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田谢朓》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鉴赏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南史·齐纪中》载: “文惠太子(萧长懋)立楼馆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号‘东田’。”东田楼馆的弥亘华远,壮丽极目,以至使太子之父齐武帝萧赜大为吃惊。谢朓也有庄园在钟山东,往游东田十分方便。与谢朓相友善的当时著名诗人沈约曾这样描绘钟山:“郁嵂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气势雄伟。谢朓这首纪游诗描摹了钟山春末夏初秀丽的风光,以优美取胜。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悰(cóng从)”,乐的意思。这两句点明出游的原因,自己戚戚不乐,于是和朋友一道,携手出游东田,以求暂时排遣。当诗人一扑入东田怀抱,马上被大自然清新的景物,以及点缀在山间的亭阁楼榭所陶醉。既然是登山,就得下决心去“寻云”——上到钟山的巅峰去挹流云,赏飞霞,于是他和朋友同“陟累榭”,“陟(zhì志)”,升,登; “累”,重叠。一起登上一层又一层的台榭。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抬头一望,但见华美如芝菌的楼阁缀立,这里一座,那儿又有一座,目不暇接。“菌阁”,由于远望,楼阁甚小如芝菌; 菌,芝菌,又有华美之义。“寻云”两句,形象华妙。
首四句侧重叙事,附记一路所见。中四句,诗人驻足山上某处观赏东田美景。“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阡阡”,同芊芊,茂盛貌。俯视郊阜,只见远处林木苍苍郁郁,若隐若现; 山岚烟霭纷纷漠漠,杳渺飘浮。这两句和陶渊明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一样,意境淡远开阔。但陶诗写的是田园,此诗则描绘山色,异曲同工,各有其妙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细看碧水池中,波纹微颤,新荷轻动,哦,那不是成群的游鱼嬉戏吗? 眼前倏地飘来一阵坠落的花瓣,抬头一看,几只鸟雀正飞离花枝向四处散去。这两句诗倍受后人称道。一则它很巧妙地捕捉了鱼戏和荷动、鸟散和花落的一瞬,象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一样摄下两组颇有动感的难得镜头,表现了景物在须臾之间的时、空推移和变化,意新语工。再则,这两句以上联“远树”、“生烟”,即整个钟山为背景,鱼鸟花荷不过是整个巨大画面的局部或细部; 只有在这个巨大背景的映衬下,这个特写镜头才这样鲜明生动。总之,这四句诗由远及近,层次分明; 既有粗线条的大笔涂抹,还有精雕细镂的工笔描绘; 既有大景、小景,又有静景、动景,大小相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妙趣横生。
诗人抱着戚戚愁苦之情而来,虽说是想来行乐东田,当初或不曾抱太大的奢望,没想到游山观景,与鱼鸟同乐,竟宠辱皆忘,忧慽全消。不是说芳香的春酿可以解忧吗?其实饮美酒还不如凝望郭外青山,它更使人乐而忘忧! “芳春酒”,反衬“青山郭”之美。看来,山水美景是颇能陶冶人们性情的,它能解忧,能祛除人们的烦闷。
谢朓是继谢灵运之后的山水诗人,他以清新明丽的笔触给我们留下不少描写南京、宣城、江陵一线的山水佳篇。这首诗写景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在不知不觉中移易了描写的角度。“望菌阁”是仰视,“远树”“生烟”是远眺,“鱼戏”“鸟散”是近观。而同是近观,“鸟散”取景似较“鱼戏”略推远一点,所以诗中幅幅画面的构图才那么富有变化,多姿绚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