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古耜
1.一束从废园采来的杏花(其间杂陈的白色碎朵据称是夜来香)在妻的拈握中迟疑了许久:
窗台上实无可落脚的地方了。
2.让她们生长在各自的枝干上原不好吗?
何必让她们痛苦?
何必让她们绝望、孤独、饥渴、涕零?
妻说:你别管。
3.窗台,那陶罐被一束鲜花罩住深不可测的渊口。
我见不到渊底的一潭寒水了……
听不到渊底欸乃一声的舟橹了……
嗅不到神农氏从渊底袅袅升起的草药香……
世事总是出人意料。
总要为人生妒?……
昌耀
这是一首融细节描写、人生体验和艺术想象于一体的诗作。它在一个极为平凡的生活细节的勾勒中,渗入了极为深刻的人生体验,并辅以十分丰富的艺术想象,从而在显现诗人独特的生活感受方式的同时,给人以生动的直观形象,偌大的再造空间和幽远而深邃的历史与人生的启示。
妻子从废弃的园林里采来了一束杏花,她想把花插在窗台的花瓶里。然而,花瓶却早已插满了其他各种花束,以至使杏花“实无可落脚的地方了”。诗的第一节是纯粹的细节描写,它除了交代情景,引出全诗之外,似乎没有更多和更深的意义。
诗人的情感是机敏的、细腻的,有时甚至是脆弱的。这不,妻子采摘杏花的行动原本是漫不经心,随意而为,但这在诗人看来却非同小可,他顿时感到了强烈的困惑与不安:“让她们生长在各自的枝干上原不好吗?/何必让她们痛苦?/何必让她们绝望、孤独、饥渴、涕零?”这一连串不无愠色的发问,显然包括了诗人的人生观念和理性思考。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特有的一颗充满同情、善良与怜悯的心;而且可以深深地体察到诗人对天然的崇尚,对自由的厚爱,以及对以任何方式出现的扼杀生机、酿造痛苦行为的强烈不满与谴责。
“窗台,那陶罐被一束鲜花罩住深不可测的渊口。/我见不到渊底的一潭寒水了……/听不到渊底欸乃一声的舟橹了……/嗅不到神农氏从渊底袅袅升起的草药香……”诗的第三小节最见工力,它以渗透着生命经验、哲理思考和艺术想象的直觉形象,构成了多维多向的艺术磁场,吸引着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赏和品味。不是吗?看着鲜花与陶罐的组合,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明显的不和谐,进而联想到社会上曾经有过和迄今仍然不曾绝迹的,对美的扭曲与亵渎;目睹鲜花在陶罐中的枯萎,你可以体味到某种悲剧意味,进而联想到生机在传统中窒息或文明在愚味中死亡;审视将死的花束罩住罐口,你可以感受到剧烈的沉闷和压抑,因为悠久的古代文明,神秘的东方文化乃至充满血与火的历史,都因假象的装饰和灵光的禁锢,而久久地不为人们所感知、所洞察。
“世事总是出人意料。/总要为人生妒?……”这终篇一问,诱导读者在答案的寻求中,不知不觉地深化诗的题旨,丰富诗的意蕴。
在《人·花与黑陶砂罐》中,我们既看不到新奇的比喻,又找不到叠加的意象,一切都象“杏花”那样清淡自然,而一切又象“渊口”那样“深不可测”,这或许就是它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或许就是诗人举重若轻,不同凡响的工力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