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羽《访益上人兰若》古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严 羽

严羽以《沧浪诗话》最为后世说诗者所称道。他以禅喻诗,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见解。尽管其中在禅、诗两方面都有错误之处,但他对佛学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他与佛门弟子不仅有联系,而且过从甚密。这首诗就是记叙他为了寻访一位法名益的和尚,过沙滩,穿松林,踏积雪,冒严寒,跋山涉水,只身进山的情景。

上人,对和尚的敬称;青莲宇,即和尚庙。由于青莲瓣长而广,形如眼目,佛书中多用来比喻佛祖的眼睛,所以人们就用“青莲宇”来代指和尚住的寺庙。首先,作者着力点出“青”、“白”二字,接着又以青松白雪为主体,层峦叠嶂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淡雅致的山林图,用这种清雅的环境、静谧的气氛,来渲染还未露面的益上人及其兰若的超俗不凡。可以想象,居住在这样既“青”且“白”的环境中的益上人,一定是位操行清白的高僧;位于这深山中的寺庙,也一定是个清静肃穆的去处。果然,诗人的不期而至,使平时深居简出的僧人喜出望外,他殷勤地陪伴客人观赏景致,参观庙宇。山水佳胜,建筑精美,僧人又好客,诗人自然要对这样一个远离尘嚣之处羡慕不已了。他与寺庙主人一起吟诗作赋,欣然忘情。告辞归去时,恋恋不舍之意油然而生,那悠悠飘扬于云天之外的钟声牵动着他的情怀,寄托着他对僧友的思念,也给全诗带来了无限的韵致。

一般诗评家都以为严羽“论诗甚高”,而写诗却“专宗王孟”,“囿于思想,短于才力”(陈衍《宋诗精华录》卷四)。这首诗亦是学习王、孟诗那种清雅的格调、冷寂的气氛、静谧的意境,以及化静为动、以虚衬实等表现手法。从字面看,“独”、“青”、“白”、“寒”、“暮”、“残”等都给人一种凉飕飕的感觉;“青莲”、“白沙”、“松雪”、“山僧”、“林阁”、“钟声”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格调高雅的整体。“一径入松雪”,巧妙地化景物为情思。本是静止的弯弯山路用“入”字一形容,就有了动态,有了情感。“数峰生暮寒”,写出了静谧深僻的环境。诗人感受到的寒冷,本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而此刻仿佛正从斜阳照射下白雪覆盖着的山峰顶上升腾而起,若在热闹场合,能产生这种细微的感觉吗?结尾的钟声,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认为,诗的最高妙之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不应该太实、太切,应该给人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美感,给人回味无穷的余地。从这首诗、特别是结句来看,作者是在努力实践自己的理论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