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子全书》卷十七。 2蕃:多。3陶渊明(365—427),东晋大人。 4李唐:指李姓为皇帝的唐代(618—907)。 5濯(zhuo浊):洗涤。清涟,清澈的水波。蔓,名词动用,蔓延。枝,名词动用,分枝。植,树立。亵,轻慢。 6鲜(xian显):少。 7宜乎:当然。

【今译】 水里、陆地上草本和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间的人很爱牡丹;我只爱莲花,它生长于污泥中但不被污染,在清澈的水波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中间连通,外面挺直,不蔓延,不分枝,香气远远传来更觉得清幽,它高高地洁净地耸立在水中,只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轻慢地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百花中的隐士;牡丹,是百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才是百花中的君子。唉!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对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集评】 清·余诚《古文释义》卷八:“莲在众芳之内最为高品,幽同夫菊而不傲艳,类牡丹而不俗,故于甚蕃之中特举二者以为陪衬。妙在‘可爱’二字包罗在内,并不说坏,立言极有斟酌。”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四:“过商侯曰:濂溪先生写爱莲而寓意在莲之外。曰不染者,贫贱不移也;不妖者,富贵不淫也;中通者,静虚也;外直者,达顺也;不蔓不枝者,主一也;香远益清者,永终誉也;远观不可亵玩者,可大受不可小知也。学者读此可为明德洗心之助。”

清·李扶九、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卷九:“章法分明,局度深稳,有道之言也。……古人言事言物,不专是那事物,往往托以影道理、影人己,其文乃深而有味,若果说是事物则浅索矣。”

【总案】 作者通过品评菊、莲、牡丹三种不同的花卉,赞美莲的高洁,抒写对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自己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情操和志向。

文章借物写人,内涵丰富,寄寓遥深。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志趣相融,爱莲即爱君子,意味深长隽永。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正写反衬,拟人比喻,象征寄托,综合运用。描写莲的特性,体物入微,自然妥贴,精细传神,三次以菊和牡丹相陪衬,烘云托月,突出莲的可爱、爱莲之情的深挚;用三种花喻三种人,象征三种品格,蕴含人生哲理,寄托理想追求,见解精辟深邃,感情表达含蓄,文章主旨鲜明集中。行文张驰自如,句式富于变化,或排比、或对偶,或长短相间,参差错落,有抑扬顿挫之妙,摇曳多姿之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