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兵智部总序》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兵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骨,不如践之问孤;楚之坑降,不如晋之释原;偃之迁延,不如菪之斩嬖;季之负载,不如孟之焚舟。虽欲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不可得也。又况夫泓水之襄败于仁,鄢陵之共败于信,阆中之飞败于严,邲河之縠败于勇。越公委千人以尝敌,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李广罢刁斗之警,淮阴忍胯下之羞。以仁、信、勇、严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若此。其故何哉?智与不智之异耳!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正胜,或谲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用势者,因之以取胜焉。往志之论兵者备矣,其成败列在简编,的的可据。吾于其成而无败者,择着于篇,首“不战”,次“制胜”,次“诡道”,次“武案”。岳忠武曰:“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武案则运用之迹也。儒者不言兵,然儒者政不可与言兵。儒者之言兵恶诈;智者之言兵政恐不能诈。夫唯能诈者能战;能战者,斯能为不战者乎!

【译文】

冯梦龙说:岳飞谈论兵法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我个人以为,最重要的还是“智”。所谓智,就是知;所谓知,就是知道仁,知道信,知道勇,知道严。带兵作战的人就怕不知道这些。如果知道,吴王夫差的穷兵黩武,使将士抛尸荒野,不如越王勾践的抚死问孤以取民心;楚王项羽活埋投降的秦国士兵,不如春秋时晋文公取信于军队而从原邑撤军;春秋时苟延姑息迁就部下,不如知菪的治军严明;季孙氏作战之前就做好逃跑的准备,不如孟明渡河焚舟背水一战。虽然想要不仁、不信、不严、不勇,也是不可能的。又如宋楚的泓水之战,宋襄公失败是因为考虑到仁;晋楚的鄢陵之战,楚共王失败是因为考虑到信;张飞在阆中被部下杀害,是败于严厉;晋楚邲河之战,晋军失败,是因为晋将先縠过于蛮勇。越国王杨素用一千名士兵的性命去试探敌人的虚实;赵奢欺骗秦军的使者才获得了胜利:李广解除刁斗警报,使士兵能够安心地休息;淮阴侯韩信当年能忍受胯下之辱,以等待将来能成就大业。前面那些人虽然仁、信、严、勇,却遭到失败;后面这些人虽然不仁、不信、不严、不勇,却因此而获胜,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有智慧和没有智慧的差别。愚蠢的人碰上智慧的人,则智慧的人获胜;而智慧的人遇上更智慧的人,则更智慧的人获胜。历史上的战争,有不战即胜的,有百战百胜的;有正大光明的获胜,也有以诈取胜的;有以没有前例的战法获胜,更有仿效古人兵法而获胜的。天时不同,地利不同,敌情不同,因此对敌作战的方式也不同。这种种应敌获胜的方法如何选择,便靠智慧。历史上的兵书很多,其成败得失也都有明确的记载,我这里只实录历史上一些用兵不败的故事,分为“不战”、“制胜”、“诡道”、“武案”四卷。岳忠武说:“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些故事便是巧妙运用的真实例子,或可供做印证启发之用。儒者不屑谈军事,这正是儒者没能力谈论兵法的缘故。儒者总说用兵不可诈胜,但真正有用兵智慧的人,正唯恐不能想出各种诡诈的作战方法来。只有能行诈的人才能作战,而唯有能战的人,才能消弭天下的兵灾战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