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宁河小三峡》的诗词与文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大宁河小三峡

位于四川巫山县境内的大宁河上。宁河碧绿清澈,水流湍急,峰高谷深,举头天开一线。峡间崖畔上钟乳石琳琅满目,变化万千,人誉之“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小三峡分为“龙门”、“巴雾”、“滴翠”峡。

龙门峡。距巫山县城约3公里,是大宁河上第一个峡。入峡后,但见两岸山峰对峙,高耸入云,天青水碧,使人顿时感到步入了世外桃源之境界。在两岸的峭壁上,还能看见古栈道的遗迹,两列间距均匀的石孔,逶迤贯穿于峡中石壁上。峡内河床落差复杂,水流时急时缓,湍急处白浪翻滚,宁静时一平如镜。无论水深水浅,河底色彩斑斓的卵石历历可数。龙门峡全长仅3公里,是最短的一个峡。在峡的出口处,是著名的银窝滩,此处历来滩险水急,旧时行船异常艰险,多有行船于此颠覆,故得银窝滩之名,取其水底之财宝之意。而今河道经过疏浚,条件已大为改善,人在船中,惊而不险,别有奇趣。

巴雾峡。又名铁棺峡,长约4公里,峡中山深谷秀、云雾迷漫;峡内有数不清的嶙峋怪石和千姿百态倒垂的钟乳石。其中,龙进、虎出、马归山等悬石似龙腾虎跃、骏马奔驰,形态维妙维肖,在东边百丈黄色峭壁的岩穴中,隐约可见一具黑棺,传说是春秋战国时代巴人的遗物,由于年代久远,棺木颜色变黑似铁,后人称之铁棺,“铁棺峡”由此得名。

滴翠峡。全长20公里,是小三峡中景色最美的一个峡。乳石满峡,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水帘洞”瀑布象白绫飘缈;“红碧翠莲”那莲花似的乳石倒挂在红色悬崖上;“天泉飞雨”,是高山上岩洞流出的一股泉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化为一天水花,满峡飞舞,天然美景活像神仙境界。峡中还有一座“金猴峰”,游人至此常可见猴群嬉戏于山崖树丛间,令人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在滴翠峡结束部分,碧澄如洗的水面还可见到美丽的鸳鸯和野鸭,使人真正体味到回归大自然的无穷乐趣。

〔古诗文赏析〕 登 云 台 观 清·敬德科



万峰悬鸟道,一径入云台。

怪石穿林出,飞泉灌顶来。



长江三峡的上流巫峡西口,是大宁河的入口处,大宁河从陕西终南山流下来,流入长江,全长约250公里。由于一路途经高山深壑,穿过峡谷险峰,形成了雄奇的景色,被人誉为“不是三峡,胜似三峡”,“不是桂林,胜似桂林”,特别是龙门峡、巴雾峡、庙峡等“宁河七峡”,各具美色。其中庙峡在巫山、巫溪分界处,江边山上有云台观。虽然现早已不存,但从古以来它就以独特的景象吸引游人。清代敬德科的这首诗,正道出了这神奇的景色。

诗人抓住庙峡云台观一带的景物特点,在短短二十个字中,传神地描绘出云台观的险、奇,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聆睹声色,领略其险,感叹其奇。

“万峰悬鸟道,一径入云台”,在自然、工整的对句中,将云台观及整个庙峡的地理形势描绘岀来。在千山万峰的嶙峋奇石中,一条“鸟道”岖崎而上。一个“悬”字,写出山之高、陡,路之险、难。要登上云台,领略其美色,只此一“径”直通,必得经过艰难跋涉方能到达。山顶原有古庙,现已不存。山顶有一钟乳石,挺立顶巅,犹如一亭亭玉立的仙女,这是传说中的云台仙子。它给雄险的山景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畏艰险的攀登。

“怪石穿林出,飞泉灌顶来”,又从视、听觉方面写出登临云台观时的感受。上句写山石,在悬崖峭壁上,古木葱茏,遮天蔽日,时或矗现着峥嵘嶙峋怪石,更显阴森幽暗,险不可测。下句写泉水,在陡峭的山崖上,泉水飞瀑直泻,如向人头顶劈头盖脑轰来。一个“穿”,一个“灌”,写出了这种险境,非身临难以体味领略。

全诗对仗工整,描写生动。既有全景式的广镜头,又有特写式的小场霤景,声色俱佳,奇险毕现,不能不让人佩服诗人摄景剪裁的才能和构字造句的功夫。

(徐志平)



〔现代散文〕 重阳节后,游览长江三峡,观文物,探胜景,咏前人千古绝唱,凭吊古战场,也确算是一饱眼福,豪情壮怀了。

那天踅回巫山驻脚,是想看看今日巫山十二街。听说巫山县城的十二条街道,都分别用云雨巫山十二峰命名,比方说有望霞峰(又名神女峰)命名的望霞街,以上升峰取名的上升街,以聚鹤峰起名的聚鹤街,以飞凤峰定名的飞凤街……单听听这街名就很有诱惑力。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记得船一进巫峡的时候,旅客们的心思全被巫山十二峰吸引住了,早早地就拥出舱外,凭栏引颈,等待着欣赏十二峰那峻拔秀丽的丰姿。可惜我们来去经过巫峡都碰上天气不好,云遮雾绕,十二峰藏在缥缈之间,什么没有看见不说,反倒更增添了对云雨巫山十二峰的神秘感。大家决定去小三峡一游。

翌日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大宁河边,买舟登船,指北而行,溯水向巫溪方向进发。

小船启动了,突突的马达声夹杂着一船笑语喧哗,行驶在清澈幽绿的大宁河上。这大宁河并不大,多数河道只有两、三丈宽,最狭窄处只有丈余,它是因明代在巫溪设大宁县治得名的。

船头一位五十开外、身强力壮的艄公,手持篙杆,时而撑篙,弥补马力不足,时而轻轻一点,协助船尾舵手端正航向,使小船在遍布险滩、暗礁的崎岖航道上顺利航行。忽地,一曲高昂激越的山歌飘进船舱:“抬头尽是山嘞,迈步十八湾;两山说话听得见哟,相会要走大半天呃……”我们已顾不上艄公的禁令,随着他的歌声来到了船头。举日环望,山峰连绵,层峦叠嶂,真不愧为“山的世界”;河道也愈来愈窄。我问艄公:“进峡了吧?”艄公只是答话并不回头:“这大宁河人称‘峭壁走廊’。小三峡么,还早呢!”

上行十余里,便到了小三峡的第一个峡——龙门峡。一进峡口,但见两岸山势巍峨挺拔,展布天际,上插云霄,下落深潭。峡内的九龙柱、琶琶洲、磨角滩都十分耐人寻味,但最吸人望眼的还是那悬崖峭壁上鬼斧神工的千年古栈。据说,早在秦朝初年,人们就沿大宁河在岩石上凿口插木,铺设卤水竹筒,以便集中熬煎;后来随着盐业的日趋发达,为了运盐和人行,又屡加改进,到汉朝末年便形成了从龙门口至巫溪大昌全长二百二十华里的栈道。栈道石孔分上下两排,六寸见方,五尺一距,深尺许,排列整齐,起落有致。如今,我们望着那残存的千年长栈,凭吊古战场,耳畔似乎顿时兵马萧萧,杀敌的怒吼声霆震大宁河,饶多古趣。

一出龙门峡,眼前蓦地出现了一片开阔地,我们好似刚从地窖里爬出来一样,心胸豁然开朗。了望群山环抱的村落,人家错杂,炊烟袅袅,鸡鸣犬吠,清溪舟横,好一派山村风景。当我们走下船来,迎着那杲杲秋旭,踩着卵石汀沙缓缓伴舟而行的时候,站在田上的村民们用诧异的眼光望着我们,并不言语。此情此景,使人很自然地想到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这些从烦嚣尘市来到这里的游览者,倒真有点象靖节先生笔下误入桃源的武陵人了。

登舟继续前行,不多时就进入了幽深奇绝的双龙峡。四十里双龙峡,诸峰磊落,峭壁连天。仰头高望,云天一线,山鸟翻飞;一声吆吼,群山响应,声洪韵远。身临这样的境地,真感到大自然的美妙无穷。一进双龙峡,好像进入了一个绝妙的的动物园。两岸怪石嶙峋,断层排列别致,钟乳石倒挂奇特,百态千姿,貌物状人,人们便给它取了许许多多的名称,比如虎头石、马头岸、乌龟礁、黑狗洞、青蛙石……都形肖动物形态,颇悦人目。那濒于水面由岩石断层形成的双龙戏水,虬曲盘结,随着滚滚的波涛跃跃欲动,就更加惟妙惟肖了。想来,这双龙峡的来历,大概由此而得名。来到一处叫“龙进虎出马归山”的地方,山寒水肃,溶洞深邃叵测,岩石突兀欲坠,使人望之生畏。我们这批旅游者,好似专为探险而来的,愈是离奇,愈要身临其境。大家离舟登岸,以手代脚,旁行斜上,爬上了一个山岩上的大深洞。深洞岩壁上苔藓如绣,钟乳石倒挂悬列,琳琅满目,异状纷呈,实可叹为观止。“龙进”、“虎出”形象逼真,“马归山”更是栩栩如生。马的前半部分隐于岩石之内,马肚、马屁股、马尾悬于外。不知者定会以为是哪位雕塑名家的杰作,谁也想不到这一人寰绝景竟是天造地设!虽然我们下山的时候历尽艰险,由于坡滑且陡,不得不委屈一下匍匐倒行,可嘴里还是一直叨着:“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在“龙进虎出马归山”对岸不远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铁棺岩。在壁立千仞的山腰间,有一穴洞,置铁棺一具。据史家考证是西汉时葬藏的。为了葬藏这具铁棺,峭壁上特地开辟了一条横行甬道,怕后人接近铁棺,放好铁棺又将甬道毁去,但甬道痕迹至今隐约可辨。

正当我们陷入逸思遐想的时候,小船游出双龙峡,经过一段平缓的地带,跃上滩急如猛兽的狮子口,不知不觉便进了如锦似绣的滴翠峡。

进入峡口,左有鲁鱼洞,右有水帘洞,阴河暗流,水声盈耳。滴翠峡真可谓山青水秀,峰峦如屏,秀拔峻峭,有的如巍巍宝塔高耸,有的像摩天利剑倒插;水也是那样清冽澄澈,游鱼可数,卵石色色分明。仙蕉林、映月崖、赤壁摩天……景色娟美旖旎,处处是诗,处处是画。加之峡雨濛濛,天泉飞瀑,雾气氤氲,流彩飞虹,滴翠峡更是风韵嫣然,不禁使人超然心远,甚至有远离尘世之感。棹艇其间,犹如游弋在画屏的走廊之中。忽然,从画的深处飘出一叶扁舟,船家渔笠棕蓑,满载着金灿灿的柑桔,桡去如飞,颇含画意。滴翠峡山环水绕,常常感到在湖泊里荡漾,四周画屏直立,无路可走;然而船到山前猛地一个大转弯,前面又是一番天地。在滴翠峡右岸的一个平台上,有一座土屋,由于日久倾圮,只剩下一点残垣断壁,这是我们在峡内看见的唯一建筑。传说是一个叫罗秀才的读书的地方。此处丰草茵茵,岚影波光,风景幽特,不用说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不过在这几十里前无村后无店,虎豹岀没之所来“子曰学而时习之”,就未免有点传奇的色彩了。

一出滴翠峡,灿烂的阳光刺人眼目,方知这天原来是一个艳阳朗朗的好睛天。在小三峡内泛舟,由于峡谷黝深,仰天一线,惟抬头高望可望见山巅一抹金阳,除非太阳临顶,不然是很难见到太阳的。一程徐风送爽,凉沁心脾,溽暑消夏,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从长江大三峡到大宁河小三峡,就像从现实生活走进了童话世界。大三峡以它两岸雄伟秀丽的自然风景和灿烂辉煌的文化古迹,早已蜚声中外,誉满全球。而小三峡,严格说来,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惟其自然古朴,奇绝不凡,而独得其妙,令人耳目一新。

(陈好知)



〔民间文学〕 传说很久以前,滴翠峡口住着一个家财万贯的罗员外,他娶了三妻六妾,总是无子。后来,只得向远房堂弟说情。堂弟因子女多,家境贫穷,就把一个四岁男孩过继给他作养子,取名叫罗盼生。开初,罗员外一家人待盼生很不错,五岁就送他上学馆读书,由于他很聪明,全家老小都喜欢他。谁知,过了两年,罗家小老婆有孕,不久也生下一个男孩,罗员外一家爱如掌上明珠,对养子盼生就冷眼看待了。罗家不但停了盼生的学,而且把他当作长工使用,每天吃的像猪食,干的是牛活。罗员外对小儿子疼爱如命,一心望子成龙,将来考中状元,做大官。在儿子六岁的时候,他派人在滴翠峡深谷里的半岩墩上,筑起一座石寨,人们叫它罗家寨,让儿子住在上面,还专门请了一位私塾教师授课,并派盼生给小儿子当书僮,为其磨墨生火,担水煮饭,侍候小儿子。

可是,这半岩墩上没有水源,盼生每天要下河去担。险峻的陡坡,累得盼生一步一滴汗,五步一换肩。一天清晨,盼生下河去挑水,刚到河边舀水,突然一股恶浪打来,一条小红鲤鱼被舀入桶中,盼生高兴极了,忙担起水桶回石寨而去。他边走边想:今天可以美餐一顿了。走到半路歇气时,小红鲤鱼奋力从桶里蹦了出来,盼生眼明手快,双手按住了小红鲤鱼,并自言自语地说:“咦!你还想溜呀?”话刚落间,怪事出现了,只见这小红鲤鱼流着眼泪,竟开腔说话了:“你是我的救命人,你需要啥子,我就给你啥子。”

盼生听后感到十分惊奇,忙问:“你是谁?鱼怎么会说话?”小红鲤鱼说:“别怕,我叫海龙姑娘,在东海龙宫住。”接着小红鲤鱼向盼生述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小红鲤鱼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在水晶宫住得太闷了,背着父母私逃宫外,经三峡来到风景秀丽的大宁河,被滴翠峡的风光所陶醉,只顾呆呆地观赏两岸景色,冷不防被住在石寨旁的乌龟精发现。乌龟精悄悄地溜下河来,掀起狂涛,猛地扑过来,妄图吞噬小红鲤鱼。小红鲤鱼见势不妙,拼命蹦进盼生的水瓢里,才脱离了危险。

盼生听完,十分同情小红鲤鱼,就说:“我啥都不需要,只要寨旁有眼泉水,让我省点时间,多旁听点课,学点知识。”

小红鲤鱼说:“那好办,我父母都是专管水的,你跟我下东海去一趟吧。”

盼生把手一松,小红鲤鱼顿时变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脱下自己的避水衣,叫盼生披上,并叮嘱他跟在身后,下水时闭上眼睛。

他俩走到水帘洞外,姑娘拉着盼生,步入深潭,眨眼工夫就到了金碧辉煌的水晶宫。龙母见女儿身后有一凡童,吃惊地问:“你带的谁来?”姑娘把遇难得救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还讲述了盼生的身世。龙母被善良忠厚的盼生所感动了,非常同情盼生的遭遇,便答应了盼生的要求,于是叫女儿送盼生一支毫笔,叫他用毫笔在寨旁一个乌黑石上写上一个“泉”字。盼生返回石寨,按着龙母的指点做了。原来,那乌黑石就是乌龟精。神笔一画,正画在那个残害生灵的乌龟精身上,乌龟精变成了一眼飞泉,从寨旁飞泻而下。人们便称这眼泉水“天泉飞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