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
位于四川省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长40公里,巫峡绮丽幽深,以秀闻名,景色当推三峡之首。峡内奇峰突兀,层峦迭嶂,郁郁葱葱,幽深莫测,雨中过峡,满目飞泉流瀑,自上而下,直挂千尺。而巫峡云雾更传为一绝。正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船行峡中,浑然进入一条画的长廊,诗情画意如云蒸雾涌,随处生发。“放舟下巫山,心在十二峰”。十二峰者,名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在北岸)、聚鹤、翠屏、飞凤、净坛、起云、上升峰。巫山十二峰各具特色,或飘飘冉冉作飞升之状,或傲踞起舞如昂首雄狮,既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豪放潇洒,亦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柔情缠绵;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婉丽动人;有的像凤凰展翅起舞,千姿百态。巫山十二峰以神女峰最为奇绝。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这样写道:“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神女峰独秀一枝,高插云端,峰侧有一块危石耸立,形如妙龄少女,常于云雾缭绕之中,隐隐绰绰,宛若身披轻纱,含情脉脉,妩媚动人的少女。神女峰朝迎彩云,夕送晚霞,故又名“望霞峰”。传说神女峰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的化身,因她非常羡慕人间生活,于是悄悄约齐十二组妹飘飘来到巫山,持神剑击毙长江中正在兴风作浪的十条恶龙,帮助大禹凿山开天河疏通河道,消除了水患。之后,她和姐妹们毅然地留在巫山,为人民保丰收,为行船保平安,为樵夫驱虎豹,为病人除疾苦。巫峡中古迹也很多,较著名的有“孔明碑”。在集仙峰下近江面处有一长方形的白色岩壁,上刻“重峦迭嶂巫峡”六个大字,笔锋刚劲,传为三国诸葛亮所书(实际上为明朝嘉靖年间所刻)。另有“巫山十二峰”和“名峰耸秀”题刻。放舟巫峡,使人大有目不暇接之感。顺水行舟,船过神女峰后约9公里,长江南岸有一小镇名“碚石”,此处是四川省与湖北省的分界。郭沫若曾写道:“船头已入鄂,船尾尚留川”,就是最真实的比喻。
〔古诗文赏析〕 晓 行 巴 峡 唐·王维
晓际投巴峡,余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王维的这首《晓行巴峡》虽是旨在借山水之趣稍稍排解离别故乡的留恋之情,但是作者的笔墨挥洒之间也描绘了巴峡一带的景色、风物和人情,使全诗成为一帧巴峡风情画。
开篇两句,作者点明行经巴峡的时间。“晚际”、“余春、”让读者明了诗人是在暮春时节离别西部的长安,进入楚域的巴峡一带恰是拂晓时分。对于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来说,楚地的山水风情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一路所见的山、水、人、情。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意:晴朗的天空下独在水边洗衣的女子,朝阳升起时听到的远处群鸡的相和啼鸣。这所有的动态、音响都显示着随晨光一起苏醒的巴峡山水人情。因此,接下两句,诗人将笔调从初始的清音转向了喧哗——“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由此可以看出,巴峡人家的生活与流水紧密相联:不仅家居处于水上,仿佛“水国”,而且,做买卖的繁华集市也是由连绵飘荡的大小舟船所托起的。“舟中市”不仅写出了市集的情形,而且显得妙趣横生。而在山修起的小桥却从树梢上跨过,桥上往来的行人在诗人眼中好似在树梢上行走一样,这种“山桥树杪行”的景观自然会使诗人既兴奋又惊诧。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水向山放眼眺望,所见则为另一番景象:“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这里诗人以纪实性的笔墨写出视野之中的情景:自高向下俯瞰,则见山林深处重重层层分布的村庄院落,再放眼远眺,只见玉带似的两支水流在朝阳中闪着波光。诗中的“二流”是指绕巴峡东下的长江和巴峡较近地区的小河流。山水村落的远景形象地概括之后,诗人叙述了身为异乡人对这一切的感受——“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虽然在极写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诗句中的“人语”、“莺声”也点染出巴峡一带居民所生活的朴素,自然环境。而且,能“稍解”作者“别离情”的恰恰又是这种清丽多趣的“山水”。阅读全诗,使人在了悟作者客行异乡的心境的同时,更能对巴峡风情产生神往。
这首《晓行巴峡》出自唐代山水诗大师王维之笔,所以在淡彩写意中也极尽了景象之妙。水国舟市的喧哗,诗人道尽了巴峡水乡的“水”之特色;山桥树杪的奇异,诗人点染出山乡人民的生活风貌;“万井出”、“二流明”的远眺,又将笔力随视野骤然拓开,给人一种极目巴峡的印象。“水国”与“山桥”,“万井”与“二流”,这远离帝京,在山水环抱之中的巴峡一带山乡水乡兼融的生态环境,无不令人领悟到这种自然山水风情的“多趣”,也无不令人惊叹山水诗人生花妙笔的写意描摹。作者选择“晓”这个一日之中最美好的时刻描绘巴峡风貌,自然是颇具匠心的。
(宋 辉)
〔现代散文〕 幽蓝色的烟霭,透明的长江风……
游船驶入巫峡,宛如轻轻叩开古老的世纪之门。秀逸的神女峰终于飘入我的视线。是我走进了遥远的梦境,还是神女回到了人间?
其实,它只是一座细瘦的石峰,在岁月中如一根不熄的蜡烛点燃人们心底的希望。它在风雨里挺立了多少年?谁能叙说清楚?或许,当这片深峡与江水一同出现在川鄂大地的那一刻起,它就这样傲然地耸立?或许,是宋玉的《神女赋》和《高唐赋》描画出天上人间的悲剧故事后,天帝之季女的精魂所幻化?或许,真是那位帮助大禹疏浚江水的瑶姬眷恋的身影?
传说会使人的想象变得美丽。瑶姬当年是带十二位仙女飘临峡江的。这些彩花般的身影都凝成了娉婷的山峰,与奔流的江水厮守终年。望霞、朝云、登龙、飞凤、松峦、集仙、聚鹤、翠屏、净坛、上升、起云……啊,巫山十二峰,多么美妙的名字!船行景移,我辨不清它们分别该是哪一座山峰,我满目只是青碧的一片,在潮润的晨雾里隐现。它们是凝固的,但在游人深情的目光里,又是会翩跹起缤纷的舞袖。
就这样,神女被姐妹们簇拥着,朴素中又含着高贵和矜持。星辉月晕下,美丽的瑶姬可否魂返云梦大泽,让如雨的清泪倾作巫山细雨?我蓦地意识到,观神女峰,妙在或雾或雨,这是极易让人忧郁和伤感的时候,情调也会因为这忧伤而愈加浪漫。
中国的美景,许多是借助诗歌的翅膀而传扬的。“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战国时代,我们就产生了最美丽的朦胧诗,如果没有宋玉的辞赋,神女峰会淡去许多光彩的。只有在灿烂的文化背景下,只有在流动的艺术激情中,才会飘响这般深挚的歌咏。有美景必有佳丽,有妙辞必有美女,这大约是楚文化的一个特点,连《
离骚》那样忧愤的长歌也免不了香草美人的比喻,这是与崇尚史官文化的黄炎族有分别的。尽管越王金戈吴王剑,气势不凡,但印像仿佛不如燕赵慷慨之士那般悲烈。在这一条浩荡激腾的大江之畔,一座飘缈的神女峰,会立刻让人体验着雄奇以外的美,连目光都充满了一种诗意的温情。你会想起九嶷山上娥皇女英轻云般的身影,和她们泪浸斑竹的凄婉;你也会想起那一湾深碧的香溪和娴静的昭君。虚构的传说现世化,历史的真实理想化,人民追求的是心灵的真善美,是精神绚烂的
升华。如此,神女峰才历久而弥新,使每一个游三峡的人在离去的一刹那,隐约在惆怅着。
是的,这感觉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让游船静静泊在峡中,我们只能在流转中仰望,这就是很带些告别的意味,缱绻的情绪也便更深,我承认别离是人类文明千古不变的主题,我更相信自己的想象会紧附着苍崖生根,盛开依恋的花朵。郦道元过三峡,言:“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有他善长先生大话在先,我当然不能再于峡江前以“知已”称引;但当神女峰的倩影在我的凝视中渐渐远去的时候,我湿亮的目光被重叠的青山隔断的瞬间,我没有叹息。我们虽然不曾相偎着走过漫漫沧桑,但我们共同拥有头上这片宁静的蓝天。
这是三峡最寥廓的背景。岁月不能挽留。多少年后,我也许还会过峡江,还会获得美好的重逢。那时,我的额头大约已爬满藤蔓般的皱褶。像无法挪走的影子,但你的双眸依然亮如深潭,目光的柔辉送过纯净的羞涩,满山枫叶被阳光染得一片火红,霞景般浸醉了秋天的江流。越过遥远的相隔,我们依旧袒露着灵魂的天空,让歌声竞飞,叫心弦奏鸣,七彩的旋律回荡在梦的峡谷。我们凝视天边的明月,我们遥望闪闪的星星,献上温馨的祝福,倾吐爱的絮语。
(马 力)
〔民间文学〕 相传,有一条龙在巫峡附近的洞里日夜修炼,当它修道成仙以后,就准备回归东海。它知道,欲去东海的唯一途径是长江。但是,长江究竟在何方?应该是怎样走?它却一概不知。有一天,它走出洞外去探路,看见那青青的山,蓝蓝的水,绿油油的庄稼,红艳艳的山花,心里高兴极了,便在地上打一了个滚,马上就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他顺手在地上捡起一根树丫做拐杖,一步一步地顺着小路往前走。当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正不知所去。碰巧,这时走来了一个放牛的牧童,只见他右肩上斜挂着竹篓,手里握着一把弯形的锯齿镰刀,左手牵着牛绳,嘴里哼着山歌朝前走来。老龙见后喜出望外,三步并着两步赶忙上前,问道:“小兄弟,你知道长江在什么地方吗?”牧童上下打量了老龙一番,漫不经心地举起拿镰刀的手,朝北指去,说:“翻过这座山,顺着这个方向走就到了。”老龙听后满心欢喜,连声道谢告辞牧童,朝镰刀指的方向走去。
走啊,走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知走了好久,老龙怎么也看不见长江,到不了目的地,最后还是走到了原来的十字路口上。这条愚蠢的老龙哪里知道,牧童的镰刀是一个半圆形的。镰刀尖的方向正好与牧童指的方向相反,无论你怎么走,也走不上正确的方向。于是,老龙怒发冲冠,原形毕露,它张牙舞爪,见山就撞,见洞就钻,撞得头破血流,两只龙角都钻弯了,也无济于事。老龙凶暴的动作,引来猛烈的飓风,吹得天昏地暗,山崩水啸,房屋倒塌,田原淹没,人畜伤亡,泛滥成灾,老百姓在风浪中挣扎,哭声震天。
这哭声传到了天宫,老龙行凶作恶的事,很快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立即派出了天兵天将,捉住了老龙,用铁链子把它捆绑在长江边的一块大礁石的石柱上斩了。
从此,人们就将此处取名“斩龙台”。现在,此地已成为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风光的盛地。
(晨 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