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三游洞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白居易:三游洞序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祇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戍,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元和十四年(819)三月十二日,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各賦诗二十韵,书于石壁,洞因名为三游洞。这篇序文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

文章首先交代作者从江州司马迁为忠州刺史。翌年春天,白居易全家从浔阳出发赴忠州,弟白行简随行。三月十日至夷陵。此时,元稹正从通州顺江而下赴虢州任职,不期于此与白居易相逢。久别重逢,分外高兴,翌日,元稹掉转船头送作者到下牢戍,可见彼此友谊之深。两位挚友即将分别时又不忍离别,“引舟上下者久之”,可见其情甚深,难分难舍。他们饮酒畅怀,忽闻“石间泉声”,于是三人相偕往游。用“舍”、“进”、“入”三个动词刻划出急于要探寻“石间泉声”的心情。他们放下船,进入峡口,眼前出现了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景象。最初映入眼帘的是“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一层叠一层,象重叠的山峦,象削立的山崖;有些形状又象伸出的手臂、垂悬的幢。峡口之石是这样多姿多彩,令人叫绝。而那悬崖清泉则“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悬空飞注,洋洋洒洒,生动地描写出泉水的颜色、体态、情状,着墨无多而具体形象。通过这些描述,峡口山石的怪异,泉水的奇观,都历历在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去,写作者系舟崖下,率仆夫割除杂草,梯危缒滑”,用梯子爬上危险之处,用绳子攀过苔滑之处,抬头仰望,低头察看,都没有人迹。只看到“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这又是一幅令人惊异的奇景:水石相迫,相互映衬,粼波闪烁,白石明净,那溅起的浪花,象珍珠在跳动,玉屑在飞溅。继而眼前又出现另一奇观:“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夜幕降临,整个峡山一片昏黑,忽而云破月出,浓密的云层中现出一轮皎洁的明月。顿时光气含吐,互明互灭,周围景物显得晶莹可爱,玲珑雅致,所有这些美景都好象从山峡中生发出来似的。这神奇的景色,作者说是难以描绘,可是他已经以生花妙笔再现出自然奇景之美。

作者在这里采用记叙、描写的手法描绘了峡口的三幅奇景:先描摹泉石之奇,其次描绘水石相薄之奇,再次描绘峡山云破月出之奇。且随着时间的变换,展示所游行踪。他们三人“十日”会于夷陵,“翌日”至下牢戍,“又翌日”发现三游洞,但对洞中景物却未作描写。因为三游洞的美不在洞内,而在其所处位置之佳,在此可远眺群峰,俯瞰大江,洞下峭崖又有怪石、飞泉,构成奇异景致。另一方面,他们三人已各有三游洞诗,作为诗的序文,只写发现奇洞经过就可以了。他们在洞内“通夕不寐,”想到天明将别,因而顿然涌起“怜奇惜别”之情,于是趁势生发议论,写出最后一段。

作者以“且叹且言”收结对景物的描写而转入议论。 白行简认为“斯境胜绝”,他为这个景色优美的山洞地僻荒凉、无人问津而抱不平。作者则说:“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因为他此次赴任忠州刺史,表面上看起来是迁升,而实际上,忠州比江州更为荒凉,这是作者难言的苦衷。他从这秀丽的峡口山水无人问津,想到自己和微之到了忠州、虢州必将更加孤独、寂寞,因而“借此喻彼”.借景写人,便不能不“长太息”了。而元稹更进一步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现在“两偶于是”,实在是天假机缘,一方面要作诗纪胜并请作者作序,一方面对作者所说的话深有同感,两人的遭遇,心境是完全一样的。也许,此时此地,他们已将峡口山水和三游洞引为知己,被谪之人与被“委置”的奇景,该当“同是天涯论落人”吧!

这篇文章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相互映衬、融合、生发,浑然成篇。语言凝炼精粹,晶莹润畅,且善用比喻,善于描摹,生动地写出景物的本质特征,写作技巧是很高超的。由于这篇文章的影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也来三游洞观赏题咏,因称白居易三人之游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游为后三游。从此,三游洞名声日彰,成为三峡胜境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