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弗洛伊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弗洛伊德

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中产阶级的犹太人家庭。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毕业后,在维也纳中心医院工作。1883—1885年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为临床精神病理学,并在“催眠疗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谈话疗法”,开辟了治疗精神病的新道路。以此为基础,弗洛伊德对精神病病理和人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一整套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从而开拓了心理学、精神病理学以及文学艺术理论等学科的新领域,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著有 《梦的解析》、《性欲理论三讲》、《精神分析引论》、《群众心理学和人类“自我”的分析》、《自我和本我》、《文明和它的不满》、《图腾与禁忌》、《无意识》、《列奥纳多·达·芬奇》、《幻想和梦》、《巧智及其无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大纲》等。

根据弗洛伊德的有关论述,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心理结构说、人格结构说和心理动力说三个密切相联的系统。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在他看来,如果把心理看作是一座冰山,则意识不过是其露出水面的部分,藏在水下深处的是无意识,无意识所占的比例不但比意识要大,而且对意识发出决定作用。对无意识的强调和重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突出特点。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建立起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心理人格的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本我”又称“伊德”,是最本原的一种本能冲动,即性的欲望;“自我”即受现实生活的各种伦理原则所抑制的伪装了的本能;“超我”即受伦理原则支配的道德化了的“自我”。本能冲动在道德化了的“自我”支配下,只有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才能泄示出来,它在背后支配着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动力是本能,本能是生物有机体内在的能量,求生本能 (性本能和个体生存本能) 和死亡本能是人最基本的本能,而性本能则是人最重要的本能。它要求在本能的行为活动中得到释放,也可以在心理活动中得到释放。对人的本能的强调在弗洛伊德学说中占有突出地位,他认为人类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本能升华的结果,在他的学说中,生物学的本能欲望成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的原始根源和基础,压抑和反压抑成为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当人的欲望得不到直接满足时,“本能”就会转向其他道路寻求无害的满足,宗教、哲学、艺术便是它的具体体现。这样,改变性的能量方向的复杂手段便构成艺术存在的基础。

完成于1908年的文艺专论《创作家与白日梦》集中地反映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在此,他对艺术与幻想及艺术的动力等问题作了集中而独到的阐述。

弗洛伊德把成人的幻想叫作白日梦,他认为,“一篇作品正如一场白日梦,是幼年时曾作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文学艺术同幻想、白日梦一样,是无意识的原始冲动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和愿望的产物。同时指出作家的创作和白日梦者的幻想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作家的创作是他的作为白日梦者的幻想的升华。

关于艺术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活动是在本能推动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的直觉活动。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能够摒弃精神病而找到一条回到现实的道路,从而在理智的控制下去实现一个象征的体系,并能把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冲突以社会公认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获得最大的意义和价值。这样,艺术品便成为一个象征的符号的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进行着潜意识的最高度真实的交流。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展开他的学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本能释放,性解放成为本世纪初西方文艺及美学思潮中的一股逆流,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学说研究文艺现象,又以这种研究作为例证加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他的文艺思想是其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开拓了新的心理领域,使现代派作家热衷于表现人的无意识活动。许多作家的形象思维方式已变得和弗洛伊德梦的学说一致,更加接近于瞬间印象、幻觉、零碎的思想感受以及一些精神病似的病态和变态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的严重现实。他的精神分析文艺学开创了运用心理学研究文艺现象,把心理学和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向。特别是他对无意识和文学创作关系的重视和强调,用无意识来解释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现象,试图说明传统的纯理性文艺理论无法说明的现象,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从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探索文学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但是,弗洛伊德把人看成纯粹生物的人,把文学艺术活动的动力完全归结为原始的性要求、归结为俄底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 的作用,把文学艺术活动看作是非理性的纯粹的无意识的活动,离开了作为一定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心理特征,抹煞了人的社会的、历史的心理活动内容,抹煞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理性特点,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