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入蜀》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白《送友人入蜀》唐山水诗鉴赏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青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是李白的一首抒情诗,其中描写了蜀道山水。

写蜀道之艰险是我国古乐府中的传统题材,宋人郭茂倩所集《乐府诗集》中收有梁简文帝的《蜀道难》,其后屡有同题之作。天才的李白对这个题材也曾写有《剑阁赋》、《蜀道难》,特别是《蜀道难》是李白扬名一代之作。比起来,这首诗的描写蜀道只是一种掠影,自然,掠影也有掠影的美。

在一首五言律诗中要写蜀道,当然篇幅是嫌太窄小了,只能以最具有特征来显示。起始两句即言蚕丛路(蚕丛是传说中古代蜀国开国的君王名,蚕丛路亦即蜀道)之难,虽未履其地,而已久闻其名,其“难”自可想象。这两句仅说蜀道的崎岖不平,很难行走,却以先声令人生畏。然而这究竟是传闻。接着而来的是两句实写: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这是诗中写蜀道的高潮。山如峭壁,迎着人面而起,云傍马头,可知马行云层之中,着墨不多,已把蜀道之陡、险、高、深写出。然而蜀地并不都是崎岖令人望而生畏的道路。过了栈道,就会有春流萦绕的城市,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李白于此无意把蜀道写得如虎狼当道,令人感到不可践履,即便是难行的栈道,也有芳树笼荫其间,和他在《蜀道难》所写的栈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两处的笔触是大不相同的。这首诗中是以温和的情调来写蜀道的。最后两句“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是劝“入蜀”的这位友人,不必萦心于宦海浮沉,不必汲汲以求,也就不必去为了仕途的利钝去问吉凶休咎了。“君平” 即严君平,西汉时的隐士,曾在成都市上卖卜,对来问卜的人,常以卦的形势,“因势导之以善”,规劝人们向善,很得蜀人的敬爱,后世称为高士。这两句不只表面的意思劝友人不必计较升沉,也暗寓要友人以严君平的榜样来思考的意思。

全诗情调和平,虽然前六句都是写蜀道风光,却没有因为蜀道的艰险影响全诗的基调,没有以浓墨重彩,抉取蜀道的奇、险,只用淡淡的笔调,用转述传闻的口气加以描述,与《蜀道难》及《剑阁赋》的格调都不一样。而且到五、六两句更转为颇有温情的色彩,和最后两句的劝解口气就非常协调、统一了。

山水诗是抒情诗,山水的描绘必须以抒情的基调来决定。律诗的中间两联,描绘景物者居多,但它决不是毫无关联地嵌进的两幅景物画,它不能与全诗无关或游离。只有密切相关、浑成一体,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才能给人以统一的艺术感受。李白这首诗中对蜀道采取了淡写的手法,并不违背真实,只是从另一个鸟瞰、掠影的角度来着墨的,着重写了蜀道的另一个侧面,从影影绰绰中来看蜀道,虽然失去了逼视时的峥嵘可怖,却增加了远望中的葱茏飘渺之感。而这样的描绘却非常适合于李白对友人的拳拳劝慰的友爱之情。

山水的美是客观的自然美,它因为视角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姿致,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描绘它,赞赏它。同是蜀道,在诗人李白笔下所显现的画面便各有不同,更无论不同时代和不同诗人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