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弁《送春》古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朱 弁

朱弁是一个有气节的士大夫,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冬天出使金邦,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邦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从这首诗写的塞北春景与表现的故国之思来看,当是他被拘留时所作。

送春,本是一个常见的诗题,但作者能从自己特定的处境与心情出发,描绘塞北短促的春光,就别具新意。

全诗八句,反复咏叹塞北春天的短促,抒发思念故国的深情。诗的首联和颈联虽同样是写塞北春天的景物与人的感受,但层次不同,显示了时间的推移。首联着重表现塞北春天的姗姗来迟。三月的江南,已是百花斗艳、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了,而塞北却仍寒气袭人,“风烟节物”(与春天季节相适应的自然风物)稀稀落落,人们还依恋着“褚衣”(以棉絮作衣谓褚),穿着过冬的棉袍。颈联则着重描写塞北春天的速归。“小桃”两句倒装,即“山下初见小桃花,沙头未飞弱柳絮。”意谓小桃花刚刚开放,柳絮也还未飘飞,春天就已经匆匆过去了。这无疑是一种夸张,但作者正是从对塞北春迟、速归,好似昙花一现的渲染中,衬托出江南丽春的宜人景色,而表现出对故国的无限深情。

在描写塞北春天短促的首联和颈联之间,作者插入写塞北“片云”、“细雨”的颔联,既预示在风风雨雨之中春将归去的信息,在结构上把首联和颈联的层次变化和时间推移联系起来,而“客愁”、“乡梦”的描写,更是直接抒发拘留异国之悲和思念故国之切的复杂感情。“客居”的悲愁,凝聚成片片的浓云,纷纷的细雨,把人从梦中的故园唤回。这种给客观事物涂上浓厚感情色彩的写法,增加了抒情的环境气氛,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诗的最后一联点“送春”题意,而无限深情都在这“无语”和羡慕之中。这“把酒无语”,表现了作者被拘留金邦年复一年迎春送春所引起的痛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那对刚到即归的塞北之春的羡慕,又恰好流露出长期被留北庭归期未卜的辛酸。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在于构思巧妙。题为送春,但诗人没有用很多笔墨写惋惜春之将去,而是极力描写塞北春天的迟到速归,短促得几乎使人感受不到春天已经来临,虽未免夸张,但却含蓄、婉转地表现出诗人被留塞北时间的漫长,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与眷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