府元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引书不注明出处,引文往往截取片断或摘录大意,并不都是照抄原文等。但取材的内容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应该说两书各有短长,重一部轻一部是不公平的。《册府元龟》所引之书,皆北宋以前古本,所引五代诏令奏议等文献史料,今已不传,它的材料不仅丰富,而且比较可靠,可以用来校史、补史。《魏书》卷三十八原来一直残缺一页,后据《册府元龟》才补全了这一页。由于此书材料集中,条理清晰,极便查阅。比如想找关于“和亲”的材料,即可在外臣部和亲门中查寻,历代“和亲”的事迹皆收在内,一览无余。
《册府元龟》编成后即付刊刻,原刻本今已失传。宋蜀刻本残卷四百八十三卷,原为清末陆心源的皕宋楼旧藏,后归日本静嘉堂文库。明崇祯年间有豫章黄国琦刊本。清康熙、乾隆、嘉庆时皆有刻本。因宋刻已无完本,所以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册府元龟》,为影印明末黄国琦刊本,分为十二大册,第一册卷首有总目,每册前有分目,书末附有《类目索引》,全部的类目按文字笔画编排,每一类目下,列出所属部别及其所在册、卷和页次,比用旧本检查事类要方便得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