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左角右咠)(左角右咠),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慙。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黄庭坚
元丰三年(1080),庭坚在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本作“泰和”)做知县。四年,有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说的赣上,因吃莲子而作此诗。
(左角右咠)(左角右咠),本指牛羊角集聚在一起,这里形容莲子挤在一个莲房,尖头一一露在外边。(注:原文字打不出来。)
开头说:“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莲子像手指大,就想到在家里时,母亲分莲子给他们吃,怀念母亲的慈爱。吃莲子时,是先拿到莲房,即莲蓬,一个莲蓬里有好多莲子,共占一房,头露出在房外。“共房头(左角右咠)(左角右咠),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里的许多莲子,就想到一房里的众多兄弟,也像莲房里的莲子那样相处。《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羊来,角相聚集,不斗,有和睦意。正像一房莲子相处,因此加深对兄弟的怀念。“实中有么荷,拳如小儿手。”莲子中间有莲心,莲心头上有些拳曲,像小儿的手。“么荷”指莲心。“令我念众雏,近门索梨枣。”从小儿手就想到家里众小儿,作者回家时,众小儿在门口迎接,要梨枣吃。这是从看到莲房、莲子、莲心,引起对母亲、兄弟和众雏的怀念。
接下来从自身的体会上说。“莲心政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飡恐腊毒,素食则怀惭。”承上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政”通“正”。吃苦的东西怎么能感到甜呢?“甘飡恐腊毒”,“飡同餐”,吃甜的怕有极毒。《国语·周语下》:“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官位高的,实在很快会倒下来,味道厚的,实在有极毒。这里就自己的经历说,吃甜的怕有毒,比方做大官拿重禄,贪图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即白吃,白吃是可耻的。庭坚在做知县,既不是高官,不拿重禄,又不白吃饭。在这里也表示了他的志节。
诗人然后又从另一角度发生感想。“莲生于泥中,不与泥同调。”莲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却不受污染,指品德高洁的人能保持操守,像《史记·屈原传》赞美屈原那样,“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讲到吃莲子的多,知味的却很少。这首诗主要是讲他的食莲而能知味,由于知味的少,这首诗写出了很少人知道的东西。
最后跟开头的“念母慈”呼应,想到“吾家双井塘”,双井在分宁县(今江西修水),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这里又跟开头的“兄弟思”相应,“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同袍,《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长衣。同袍本指友爱,这里当指兄弟。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遇祸)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归”,指惧祸而退归。制芙蓉(荷花)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这里借用屈原的话,可见上文的“不与泥同调”也含有赞美屈原一尘不染的意思在内。
这首诗构思很新,写出了前人未写过的食莲知味。他从食莲子的分甘“念母慈”,从莲房的共房多莲子想到“兄弟思”,从莲子心的“拳如小儿手”而“念众雏”,这是因食莲而起的对家人的怀念。再从莲心苦引出食甘,比喻禄重的有害,素餐的怀惭,是入仕经历的有感之言。再从莲生淤泥而不染而生新的感受。这样的食莲知味,就是从“分甘”“食苦”中引出各种感想来。最后想到归隐,效屈原的修吾初服,含蓄地表示进不免遇祸,还不如退归,具有深切的感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