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卷二十二
制胜卷二十二
【原文】
危事无恒,方随病设。躁或胜寒,静或胜热。动于九天,入于九渊①。风雨在手②,百战无前。集《制胜》。
【译文】
兵事变化无常,犹如医生为病人开处方时,必须依据不同的病情。急躁有时可以消解风寒,安静有时可以战胜炎热。神龙飞舞于九天之高,入于九渊之深。兵家论战也要像神龙一样呼风唤雨,才能百战百胜,一往无前。因此集《制胜》卷。
【注释】
①动于九天,入于九渊:神龙虽动于九天之高,也会突然入于九渊之深。此以龙来比喻智者对急剧变化的形势的应付。动,发动。
②风雨在手:传说神龙能兴风雨。此仍以龙比喻智者。
赵奢智勇破秦军
【原文】
秦伐韩,军于阏与。赵王问廉颇:“韩可救否?”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问乐乘,如颇言。及问赵奢①,奢对曰:“道远险狭,譬之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乃遣奢将而往,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边批:主意已定,不欲惑乱军心也。〕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屋瓦皆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边批:坚秦人之心。〕秦间②来入,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一夜至。〔边批:出其不意。〕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许诺,许历请就诛,奢曰:“胥③后令。”至欲战,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
【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时,把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问廉颇:“韩国能救吗?”廉颇回答说:“路途遥远,地势艰险狭隘,难以救援。”赵王又问大臣乐乘,回答和廉颇的完全一样。等到赵王问赵奢时,赵奢回答说:“道路确实遥远,地势也确实艰险狭隘,就好像是两只老鼠在洞穴里打斗,结果将会是勇敢者取胜。”于是赵王便派遣赵奢率兵前往阏与救韩。赵奢率军行进到距邯郸三十里处时,赵奢下令军中说:“凡敢以这次军事行动进谏的,一律处死。”当时秦军驻扎在武安的西部,战鼓响彻云霄,士兵喊杀的声音,几乎把武安城内的屋瓦都震落下来。赵军中有一名武官建议赵奢赶快发兵救武安,赵奢立刻将他处死。全军加强防御,增修营垒,一连二十八天按兵不动,只是一味加强防备。秦军派间谍混入赵营,赵奢招待他吃喝后,又送他回去,间谍回到秦军后据实以告,秦将十分高兴地说:“赵军刚离开国境三十里就不前进了,只是增修营垒,看来阏与不会属于赵国了。”赵奢送走秦军间谍后,立即下令士兵整装疾速向阏与逼进,仅一天一夜就到了。赵奢命令擅长射箭的人在距离阏与五十里处驻扎,建成了军营。秦军接到情报,下令全军进攻。军士许历请求以作战之事进谏,赵奢说“招他进来。”许历说:“秦人绝对料想不到我军兵马会到达此地,他们此次的攻击一定来势凶猛,将军一定要严阵以待。否则,这一仗一定会失败。”赵奢答应了他的请求。许历说完就请求处以死刑。赵奢说:“回去听后命令。”到了邯郸,赵奢又准备出战,许历又请求进谏,说:“两国军队谁能先占领北山头,谁就胜利,谁迟一步谁就失败。”赵奢听从了他的意见,马上派一万士兵占领北山头,秦军后到,也想攻占山头却无法攻上去。这时赵奢下令全面攻击,秦军大败,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
【注释】
①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因大破秦军有功,封马服君。
②间:间谍,暗探。
③胥:同“须”,等待。
【梦龙评】
孙子曰:“反间者,因敌间而用之。”又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为争地。”阏与之捷是也。许历智士,不闻复以战功显,何哉?于汉广武君亦然。
【解评】
赵奢的成功得益于反间计的准确运用。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原文】
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①太尉击之。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②之曰:“吴王怀辑死士③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淆、渑厄陿④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搜淆,黾间,果得伏兵。
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吴方攻梁急,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肯往。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太尉出精兵击破之。
【译文】
汉景帝时,吴、楚等国谋反,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带兵平乱。大军出发来到灞上,赵涉拦马进谏说:“吴王招抚敢死之士很久了,这次他如果知道将军率兵而来,一定会在殽山、渑池等狭隘的山道间埋伏狙击,况且他用兵崇尚神秘,将军为什么不由此地朝右进发,经蓝田、武关到洛阳,其间不过相差一两天,然后直接率军攻入武库。诸侯们听到将军部队所发出的军鼓声,会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呢。”周亚夫接纳赵涉的建议,到了洛阳后,派人到殽山、渑池等山道四处搜查,果然抓获了吴王的伏兵。
太尉在荥阳集合了各路军队后,坚守壁垒不出兵。当时吴国正在紧急攻打梁国,情势危急。梁国向朝廷求救。太尉在外有见机处置的权力,想把梁给吴,不肯去救。梁王上书向汉景帝请求援助,汉景帝派使者宣召救梁。太尉也不奉命前去,而是派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军队的后路。吴军求战不成,粮食又运不到,许多人因饥饿而逃跑了。太尉出动精兵打败了吴国。
【注释】
①周亚夫:西汉沛县人,周勃的儿子,以军令严整闻名,平七国之乱后,官至丞相,后因其子私买御物下狱,绝食而死。
②遮说:拦马而进辞。
③怀辑死士:招纳聚敛敢死之士。
④陿(xiá):古同“狭”。
【梦龙评】
吴王之初发也,其大将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边批:魏延子午谷之计相似。〕吴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若借人兵,亦且反王。”〔边批:何不谏他勿反。〕于是吴王不许。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利险;汉多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咸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弛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吴王于是亦不许。假令二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亚夫之功,涉与吴王分半,而后世第功亚夫,竟无理田、桓二将军之言者,悲夫!
李牧、周亚夫,皆不万全不战者,故一战而功成;赵括以轻战而败,夫差以累战而败。君知不可战而不禁之,子玉之败是也;将知不可战而迫使之,杨无敌之败是也。
【解评】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行军打仗,不单单需要勇敢、计谋,还需要主帅多多听取部下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唐太宗待机杀敌
【原文】
唐兵围洛阳,夏主窦建德悉众来援,诸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①之险以据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记室②薛收曰:“世充府库充实,所将皆江淮精锐,但乏粮食,故为我持;建德自将远来,亦当挫其精锐。〔边批:亦是朱序破苻秦之策。〕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③,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混一无期。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从之。由是夏主迫于武牢,不得行。
【译文】
唐朝大军包围洛阳,窦建德发兵援救洛阳。众将请求先避开窦建德军队的锐锋。郭孝恪却说:“王世充处境困顿,很快就要被迫投降,窦建德从远处赶来救援,这是天意要灭亡他们,我们应当凭借武牢的险要地势来抵抗窦建德,等待机会出兵,一定能打败他们。”记室薛收说:“王世充府库充实,率领的军队都是江、淮的精锐,但因缺乏粮食,所以才被我军围困;窦建德亲率大军远来救援,我军应迅速出击,挫其锐气。若是让窦建德顺利到达此地,两军联合,转运河北的粮食补给洛阳,那么战争结束的日期,就会遥遥无期。现在应当分一部分军队继续围困洛阳,挖深沟,筑高垒,不与王世充交战;大王亲自率领精兵,抢先占据成皋,以逸待劳,一定可以战胜他们。窦建德被打败,王世充也就自然不攻而破,我估计不出二十天,就能擒获两贼。”李世民听从他的建议,于是窦建德大军被围困在武牢,不得前来救援洛阳。
【注释】
①武牢:通常叫做虎牢,唐时避李渊的爷爷李虎的讳,称武牢。虎牢在今河南荥阳汜水西北。
②记室:官名亲王府属官,又称计室参军,掌书写笺奏。
③合从:联合。从,读如“纵”。
【梦龙评】
按是时,凌敬言于建德曰:“大王宜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遂建旗鼓,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薄津,蹈无人之境,拓地收兵,则关中震惧,而郑围自解矣。”妻曹氏亦曰:“祭酒之言是也。”夫此特孙子旧策,妇人犹知之,而建德不能用,以至败死。何哉?
【原文】
谍告:“夏主伺唐牧马于河北,将袭武牢。”世民乃北济河,南临广武而还,故留马千余匹,牧于河渚以疑之。建德果悉众出牛口,置阵亘二十里,鼓行而进。诸将皆惧,世民升高望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尝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纪律,逼城而阵,有轻我心,我按兵不出,彼勇气自衰,阵久卒饥,势将自退,追而击之,无不克矣。”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士卒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世民命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建德阵西,驰而南上,建德阵动,世民曰:“可击矣。”帅轻骑先进,大军继之,直薄其阵。方战,世民又率史大奈等卷旆而入①,出于阵后,张唐旗帜。夏兵见之,惊溃。
秦王世民至高墌,薛仁杲②使宗罗睺将兵拒之,世民坚壁不出,诸将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六十余日,仁杲粮尽,所部多降,世民乃命梁寔营于浅水原以诱之。罗睺大喜,尽锐攻之。数日,世民度其已疲,谓诸将曰:“可以战矣。”使庞玉阵于原南,罗睺并兵击之,玉几不能支,世民乃引大军自原北出其不意,自帅骁骑陷阵,罗睺军溃,世民帅骑追之,窦轨叩马苦谏,世民曰:“破竹之势,不可失也。”遂进围之,仁杲将士多叛,计穷出降,得其精兵万人。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一战而胜,遽舍步兵,又无攻具,直造城下,众皆以为不可,而卒取之,何也?”世民曰:“罗睺所将,皆陇外骁将悍卒,吾特出其不意破之,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抚而用之,未易克也。急之则散归陇外,高墌虚弱,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此吾所以克也。”众皆悦服。
【译文】
间谍报告说:“窦建德探知唐军牧草已尽,在河北牧马,打算偷袭武牢。”李世民于是北渡黄河,到广武侦察敌军形势,故意留下一千多匹战马,放牧于黄河上用来迷惑敌人。窦建德果然全军出牛口,布阵绵延二十里,击鼓进军,将领们不禁心生恐惧。李世民登高眺望,对众将说:“贼人从山东起兵后,不曾遇到过强敌,今天行军在险地而喧哗,这是没有纪律的表现。临近都城布阵,是有轻视我军的念头。我军按兵不动,他们的士气自然会衰竭。长时间的列阵等待敌人,士兵们一定口干舌燥、饥饿难忍。势必会自行退兵,那时我军再追击,一定能胜!”窦建德的士兵排列阵式,从早晨直到中午,士兵饥饿疲倦,都纷纷坐了下来,又相互争着喝水。李世民命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经过窦建德队伍的西面,急驰南上。窦建德的阵队开始骚动。李世民说:“可以攻击了!”于是率领轻骑先行发动攻势,大军紧随其后,直逼敌阵。双方交战时,李世民又率领史大奈等人卷着大旗冲进敌阵的后方,扬起唐军的旗帜。窦建德的士兵见了唐军的旗帜,大为吃惊,溃散而逃。
秦王李世民领军来到高墌。薛仁杲派宗罗睺领兵抗御,李世民坚守营垒不出战。诸将都请李世民下令攻击,李世民说:“我军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敌人恃胜骄傲,有轻视我军心理,这时应该坚守营垒等待机会。一旦他们骄傲轻敌,我军奋力备战,就可以一战而胜。”于是在军中下令说:“再有人敢说出战,立刻斩首!”两军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粮食用尽,手下部将纷纷率兵投降,李世民于是命梁寔在浅水原扎营以引诱敌兵,宗罗睺看了很高兴,派出所有的精兵进攻。几天后,李世民估计敌兵已经疲惫,对诸将说:“可以出战了。”于是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边布阵,宗罗睺集合兵力攻打他,庞玉几乎抵挡不住敌军的攻势,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从浅水原北边出其不意地袭击,宗罗睺的士兵大败,李世民率领骑兵乘胜追击。窦轨拦马劝阻,李世民说:“现在的情势有如破竹,机不可失。”于是进兵包围了敌人。薛仁杲的将领纷纷叛变,薛仁杲无计可施,只好向官军投降。李世民虏获薛仁杲精兵一万多人。诸将们纷纷向李世民道贺,趁机问道:“大王一战而胜,不用步兵,又没有攻城装备,轻骑直逼城下,大家都认为一定会失败,而您竟然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李世民说:“宗罗睺所率领的士兵多是陇西人,将领骁勇兵卒凶悍,我先前出其不意地打败他,斩杀俘获的兵士并不多,如果我放慢攻势,那么敌兵都会逃入城中,只要薛仁杲加以安抚重用,日后就难以对付,立即追赶他们,士兵就会溃逃回陇西,高墌城内变得虚弱了,薛仁杲吓破了胆,就顾不上思考应敌之计,这就是我战胜的原因。”众将都心悦诚服。
【注释】
①卷旆(pèi)而入:卷起旗帜而冲入敌阵,可减少敌人注意力。
②薛仁杲:又作薛仁果,唐朝和乐人,薛举的长子,善骑射,军中号“万人敌”。
【解评】
李世民与窦建德之战又是采纳部下的建议而获得胜利的经典战例。而与宗罗睺之战,则可以看出李世民善于把握战机,敢于做别人认为不可为之事。但他并不是仅凭感觉进攻,而是仔细分析了敌人的情况,做到了知己知彼。由此可见,李世民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军事家。
李靖巧战萧铣
【原文】
萧铣①据江陵,诏李靖②同河间王孝恭③安辑,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孝恭从之,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仓卒征兵,皆在江岭之外,道途阻远,不能遽集。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④,势不能久,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⑤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孝恭不从,留靖守营,自帅锐师出战,果败走,趣南岸。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大获舟舰。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借其用,奈何弃以资敌?”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窥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
【译文】
唐朝时,萧铣占据江陵,皇帝诏命李靖同河间王李孝恭率兵征讨,并在夔州集结兵力。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江水高涨,波涛汹涌。萧铣认为李靖不可能顺江而下,因此不设防备,而唐军的将领也都请求等潮水退后再进攻。李靖说:“用兵讲求的是兵贵神速,现在我军刚集合,萧铣还未获得情报,若是趁着江涨突袭进攻,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他们仓促之间集合的军队,没有能力抵御我们的攻击,我军必能擒获敌人。”李孝恭听从了他的意见,率领战舰两千多艘东下,果然攻下荆门、宜都二镇,进兵到夷陵。这时萧铣已经解散了军队,令兵士正在务农,仅留下几千人守卫,听说唐兵到来,大为恐惧,仓促间征兵,兵士却都在长江以外或山区之中,路途艰险遥远,不能立即聚集,只好组织现有兵力出兵抵抗。李孝恭想继续进攻,李靖阻止说:“他们是为救援而来,没有既定的作战计划,势必不能久战,我军不如暂时在南岸驻扎,等待一天,敌军必会分兵部署。有的留下抵抗,有的回营自守。兵力一分散,势力自然就衰弱,我军趁敌军势弱松懈时进攻,没有不取胜的。现在如果紧逼,敌兵一定合力拼死一战。楚兵生性剽悍,是不容易抵挡的。”李孝恭不听劝阻,留下李靖守营,亲自率精锐部队出击,果然战败,退守南岸。萧铣的部众丢弃战船,抢夺唐军的军需用品,人人背负重物。李靖见敌兵阵势纷乱,立即下令攻击,大败敌兵,乘胜直抵江陵城下,并攻占了外城,获得了大批战船。李靖要李孝恭将战船抛之江中,任其流向下游,诸将都说:“这是打败敌人所缴获的,应当善加利用,为何要白白弃置,反而资助敌人呢?”李靖说:“萧铣的地盘,南出岭南,东到洞庭湖。我们孤军深入敌境,若攻城不下,他们援军从四方集合,我军里外受敌,进退两难,即使有战船又有什么用?现在丢弃战船,使它沿江而下,援军看见这些战船,一定会以为江陵已破,不敢贸然进兵,并不断派遣间谍窥探军情,这一拖延可能就是十多天。这期间我军一定可以攻下敌城了。”萧铣的援兵看见散置江面的舟船,果然心生怀疑,不敢进兵。
【注释】
①萧铣:后梁宣帝的曾孙。
②李靖:本名药师,唐朝名将,用兵善于料敌,临机果断,封卫国公,谥景武。
③孝恭:李孝恭,唐高祖的堂侄,封河间郡王。
④策非素立:并非预先制定好的战策。
⑤蔑:无。
【解评】
李靖击败萧铣,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史家称李靖“临机果,料敌明”,是战绩与理论俱丰的军事家。所以面对敌人要当机立断,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决策。
韦睿智用兵
【原文】
梁天监四年,王师北伐,命韦睿①督军,攻小岘城。既至,城中忽出数百人,阵于门外,睿曰:“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完,而无故出人于外,此必其骁劲者也,先挫其劲,城一鼓可拔。”诸将疑不前,睿指其节②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法不可犯也!”兵遂进,殊死战,魏兵大溃,急攻之,城遂拔。
睿进攻合肥,先按行山川,曰:“吾闻之:‘汾水可灌平阳,绛水可灌安邑。’”乃为之堰肥水,堰成,而魏援兵大至。诸将俱,请表益兵。睿笑曰:“贼已至而请兵,虽鞭之长,能及马腹乎?”初战不利,诸将议退巢湖,又议走保三叉,睿怒曰:“将军死绥③,有前无却,妄动者斩!”乃取伞扇麾幢树堤下,示无动意,而更筑垒于堤以自固。久之,堰水满,魏救兵无所用,城竟溃。
魏中山王元英④,以百万众寇北徐州,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帝遣曹景宗将大兵往救,敕睿帅所部往会之。睿自合肥径进,时魏兵声势甚盛,诸将惧,请缓行。睿曰:“钟离望救甚急,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可缓乎?魏兵深入,已堕吾腹中,勿忧也。”不旬日,至,遂于景宗营前二十里,一夜掘长堑,树鹿角,截土为城,比晓而营立,元英惊以为神。英先于邵阳洲两岸为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乃装大艘,乘淮水暴涨,竞发以临其垒,而令小船载苇藁,灌之膏油,乘风纵火,烟焰障天,倏忽之间,桥栅尽坏,我军乘势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兵大溃,元英仅以身免。昌义之得报,不暇语,但直叫曰:“更生!更生!”
【译文】
南北朝时,后梁天监四年,梁武帝的军队北伐,豫州刺史韦睿奉命率军攻击魏军小岘城。来到城外时,城里忽然出来几百人,在城外列阵。韦睿说:“城中虽只有两千多人,但只要闭门坚守,完全可以自保,现在无故派人出城,这一定是他们最勇敢善战的军士,如果先挫败他们,小岘城一鼓就能攻破。”诸将却犹豫不前,韦睿指着符节说:“朝廷授予我这个符节,不是用来做装饰的,军法不可违抗!”于是士兵就开始攻击,拼死作战,魏兵大败,韦睿乘胜攻击,小岘城很快就被攻了下来。
韦睿进兵合肥,先观察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淹没平阳,绛水可淹没安邑。”于是就率部众在淝水上筑堤。堤筑成后,魏国大批援兵也到了,众将十分恐惧,想上书奏请增派援兵。韦睿笑着说:“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才要求请援,怎么来得及呢,鞭子再长又怎能打到马腹?”初次交战失利,众将想要退守巢湖,又想回守三叉,韦睿生气地说:“军法规定临阵退却要处死罪,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轻举妄动者处斩!”于是命人拿来伞扇及指挥作战的将旗和仪仗,树立在堤坝下,表示绝不后退的决心。一面在堤上修筑营垒巩固防御。不久,拦河坝中的水溢满,困住了城池,魏军的援兵无法发挥作用,合肥城终于被攻破。
北魏中山王元英率部众百万人侵犯徐州北方一带,在钟离城包围刺史昌义之。皇帝派遣曹景宗率大军前往救援,并命韦睿率领部队前往会合。韦睿直接从合肥赶到钟离。当时北魏军队声势浩荡,众将很害怕,请求放慢行军速度。韦睿说:“钟离急切地盼望救援,车马疾行,士兵奔跑,都还嫌太迟,怎么能慢慢地走呢?魏兵孤军深入,已落入我军腹中,你们不用担心。”不到十天,就与曹景宗会合,韦睿趁夜在曹景宗的营前二十里处掘了一条长沟,树立木桩,垒土为城,天亮时,营寨已筑好,元英见此大吃一惊,以为是神人。先前元英曾派人在邵阳洲的两岸架设便桥,树立围栅数百步,作为跨越淮河的通道。韦睿装备好大船,乘着淮水大涨时,登上战舰来到魏军营垒下,另外利用小船载着干草,灌上油脂,顺着风势放火,一时烟尘迷漫,火势冲天,刹那间便桥围栅都化为灰烬。韦睿的军队乘势奋勇杀敌,喊声震天动地,个个以一当百。魏兵大败,仅元英一个人侥幸逃走。昌义之得到魏军大败的报告,高兴得顾不上说其他的话,只是喊道:“得救了!得救了!”
【注释】
①韦睿:字怀文,史称韦虎,京兆杜陵(今陕西蓝田附近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
②节:节杖。
③死绥:绥,退却。谓军败退,将军当死。
④元英:拓跋桢之子,字虎儿,谥献武。
【梦龙评】
时魏人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韦即睿,吕,吕僧珍,萧者,临川王宏也。
【解评】
韦睿之所以用兵如神,是因为他善于分析战场情况。在第一个故事中,他认为敌人是派出了自己的精锐出战,于是决定彻底击溃他们。第二个故事,韦睿分析了战场周围的地形,决定用水淹的战术,收到了奇效。在第三个故事中,他充分发挥了兵贵神速的优点,未战先夺敌之气。
韩世忠假借良臣之口
【原文】
世忠①驻镇江,金人与刘豫②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遂自镇江渡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给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边批:灵变。〕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而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至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③闻世忠退,喜甚。引兵至江口,距大仪五里,别将挞孛也引千骑过五阵东,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斫马足。敌披重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遂擒挞孛也等。
【译文】
韩世忠镇守镇江时,金人与刘豫相互勾结,并分头入侵宋朝边境。宋高宗亲笔下诏,命韩世忠整顿军队严加守备,谋划进取,诏书言辞恳切。于是韩世忠率军由镇江渡河,命令统制官解元防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韩世忠亲率骑兵驻守大仪,抵挡金人骑兵。韩世忠命人伐木做成栅栏,自己阻断了退路,正遇到魏良臣奉命出使金国,世忠即刻命令撤去炊爨,对魏良臣说:“皇帝下诏移军江边驻守。”于是,魏良臣策马疾驰而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出边境后,就上马对全军士兵说:“看我马鞭所指的方向前进。”于是引领全军到达大仪地区,排列成五个军阵,并在二十多处险地埋伏士兵,约定以鼓声为出击信号。魏良臣到达金人营地后,金人询问魏良臣有关宋军部署的情形,魏良臣都一一据实相告。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退兵守江,非常高兴,率兵来到江口,距大仪大约有五里路。这时副将挞孛也率领一千名骑兵,正经过宋军五阵的东面。韩世忠传令挥旗击鼓,埋伏的士兵蜂拥而出,宋军的旗帜与金人的旗帜混杂一起,金兵顿时大乱,宋军乘胜猛攻,韩世忠督令背嵬兵每人各持长斧一把,上刺人胸,下砍马脚,金兵穿着笨重的盔甲,陷在泥地中,这时韩世忠再率领精锐骑兵由四方冲杀陷在泥地里的金兵,人和马都死了,于是擒获挞孛也等人。
【注释】
①世忠:韩世忠,字良臣,卒谥忠武,绥德(今陕西东北)人。
②刘豫:字彦游,高宗南渡后,金人册立刘豫为皇帝,国号齐。
③聂儿孛堇:聂儿,人名。孛堇,金部族酋长名号。
【解评】
大仪之战中,韩世忠运用了将计就计的策略。他利用使臣魏良臣将信息带给金人,并制造一些假象,造成敌方指挥官判断上的失误。
狄青夜夺昆仑关
【原文】
狄青〔字汉臣,汾州人。〕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①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虏得引去,时将佐悔不追击,青曰:“奔命之际,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②?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侬智高反邕州,诏以青为宣抚使击之,或言:“贼标牌不可当。”青曰:“标牌,步兵也,遇骑兵必不能施,愿得西边蕃落民自从。”或又言:“南方非骑兵所宜。”青曰:“蕃部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及行,日不过一驿,所至州,辄休士一日。〔边批:未战养力。〕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阨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边批:自营中且不知,况敌人乎?〕青既渡,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于归仁铺,青登高望之,贼据坡上,我军薄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前锋孙节战不利,死。将士畏青,莫敢退。〔边批:畏主将,必不畏敌矣。〕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译文】
北宋名将狄青戍守泾原时,常能以寡敌众。他密令全军士卒在听到第一声锣响时就停止前进;两声锣响就摆好严整的阵势假装退却;锣响停止,则立即大喊向前奔驰突击。全军士卒都能遵守狄青的教令。有一次与敌人刚刚相遇,还没有交战,突然听见一声锣音,士兵们都止步不前,两声锣音响起,士卒们就往后退,敌人大笑说:“谁说狄青勇威!”锣音停止,宋兵突然向前攻击,敌人阵势大乱,竞相践踏,死伤惨重。宋兵追击敌人几里后,前面遇到一道深涧,敌人一下子被堵在山崖边,狄青立即鸣锣示意停止追击,敌人才得以逃脱。事后,副将们都后悔当时没有继续追击落败的敌人,狄青说:“亡命奔逃的敌人,突然停止前进而与我军对抗,怎知这其中没有别的诈谋?我军已大获全胜,这些残兵败寇也不必再贪功计较了。”侬智高在邕州谋叛,仁宗命狄青为宣抚使出兵征讨。有人认为侬智高的“标牌兵”锐不可当,狄青说:“标牌是侬智高的步兵,步兵碰到骑兵就无法充分发挥战力,我将征调西边的蕃民随我出征。”又有人说:“南方的地形不适宜骑兵作战。”狄青说:“蕃人善于射箭,能吃苦耐劳,上高山下险坡如行走在平地,只要趁着当地瘴气没有起来前快马驰冲,一定能破敌。”等大军出发时,每天行军的路程不超过一个驿站,每到一州,狄青就下令士卒休息一天。来到潭州后,狄青就重新整编部伍,严明军纪。有一士兵在旅馆里抢了百姓一把青菜,狄青当场斩首示众,于是全军无人敢违抗军令。当时侬智高退守邕州,狄青担心昆仑关位居险要被侬智高所占据,于是按兵不动,命令宾州准备好五日的军粮,并让士卒们就地休养。这时正逢元宵佳节,狄青命人张灯结彩,第一晚宴请副将,第二晚宴请各营军官,第三晚宴请各营军吏。第一晚,宾主欢饮直至天明破晓,第二晚正碰上大风雨,大约二更时分,狄青突然说身体不舒服,暂时离座入内室。过了很久,命人告诉孙沔,请他暂代主人招待宾客,等他服过药休息一会儿就出来。席中,狄青更数次派人劝客饮酒,一直到天亮,客人都不敢离席告辞。这时忽然有人骑着马前来禀报说:“昨夜三更时分,元帅已经攻占了昆仑关。”狄青过了昆仑关,高兴地说:“昆仑险要,敌人不知防守,日后想必也没有多大作为。”狄青率军逼近邕州时,敌人方才发觉,两军交战于归仁铺,狄青登高观望。发现敌人据守土坡,宋军进逼,狄青命步兵在前,骑兵隐藏在后。敌人派善战者在阵前,手执长枪抵御,前锋孙节出战不利,被敌人刺死。将士们畏于狄青的军纪严明,不敢退却。狄青登上高山,手执五色旗,指挥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冲出敌后,将敌人队伍截成三段,轮番攻击,右军攻左,左军攻右,不久又交替攻击,弄得敌人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敌人的标牌军也被宋军骑兵冲散,都不能驻守。敌人的长枪树立起来排列如林,宋军在马匹上加装铁连枷冲击,于是敌兵溃散,侬智高焚城逃逸。
【注释】
①钲:军中所用乐器。此实指锣。
②安知非谋:怎么知道不是好办法呢?
【梦龙评】
按:是役,谏官韩绛言:“青武人,不足专任,请以侍从文臣为之副。”〔边批:顾其人何如,岂在文武!〕时庞籍独为相,〔边批:确有此人。〕对曰:“属者王师屡败,皆由大将轻,偏裨自用,不能制也。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青昔在鄜延,居臣麾下,沉勇有智略,若专以智高事委之,必能办贼。”〔边批: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于是诏岭南用兵,皆受节制。〔边批:成功在此。〕青临行,上言:“古之俘馘奏凯,割耳鼻则有之,不闻以获首者,秦、汉以来,获一首,赐爵一级,因谓之‘首级’。故军士争首级,以致相杀。又其间多以首级为货,售于无功不战之人,〔边批:此从来大弊。〕愿一切皆罢之。”二条皆名言,可为命将成功之法。
又青行时,有因贵近求从行者。青谓之曰:“君欲从行甚善,然智高小寇,至遣青行,可以知事急矣。从青之士,击贼有功,当有厚赏;不然,军中法重,青不能私,君自思之,愿行则即奏取君矣。”于是无复敢言求从行者,即此一节,知青能持法,必能成功。
又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楯于其旁,或言“智高已死,当亟奏!”青曰:“安知非诈,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合观二事,不唯不敢使人冒功,即己亦不敢冒不可知之功。
【解评】
狄青以钲号令士兵,采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办法,在敌人疏于防守时突然进攻。面对不同的对手他采用不同的对策,敌人的标牌兵厉害,并且地形多山,不便于骑兵作战,他便派善于爬山、善于射箭的吐蕃人出战。这就是有针对性的出兵。另外,他作战极具隐蔽性,利用过节的机会,偷袭对方。他办事非常谨慎,严于律己,不肯随便虚报战功。
刘江智勇破敌
【原文】
建文三年七月,平安①自真定率兵攻北平,营于平村,离城五十里,扰其耕牧。世子②督众固守。上闻北平被围,召刘江③〔宿迁人〕问策。江慷慨请行,遂与上约曰:“臣至北平,以炮响为号,一次炮响,则决围;二次则进城。若不闻第三次炮响,则臣战死矣。臣若得入城,守城者闻救至,勇气自倍,宜令军士人带十炮,俟三次炮响后,为殿者放炮常不绝声,则远近皆谓大军继至,平安必骇散矣。”江遂进兵,与安战,悉如其策,大败之。
永乐十七年,江为左都督,镇守辽东,巡视诸岛,相度地形,以金州卫金线岛西北之望海埚,地高可望,诸岛寇所必由,实滨海襟喉④之地,请筑城堡,立烟炖了望。一日,了者言“东南夜举火有光”,江计寇将至,亟遣马步官军赴埚上小堡备之,令犒师秣马,略不为意;以都指挥徐刚伏兵于山下,百户姜隆帅壮士潜烧贼船,截其归路,乃与之约曰:“旗举炮鸣,伏兵奋击。不用命者,斩!”翌日倭贼二千余人,乘海鰌⑤直逼埚下登岸,鱼贯而行,如入无人之境,江被发举旗鸣炮,伏兵尽起,为两翼而进,贼大败,横尸草莽,余众奔樱桃园空堡中。官兵环而攻之,将士欲入堡剿杀,江不许,故开西壁以纵之,俾两翼夹击,生擒数百,斩首千余级,有遁入鰌者,悉为隆所缚,无一人得免。师还,诸将请曰:“明公见敌,意思安闲。及临阵披铠而战,追贼入堡,不杀而纵之,何也?”江曰:“寇远来必饥且劳,我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固兵家治力之法耳。贼始鱼贯而来,成长蛇阵,故作真武阵以镇服之。贼既入堡,有死之心,我师攻之,宁无伤乎?故纵之出路而后掩击,即围城必缺之意耳。此皆在兵法,诸君未察乎?”
【译文】
明惠帝建文三年七月,平安从真定率兵进攻北平,大军驻扎在平村,平村离北平城只有五十里路,常常扰乱当地百姓的耕种和放牧。燕太子率军坚守。燕王听说北平被围,便召见刘江询问对策。刘江慷慨陈词,请求率兵救援,并且与燕王约定:“臣到了北平,以炮声为信号,第一声炮响表示已经突破了包围,第二声炮响表示已经进入城中,若是听不到第三声炮响,就表示臣已经战死。臣若是能进入城中,守城的士兵听到援兵到来,勇气自然倍增。应命军士每人携带十枚炮弹,等第三次炮声响过后,令殿后的部队,一枚接一枚发炮,让远近都认为援军源源不断地来到,如此一来,平安一定恐惧害怕而溃散。”刘江于是进兵,和平安决战,全部如他策划的一样,大败平安。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刘江担任左都督,镇守辽东,巡视各岛,观测地形,发现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地势高,可以了望,是众倭寇必经之地,确实是滨海的要害地方,于是请求修筑城堡,设立烽火台了望。一天,了望员报告说:“东南方在夜晚有火光出现。”刘江估计倭寇就要到了,立即派遣兵马到望海埚戒备,命令犒赏士兵,给战马喂足草料,一点都不在意。让都指挥徐刚率兵在山下埋伏,百户姜隆带领勇士暗中烧毁倭船,阻断倭寇的退路。刘江与各军约定:“以举旗发炮为信号,所有埋伏的士兵奋起攻击,不听命令的,一律斩首。”第二天,倭寇两千多人,乘坐小船直逼望海埚下。上岸后倭兵鱼贯而行,就像进入无人之境。刘江出其不意地举旗鸣炮,埋伏的士兵全体奋起,由两翼包夹倭寇,倭兵大败,山野里横陈着倭寇的尸体,残余的倭寇逃入樱桃园空堡中。官兵包围城堡进行攻击,将士们想冲入堡中剿灭倭兵,刘江不准许,故意撤去西边的围兵,让倭兵逃跑,然后命令官兵由两翼包夹,生擒倭寇几百人,杀死一千多人,也有倭寇想登战船逃走,也都被姜隆擒获,无一人能幸免。得胜归来后,诸将问刘江说:“您见到倭兵,表现出一副意态安闲的样子,等到倭寇上岸,才披甲上阵,当追击倭寇进入城堡,您不但不允许我军进入堡中追杀,反而故意让他们逃跑,这是为什么呢?”刘江说:“倭寇远道而来一定又饿又累,我军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是兵家理论中常用的方法。倭寇开始鱼贯而行,摆成长蛇阵,所以要摆出真武阵来镇压使他们服从。倭寇逃进城堡,已有拼死一战的决心,我军如果攻堡,怎么能没有伤亡?所以放开出路使他们逃跑,而后出兵追击,这就是‘围城必留缺口’的意思。这些都在兵法之中上都有,各位没有看到吗?”
【注释】
①平安:小名保儿,为明太祖养子。
②世子:指朱高炽,朱棣之子。
③刘江:初名江,后改为荣,攻击倭人有功,封广宁伯。
④襟喉:衣领和咽侯。比喻要害之地。
⑤海鰌:生于海中的一种形如泥鳅的鱼。此指小型战船。
【解评】
刘江行军作战,先占据有利地形,然后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大破敌军。当敌人准备负隅顽抗时,刘江却给他们一条出路,趁他们出逃时,再两翼夹击消灭他们。
马隆请命战羌戎
【原文】
晋泰始中,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马隆陈其必败。俄而欣败后,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任臣,当听臣自任。〔边批:名言。〕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不足灭也。”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谓不宜横设赏募,帝不听,隆募限要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立标简试,自旦至申,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仗,并给三年军资,〔边批:要紧。〕隆随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众万许,乘险遏隆,或设伏以绝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为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转战千里,河西遂通。
【译文】
晋武帝秦始年间,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戎发生战争,马隆向晋武帝上疏说杨欣一定会失败。不久,杨欣果然战败,羌戎阻断了京城通往河西的道路。武帝每次想到西部之事就忧虑不已,上朝时叹息说:“谁能为朕征讨羌戎,打通京城与凉州之间的通路啊?”马隆进奏说:“陛下若是能任用臣,臣一定能平定羌戎。”武帝说:“如果你一定能平定羌戎,为什么不任用呢?只是想听听你有什么对策。”马隆说:“陛下既然任用臣,就应当听凭臣自己处置。臣请求招募三千名勇士,不问他们从何而来。臣率领他们击鼓向西行进,凭借着陛下的威德,消灭羌戎算不得什么!”于是,晋武帝任命马隆为武威太守。朝中大臣都认为不应当让马隆用自己的标准去招募士卒,武帝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马隆规定应募的勇士要能拉开三十六钧弩、四钧的弓,马隆立下靶标进行测试,从早晨到下午一共募得勇士三千五百人。马隆说:“人数够了。”接着请求自己到军械库挑选武器,并要求供给军队三年用的物资。马隆随即率兵西渡温水,羌戎约有一万大军,依仗险要地势来迎战马隆,有的设下埋伏来断绝马隆的后路。马隆依照八阵图布置偏箱车阵,遇到宽广的地形就用鹿角车阵,碰到狭窄的路面就在车上架设木屋,一边与羌人作战,一边向前推进,弓箭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应弦而倒。马隆还常常出敌不意地发动奇兵攻击羌戎,就这样转战千里,通往河西的道路终于打通了。
【解评】
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选择有利地形,出奇制胜。
沈希仪使瑶攻贼
【原文】
沈都督希仪①,初为右江参将。右江城外五里即贼巢,贼詗者耳目遍官府,即闺闼中稍动色,贼在溪沿数百里外辄知。希仪至,顾令熟瑶②恣出入,嬉游城中,而求得与瑶通商贩者数十人,厚抚之,使为詗。〔边批:军中用詗,是第一义。〕于是贼动静声息,顾往往为我所先得。每出剿,即肘腋亲近不得闻。至期鸣号,则诸兵立集听令,〔边批:曹玮后身。〕令曰:“出某门。”旗头即引诸军贸贸行。问旗头,旗头自不知,顷之扎营,贼众至,战方合而伏又左右起,贼大败去。已贼寇他所,官军又已先在,虽绝远村聚,贼度官军所不至者,寇之,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即官军亦不知希仪何自得之也。所剿必其剧巢,缚管绳为记,无妄杀。得妇女牛畜,果邻巢者,悉还之。唯阴助贼者,还军立剿,曰:“若奈何阴助贼战?”或刀弩而门瞷者,曰:“罚若牛五,若奈何刀弩瞷我师?”于是贼惊服。无敢阴助贼及门瞷者。常欲剿一巢,乃佯卧病,所部入问病,谢不见。明日入问,希仪起曰:“吾病,思鸟兽肉,若辈能从我猎乎?”〔边批:裴行俭袭都支。〕即起出猎,出贼一二里而止营,军中乃知非猎也。最后计擒其尤黠猾善战者,支解之,四悬城门,见者股栗。常以悲风凄雨,天色冥冥夜,察诸贼所止宿,散遣人赍火若炮,衣毳帽,与草色同,潜贼巢中,夜炮举,贼大骇曰:“老沈来矣!”挈妻子逃至山顶,儿啼女咷,往往寒冻死,或触崖石死,妻子相怨:“汝作贼何利至此?”明詗之,则寂无人,已相闻,愈益惊;阴詗之,则老沈固在参府不出也。〔边批:的是鬼神不测。〕自此贼胆落。或易面为熟瑶,而柳城旁一童子牵牛行深山,无敢詗者矣。后熟瑶既闻公威信,征调他巢,虽惧仇,不敢不往,甚而大雨,瑶惧失期,泅溪水以应。论者以为自广西为将,韩观、山云之伦,能使瑶不为贼,希仪则使瑶人攻贼,前此未有也。
【译文】
沈希仪官拜都督,最终任命为广西柳州参将。那时右江城外五里处就是贼巢,贼人密探遍布官府,官府中稍微有一点动静,在数百里外山洞里的盗匪也听得一清二楚。沈希仪到任以后,首先准许汉化较深的瑶族人自由出入,并在城内游玩,接着招抚与瑶族人有交易的数十名商人,给予他们优厚的报偿,让他们充当间谍。从此盗贼的一举一动,官府也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沈希仪每次出兵剿贼,事先连最亲信的部属也不知道消息,到时鸣号通知全军将士集合听令,命令道:“由某个城门出城。”掌旗官带领士兵茫然地行走,有人问掌旗官目的地是哪里,连掌旗官也不知道。不一会就命令扎营,大批盗匪来到时,沈希仪才快速部署,完成埋伏,再突然从左右发兵,让盗匪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当贼兵移军他处,袭击某个村落时,却发觉官军早已先一步在村落守候了,即使是最偏远的村落,贼兵估计官军不会前来围剿,可是只要贼兵一到,官军就没有不到的。贼军大为吃惊,以为是神军。就连官军自己也不明白沈希仪从哪得到的消息。沈希仪所剿灭的都是贼人的重要巢穴,在剿灭时,用管绳作记号,以避免杀错,掳获的妇女和牲畜,如果查明确属邻村的,全部遣还,只有暗中勾结、协助贼人的人,才会立刻加以剿灭,并责备他们说:“为什么暗中去帮助贼匪攻击百姓呢?”有人在门后拿着刀剑,弓箭偷偷地窥伺,沈希仪就会告诫道:“罚你出五头牛,你为什么要拿着武器窥视我们呢?”于是贼匪惊服,再也没人敢私下通敌和偷窥了。常常想剿灭一个巢穴时,沈希仪就假装生病,部下前来探视,他都推辞不见。第二天,进去再问,希仪起身说:“我生病了,想吃点山野里的飞禽走兽,你们能跟随我打猎吗?”于是立即率领部下出去打猎,在离贼营一二里处扎营,这时将士才明白沈希仪根本不是真的要打猎,最后终于用计擒服贼营中最狡猾善战的贼兵,把他们的尸首肢解后,悬在四个城门上示众,看见的人都为之心惊胆战。沈希仪经常在风雨交加的昏暗夜晚,侦查贼人宿营的地方,然后派遣军士携带火炮,戴上细毛做的帽子,与草的颜色相同,潜入贼营,到午夜时就点火发炮,贼兵非常害怕,大喊“老沈来了!”带着妻子儿女逃到山顶,儿啼女哭,再加上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很多贼人都被活活冻死,也有的被落石砸死,因此不少贼人的妻子和孩子埋怨道:“你做贼究竟有什么好处?”第二天天亮,贼兵派人回巢查探,发现老巢中竟空无一人,惊讶究竟昨夜是谁偷袭。再派人到城中打探,老沈仍高坐参将府衙,根本不曾外出。从此贼人更为丧胆,有的洗心革面做了归顺朝廷的瑶民,即使是柳城旁的一个孩童牵牛入山,都不会有徭贼骚扰。后来,瑶族人听说了沈希仪的威望信誉,每当听到沈希仪征调他们攻击其他徭贼时,虽然害怕与其结仇,但也不敢不去,有时候碰到下大雨,他们怕误了集合时间,游溪水也要去。评论的人都认为,到广西做将领的人,韩观、山云等人能使瑶人不成为盗匪,沈希仪却能使瑶人攻打盗匪,这是前所未有的。
【注释】
①沈都督希仪:明将领。广西贵县人,字唐佐,号紫江。嗣世职为奉仪卫指挥使,机警有胆略,智计绝人。正德中进署都指挥同知,旋以参将驻柳州,历江淮督捕总兵官等职。后被劾罢官。
②熟瑶:汉化很深的瑶族人。
【解评】
沈希仪在攻打瑶族人时,忽隐忽现,诡行迷踪,一时让瑶族人难以猜测,更无法布置作战。所以无论是战争,还是商战,诡行迷踪,或运用“多变”手法使自己的行为不为别人所揣摩,是战胜对手的好方法。
赵臣以计说岑璋
【原文】
岑璋①者,归顺州土官也,多智略,善养士。田州岑猛②,其婿也。猛不法,督抚上反状,诏诸土官能擒馘猛者,赐秩一级,畀半地;党助者并诛。都御史姚镆③将举兵,而虑璋合谋,咨于都指挥沈希仪,沈知部下千户赵臣与璋善,召臣问计,曰:“微闻璋女失宠,璋颇恨猛,吾欲役璋破猛,如何?”臣对曰:“璋多智而持疑,直语之,必不信,可以计遣,难以力役也。”沈曰:“计将安出?”臣曰:“镇安、归顺,世仇也。公使人归顺,则镇安疑;使人镇安,则归顺疑。公若遣臣征兵镇安,璋必邀臣询故,而端倪可动也。”沈如计遣臣,臣枉道诣璋所,坐而叹息。璋叩之,不言,明日,璋置酒款臣,固叩之:“军门督过我耶?璋受侮邻仇,将逮勘耶?”臣皆曰:“否,否。”璋愈疑,乃挽臣卧内,跪叩之,臣潸然泣下,璋亦泣,曰:“嗟乎赵君!璋今日死即死耳,君何忍秘厄我?”臣曰:“与君异口骈心,有急不敢不告,今日非君死,即我死矣!”璋曰:“何故?”臣曰:“军门奉旨征田州,谓君以妇翁党猛,将檄镇安兵袭君。我不言,君必死矣;我言之,而君骤发,败机事,我必死,是以泣耳。”璋大惊,顿息曰:“今日非赵君,我族矣!”遂强臣称病,留传舍,而亟遣人驰军门,备陈猛反状。恐波及,愿自效。沈许之,遂以白镆,镆始专意攻猛。猛子邦彦守关隘,璋阳遣千人助之,使为内应,皆以寸帛缀裾为识,而潜以告沈。时田州兵死守隘,众莫敢前,沈独往,战三合,沈以奇兵千余骑间道绕隘侧,旗帜闪闪,归顺兵呼曰:“天兵从间道入矣。”〔边批:朱序间秦兵类此。〕田州兵惊溃,沈乘之,斩首数千,邦彦死。猛闻败,欲自经,璋诱之,使走归顺,奉以别馆。〔边批:多事。〕而别将胡尧元等嫉沈功,〔边批:可恨。〕欲以万人擣归顺。璋先觉之,遣人持百牛千酝,迎军三十里,谓尧元曰:“昨猛败,将越归顺走交南,璋邀击之,猛目集流矢南去,不知所往,急之,恐纠虏为变,幸缓五日,当搜致。”尧元许之。璋复构茅舍千间,〔边批:有用之才。〕一夕而讫。诸军安之,无进志,璋还诡猛曰:“天兵退矣,然非陈奏不白。”猛曰:“然,顾安得属草者?”璋即令人为猛具草,促猛出印封之,既知猛印所在,乃置酒贺猛,鼓乐殷作,酒半,璋持鸩饮猛曰:“天兵索君甚急,不能相庇。”猛大呼曰:“堕老奸矣。”遂饮药死。璋斩其首,并印从间道驰诣军门。而斩他囚贯猛尸,诣掷诸军,诸军嚣争,击杀十余人,飚驰军门,则猛首已枭一日矣。诸将大恚恨,遂浸淫毁璋,而布政某等复阴害镆,倡言猛实不死,死者道士钱一真也。御史石金遂劾镆落职,〔边批:好御史。〕而希仪等功俱不叙。璋怏怏,遂黄冠学道。〔见田汝成《留青日札》〕
【译文】
岑璋是明朝归顺州的土官,足智多谋,深懂带兵之道。田州的岑猛是他的女婿。岑猛触犯律令,督抚奏告岑猛罪行,皇帝下诏给各州土官若能擒获岑猛首级,加爵一级,另赐岑猛一半的田地,若与岑猛勾结,则一律格杀。都御史姚镆准备出兵征讨岑猛,考虑到岑璋会与岑猛合作,于是与都指挥沈希仪商议。沈希仪知道部属中有一个千户长赵臣,和岑璋交情不错,于是召来赵臣商议说:“我听说岑璋的女儿婚后很是失宠,为了女儿的事,岑璋对岑猛非常愤恨,我想借岑璋助我俘获岑猛,你看如何?”赵臣说:“岑璋为人聪明但生性多疑,若是直说,他一定不相信,所以只能用计劝服,不能强行命令。”沈希仪说:“该怎么办呢?”赵臣说:“镇安、归顺两州世世代代为仇,大人派人前往归顺州,那么镇安一定起疑;派人到镇安,那么归顺又会疑心。若大人派我到镇安征兵,岑璋一定会问我去镇安做什么,我就可见机行事了。”沈希仪就照计派遣赵臣前去征兵,赵臣故意绕道拜访岑璋,但见了岑璋却只是不断叹气,却不说话,岑璋问他,他也不回答。第二天,岑璋准备了酒菜款待赵臣,再问赵臣:“沈都指挥史要追查我的过失吗,还是我受到仇人的诬陷犯了罪,您要逮捕我?”赵臣只连连说:“不是,不是。”岑璋就更加疑心,挽着赵臣进入内室,跪在赵臣面前,赵臣流着眼泪,岑璋也哭着说:“唉!赵君,今日就是要我岑璋死,那我也认了,你怎么忍心要瞒我呢?”赵臣说:“我与您虽非一家人,但也相交甚深,有紧急事不敢不告诉你,今天恐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岑璋说:“为什么?”赵臣说:“沈都指挥史接到圣旨要出征田州缴杀岑猛,有人说你是岑猛的岳父,一定是岑猛同党,现在发公文到镇安,征兵攻打你,我不告诉你,你一定死;我现在告诉你,万一你突然发兵叛变,那么是我泄露军机,我也一定被按军法处死,所以我才流泪。”岑璋大惊,顿脚叹息说:“今天要不是赵君,我全族的人都完了。”于是强留要赵臣称病在他的家中住宿,一面急忙派人前往沈希仪那里,列举岑猛的罪状,说明不愿受岑猛连累,愿意投效官军。沈希仪接受岑璋的请求,将此事告诉都御史姚镆,于是姚镆全力攻伐岑猛。岑猛的儿子邦彦,率众防守隘道,岑璋表面派一千人相助,实际是做官军内应,以在衣摆缝上一寸的帛布为识别标志,并暗中向沈希仪通风报信。当时田州兵死守隘道,官军不敢贸然进攻,沈希仪独自前往,相互间战了三个会合后,沈希仪带着一千名骑兵,由小道绕路从隘道侧边进攻,看到飘动的官军军旗,再听到做内应的归顺兵大声叫道:“官军从小路攻入隘道了!”田州兵不由得震慌逃散,沈希仪乘胜追杀,斩杀数千人,岑邦彦也难逃一死。岑猛听说战败,想自杀,岑璋却说服他先到归顺,住在别馆中,而副将胡尧元等人嫉妒沈希仪的战功,想带兵一万直捣归顺。岑璋察觉后,立即派人带着百头牛及千坛好酒,在三十里外迎接胡尧元的军队,对胡尧元说:“昨天岑猛大败,他打算率残众,经由归顺往交南方向走,我出兵攻击,他眼睛中箭后,现在不知逃往哪个方向,官军若是急着追捕,我怕他又纠集残兵造事,能否给我五天的时间,我一定将他擒下送给将军。”胡尧元点头答应。岑璋命人搭盖一千余间茅舍,一夜之间就建成了。官军安置下来后,就没有再进发的念头。而后岑璋回到别馆,骗岑猛说:“官军暂时撤退了,但若是不上书奏报,就不能表明你的清白。”岑猛说:“有道理,但谁能为我起草奏章呢?”岑璋立即命人为岑猛起草,并且一直催促岑猛盖上印鉴封口,因而也就知道岑猛藏放印鉴的地方,接着命人准备酒菜向岑猛道贺,一面命人弹奏乐曲助兴,酒宴进行一半时,岑璋手拿毒酒说:“官军全面紧急搜捕你,我实在保护不了你。”岑猛大叫说:“我上了你这老奸贼的当了!”于是喝下毒酒而死。岑璋砍下岑猛的脑袋,连同印鉴一并由小路快马送交沈希仪,却将岑猛的尸体与他人调包,丢到胡尧元的军前,众人为争功竟自相残杀,死伤十余人;好不容易取得尸体,快马来到军门,却发现岑猛的首级早已悬挂在城门上一天了。诸将都非常憎恨岑璋,就相互勾结诋毁岑璋。另有一布政使也暗中陷害姚镆,散布岑猛其实并没有死的谣言,死的是一名叫钱一真的道士。御史石金竟以此弹劾姚镆,免去他的官职,而沈希仪等人的战功也没有被记载下来。岑璋闷闷不乐,也就上山学道去了。
【注释】
①岑璋:明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的土官,足智多谋,而且深谙用兵之道。
②岑猛:明广西田州(治今田阳)土官。字济夫。壮族。正德三年,袭父职为土知府。七年,参加镇压江西华林起义,迁指挥同知。嘉靖四年,明政府以其屡侵邻部,不听征调,命都御史姚镆率兵进击。他逃匿归顺州(今广西靖西),被杀。
③姚镆:字东泉,一作英之,慈溪人。弘治进士。曾任右副都御使,巡按延绥。世宗嘉靖年间以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讨伐岑猛,大破其众,进左都御史。后任兵部尚书。
【梦龙评】
田汝成曰:“岑猛之伏诛也,岑璋掎之,赵臣启之,沈希仪王之,而功皆不录,其何以劝后?两广威令浸不行于土官,类此。书生无远略,琐琐戚戚,兴逸参也,宁惜军国重轻哉!”王弇州一代史才,其叙岑猛事,亦云猛实不死,岂惑于石侍御之言耶?李福达之狱,朝是暮非,迄无确见。不知异日又何以定真伪也!
【解评】
田汝成说:“岑猛伏法被诛,岑璋、赵臣、沈希仪各有其功,但都略而不提,日后要如何劝勉后人呢?大明书生没有远大抱负,只知听信谗言,嫉妒他人功劳,不知国事轻重。”王弇州是一代史家,在叙述岑猛一事时,竟也认为岑猛并没有死,难道是被御史石金的一番话所迷惑了吗?今人李福达的刑狱,至现在还没有一个定案,日后真不知要如何辨明事实真假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