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王禹偁
“北山种了种南山”一句,概括交待了“斸畲”劳动分别先后、协力共同进行的特点。这一句的着眼点即在于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所以便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句“相助力耕岂有偏”。“相助力耕”是一种一家垦畬,四邻相助的淳朴高尚的美德,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杀尽鸡豚唤斸畲,由来递互作生涯”(《畬田词》其二),只要谁家有事于畬田,四围乡亲“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畬田词》序)。“岂有偏”系承接上句而来,是把“北山”、“南山”,一视同仁,无所遗留的意思。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二句,借农夫之口,表达了在劳动中产生的自豪感。畬田广种,不局限于一山一地,若人间皆能如我,那就“四海少荒田”了!此二句,同时又双关诗人的政治志向。王禹偁出身农家,熟悉和关心农事,又时值宋初承五代战乱之后,人口流徙,土地抛荒,提倡开荒种地是地方亲民之官的首要任务,为此,诗人提倡畬田,想做到“四海少荒田”,恢复遭到破坏的农业生产,其意义是很大的。
此诗清朗上口,民歌风味很浓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人希望当朝的执政者“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也就是说要精选州官和县官(二千石是古代郡守的代称,百里是县令的代称),使全国各地都能提倡开荒,又希望能够“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要是天下的农民都能像商州人民那样“更互力田,人人自勉”,那么“庶乎,汙莱尽辟矣”(《畬田词》序),全国农业之振兴就有希望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