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①
名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却道天凉好个秋。
【导读】
这是辛弃疾写于博山道中石壁上的一首词。辛弃疾在被解职后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期间,经常在博山闲游。尽管博山风景美丽,可他联想到国势风雨飘摇,自己却报国无门,心情愤懑,充满忧愁,写下了这首词。
“丑奴儿”为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原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②。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博山:山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余里。②层楼:指高楼。③强(qiǎnɡ):勉强。④欲说还休:要想说出来而又没有说出来。此化用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多少事欲说还休”的词意。
【译诗】
少年时不懂得愁滋味,
很喜欢独自登上高楼。
很喜欢独自登上高楼,
为写新词去勉强说愁。
如今尝尽了愁的滋味,
提起“愁”字就缄口。
提起“愁”字就缄口,
只说天气凉爽好个秋。
【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的情景,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清的感受,写出“少年”和“而今”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写少年时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的纯真幼稚。“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说还休”四字重复出现,用叠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通篇言愁,融进了作者复杂、深刻却又难以言明的人生体验,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受压抑、遭排挤、壮志难酬的痛苦,也表现了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词末以“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谈之语来收束全篇,表现心中极度的愤懑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耐人寻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