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虢(guó)国夫人夜游图》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苏轼 栏目:苏轼诗集 2022-03-29 13:13:12

虢(guó)国夫人[1]夜游图

佳人自鞚(kòng)[2]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注释】

[1]虢(guó)国夫人: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2]鞚(kòng):这里同“控”。

【译文】

杨家三姨好不娇宠,自控皇上的玉花骢,飘若飞掠的春燕轻盈,纵马奔驰赛似游龙。豪奴争道正把金鞭扬起,管她公主落马宝钗落地,意气洋洋径入大唐宫门,鼻息干云如在杨家官邸。宫中羯鼓催花夜未央,美人起舞一片杨柳轻扬,贵妃弹琵琶声如金玉,羯鼓好手是那汝阳王。那边八姨已经艳妆入座,一身珠光宝气异彩喷芳,后来者傲然走马入场来,但见她轻尘不动素面淡妆……试问弦歌笑语如今何处闻?绝代佳人明眸皓齿在何方?落花流水弦歌杳杳人不见,只有斑斑泪痕留在丹青上。一世的繁华马嵬坡下成泥土,俯仰之间来不及伤今吊古。想当初也曾笑过隋炀帝,岂料自己又踏上了雷塘路。恰似国破家亡的隋炀帝,也曾嘲笑那陈叔宝、张丽华,却不知荒淫者都是一个去处,门外杀来了一个韩擒虎!

【解析】

《虢国夫人夜游图》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名画,唐代画家张萱所作。哲宗元祐元年(1086)苏轼在汴京任中书舍人时曾看到此画,作了这首七言古诗。这是苏轼东山再起、青云直上的时期。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病故,十岁儿子赵煦(哲宗)继位,暂由支持守旧派的高太后垂帘听政,重新起用司马光,守旧派人物重新登台。苏轼从1085年5月到1086年9月,先后被任命为朝奉郎、登州知州、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阶正三品),距离宰相之位只一步之遥,可谓仕途顺遂。然而,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内部倾轧又限制了苏轼的政治视野,其诗歌创作也随之低落,写得较多的是题画诗,本诗即其中之一。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日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诗的前四句即渲染虢国夫人的恃宠骄肆。据载唐玄宗有良马叫玉花骢。明光宫是汉时宫殿,这里借指唐宫。史载“金鞭争道”致使广平公主惊下马来,宝钗落地,确有其事。“宫中羯鼓”以下四句乃虢国夫人入宫和宫中情事。“玉奴”和“花奴”是贵妃杨玉环和汝阳王李琏的小名,分别长于弹琵琶、打羯鼓。“明眸皓齿”至结尾,苏轼的目光由画面转向画外的史实,由杨贵妃与虢国夫人后来一起死于安史之乱中的“马嵬兵变”,追溯到隋炀帝乃至南朝的陈后主(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的同样下场,从而揭示苏轼的写作意图。这首题图诗语意新警,亦讽亦慨,大笔淋漓,驰骋今古,如史论般引人深思,真不愧为杜甫《丽人行》的续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