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贾岛·送无可上人》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贾岛·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注释】

①无可上人:贾岛的从弟,于草堂寺出家。

②圭峰:指终南山脉的圭峰山,位于陕西户县太平峪口。

③草堂:即草堂寺。位于陕西户县圭峰山北麓,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创建于东晋末年,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刹,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的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也是三论宗祖庭。今有大殿三间及鸠摩罗什舍利塔等。

④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戒律中允许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⑤蛩(qi6ng):蟋蟀。

⑥天台:指山寺。一说指天台山。

赏析

贾岛本与从弟一同出家为僧,后受韩愈赏识,决定还俗。此诗疑是其还俗前后写给从弟的离别诗。诗人说一场秋雨过后,圭峰山一派清新,从弟将诗人送出草堂寺。拂尘和自己一起离开古寺,蟋蟀的歌唱也暂时远别亲人。从此,自己在水边独行唯有影子相随,歇息之时,也只有树木相伴。这两句似乎是写离别以后自己的孤独,但从深层来看,它体现了诗人对禅的领悟。独行潭边,水上之人和水中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不免使人联想到唐代高僧洞山禅师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之事。而在树旁歇息,歇息者也不过是色身而已。既然如此,诗人还把离别看得那么重,这就是佛家所讲纳于境而不滞于境,诗人到底未能冺灭心中的凡根。因此他最后说,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相约在烟霞之间,比邻于天台之上。

贾岛,以刻苦认真著称。这在其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这首《送无可上人》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可见诗人在创作上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