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塞芦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塞芦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②。

边兵尽东征③,城内空荆杞④。

思明割怀卫⑤,秀岩西未已⑥。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⑦。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⑧。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⑨,旁制山贼起⑩。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11]。

芦关扼两寇[12],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13]。

【注释】

①塞,有防守壅塞之意。芦子,即芦子关,又名芦关,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因所在土门山两崖峙立如门,形如葫芦而得名,是由太原向陕、甘西进所经之重要关口。唐时属延州。②五城,指唐代在河套地区设置的五座军城,即定远(今宁夏平罗)、丰安(今宁夏中卫)及中、西、东三个受降城(均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都在黄河以北,故曰“隔河水”。迢迢,遥远貌。③边兵,边塞驻军。尽东征,都调到东边去抵御叛军。④空,空虚。荆杞,因连年战争,兵乱地荒,遂尽生荆棘枸杞。⑤思明,史思明,为宁夷州突厥杂胡,与安禄山同乡里,俱以骁勇闻名。安禄山反,使其经略河北,封为范阳节度使。至德二载正月,史思明舍弃怀、卫二州而进兵太原。割,舍弃,离开。怀州(今河南沁阳)与卫州(今河南卫辉),唐时俱属河北道。⑥秀岩,高秀岩,本为哥舒翰部将,后降安禄山,伪署河东节度使。此时也正率兵西进,与史思明合兵十余万攻太原。西,向西挺进。未已,不停止。⑦回略,迂回包抄。大荒,荒远之地,指西北朔方、河、陇等地。崤函,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一带,是从中原到西北必经的咽喉要地。当时已为叛军占据。二句是说叛军意图突破芦子关迂回占领西北边远地区,以包抄彭原、凤翔等地,那样像崤函之固的险要之地,也就形同虚设了。⑧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秦,指关中地区。关防,驻兵防守的关隘,即指芦子关。二句是说延州为关中地区北方的门户,而芦子关又是防守延州的要冲。⑨岐,指凤翔府扶风郡,本岐州,天宝元年改扶风郡,至德元载改凤翔郡,二载升为府。治雍县(今陕西凤翔)。薛大夫,即薛景仙,或作薛景先。马嵬事变时,任陈仓县令,杀杨国忠妻裴柔、幼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至德元载七月任扶风太守。⑩山贼,当指战败士卒乘安史叛乱之机入山为盗而祸害百姓者。因其不是当时的主要敌人,故曰“旁制”。旁制山贼,是为了维持地方治安,以便更有力地打击叛军。[11]二句指至德元载七月叛军派兵攻扶风,为薛景仙击退一事。昆戎,古代西戎族名,这里借指安史叛军。以上四句是表彰薛景仙击败叛军,旁制盗贼,保卫了岐州,立了大功。[12]扼,扼制。两寇,指史思明和高秀岩。[13]叫,扣。帝阍,天门。此指朝廷。二句是说希望有人能去报知朝廷,说明叛军行动诡秘迅速,若不赶快派兵扼守芦子关,恐怕来不及了。言外之意,若芦关失守,将危及全局,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深意”。

【评析】

至德二载(757)正月,叛军史思明、高秀岩合兵攻太原,意欲西进,威胁唐肃宗驻地彭原、凤翔一带的安全。杜甫时身陷长安,闻之焦急万分,遂作此诗,主张迅速塞断芦子关,阻止叛军西进。诗不仅表现了杜甫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而且显示出诗人筹边御敌的军事卓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