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小村》古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

这首作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秋天,诗人把淮河地区惨遭水灾之后人民所忍受的痛苦,通过一个沙洲上小村所见的情景,作了朴素的描绘。

诗的开头两句:“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写大水泛滥以后,淮壖许多低地,沦为泽国,其高处却出现一些沙洲。作者经过这里,忽然见到沙洲上有个小村。这村中人家,用荆条编成的篱笆,已经稀疏地破败了。篱边草草地留了个门,景象萧条,村上没有一间象样的住屋。第三四两句:“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进一步描写村中的情况,寒鸡偶然寻得食物,还在呼唤它的伙伴,诗用“寒”字形容这儿的鸡子,已冷得瑟缩可怜,点明季节已是深秋。村中的老头儿没有裹体的衣服,却抱着孙子,用自己的身子为孙儿取暖。村里家禽很稀少,人也很稀少,诗中没有写丁壮的人,暗示壮年已经流离到外地去谋生了。五六两句:“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水上飘着一只小船,船头翘起,犹如鸟雀翘着尾巴,船上阒然无人(弃置无人顾,故曰“野艇”),唯余断缆。

村上没有树木,枯了的桑树也被水啮走了,只剩下一点残留的根子。以上六句,画出这个小村的凄凉情景。这儿没有完好的房屋,编棘为门;没有多少食物,鸡子寻食也不容易;没有衣着,老的小的,都在禁受寒冷,甚至连船只和桑树也没有。说明残留的居民,生计艰难,家家户户在饥寒中忍受煎熬和痛苦。然而使作者更为痛心的,还不止这些。诗的结尾中写道:“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尽管沙洲村上人家,灾后现状,如此凄惨,他们还是被谬误地编入交租完粮的户籍,作一般的王民看待,得不到应有的抚恤,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作者咏叹至此,不再作评论,可见他对这些穷苦灾民,倾注着满眶同情的泪水。

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宋诗精华录》)可谓确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