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温庭筠·菩萨蛮》温庭筠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①。鬓云欲度香腮雪
②。懒起画蛾眉
③。弄妆梳洗迟
④。照花前后镜
⑤。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
⑥。双双金鹧鸪
⑦。
晓妆图 陈少梅
注释 ①小山:指室内的画屏,清许昂霄《词综偶评》:“小山,盖指屏山而言。”一说,指女子的眉额、眉峰。温庭筠《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金明灭:指画屏(或女子的眉额)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或明或暗的变化。②鬓云:以云喻女子满头浓密的黑发。香腮雪:女子如雪白的脸颊。③蛾眉:女子的长而美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④弄妆:女子梳妆打扮。⑤前后镜:女子为了能看清脑后的装束,前后各用一面镜子对照。⑥绣罗襦(rú):刺绣精美的绸布短衣。“新贴绣罗襦”一句,《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新著绣罗襦”。⑦鹧鸪:飞禽,古代诗词中常拟其叫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鉴赏 温庭筠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与温庭筠同时代的不少诗人都填过词,如杜牧有《八六子》,是现存唐代文人词中最早的一首长达九十字的中调;又如皇甫松,词作数量更多,他的《摘得新》《竹枝》《梦江南》等,都写得绵密细致。但是,当时真正热心填词而又对后世文人词的语言、题材、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的,却只有温庭筠。据《旧唐书》等记载,温庭筠不修边幅、才思敏捷而又精通音律,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妓打得火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他大量地倚声填词。他现存的六七十首词作,所含曲调达十九种,在促进文人对词的特殊声律模式的推敲与运用上,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花间集》收录的温庭筠《菩萨蛮》共十四首,这是第一首,通常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到温词的特点,即所写几乎都是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之情。词本身就是娱乐性的,偏重风月艳情,而温庭筠把它更推进了一步。
本词写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从起床到梳妆、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而写出她的心境。
上阕写她起床的一些情态。首句是闺房的整体描述,铺金绣银、雍容华贵。“小山”指卧房内的屏风重叠遮掩,如山丘起伏;“金明灭”是指阳光透过窗纱照屋内屏风或明或暗之状;“鬓云”是写她那乌云一般浓黑卷曲的发髻;“欲度”则是指发型倾斜、将落未落的样子;“香腮雪”是指她那芬芳而雪白的脸。乌黑的头发卷儿半歪在娇嫩的腮边,足以令人想象出女主人公的美态。三四句则是全词的一个中心,“懒”字引起疑惑。再接有“弄妆梳洗迟”的描写,都见出女主人公那没精打采的“懒”态。下片集中写她穿戴打扮的情景:将珠花插在发髻上,用两面镜子前后对照着端详;整顿好罗襦裙衣,在新缝的襦裙上,一双金线绣出的鹧鸪鸟活灵活现,多么可爱! 为什么女主人公会最终注目于“双双金鹧鸪”呢? 这鸟儿双双,岂不正对照出人儿的孤单! 至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为什么这位女主人公是那样的“懒”“迟”,没精打采。
此词情意隐蔽,作者并未直接写女子闺怨,长愁短叹,却从最开始闺房阴阳显晦之景中写一个刚刚睡起的女子的容貌,到后面真实客观地描述女子对镜梳妆的情景,微露或间接地暗示人情。在古代社会,皇帝拥有佳丽三千,无数美丽女子在牢牢深宫消磨了自己的青春。她们见不到亲人,更得不到爱情,心里压抑着深重却不能言语的哀怨,只能在无聊的春睡中打发漫漫光阴,这些都化作了“懒”和“迟”,甚至在花面交相映的镜中,她都无心留意自己的如花美貌。
韵律方面两句一转韵,有极强的音乐感,是温词的一贯风格。温庭筠的这首词,既代表他本人的创作风格,也代表晚唐以来多数词作者的创作风格:多半以描写、抒发女性的容貌、形态、思想感情为主题,词句艳丽精巧,含蓄深婉地流露出作者自己的各种悲愁愉悦——从恋情引申到仕途官场上的得志或失意之情。(朱铭)
集评 清·张惠言:“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
离骚》‘初服’之意。”(《词选》卷一)
清·陈廷焯:“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陈廷焯:“温丽芊绵,已是宋人门径。”(《云韶集》卷一)
王国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 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 皆被皋文深文罗织。”(《人间词话删稿》)
链接 张惠言《词选》论温庭筠词。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所选编的《词选》影响深远,他在书中认为:“意内而言外者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诽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在这一词学观念的影响下,他将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解成“感士不遇”之作,其中“照花前后镜”四句,即“《离骚》初服之意”,引起了后来词学家的很大争论。
菩萨蛮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
①。柳丝袅娜春无力
②。门外草萋萋
③。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④。花落子规啼
⑤。绿窗残梦迷
⑥。
玉楼人醉图 沈心海
注释 ①玉楼:装饰华美的楼阁,这里指女子的居所。骆宾王《帝京篇》:“桂殿嵚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②袅娜:细长柔美的样子。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王绩《石竹咏》:“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④销:减少,这里指蜡烛在燃烧之后逐渐减少。⑤子规:又名杜鹃,其啼声悲哀,鸣叫时,嘴边会流出血来。古人摹状其啼声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故古代诗词中,子规常用以抒发思乡情怀。⑥绿窗:唐宋时的女子喜欢在夏秋季节用绿窗纱装饰,故而诗词中常用以指代女子的居室。刘方平《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李绅《莺莺歌》:“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
鉴赏 这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的第六首,也是一首闺情词。此词主要是通过女主人公的梦境来展开叙述,并对梦醒后所看到的景色作了详细的描述,温庭筠用浓艳的辞藻、精雕细琢的语句婉约曲折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上片是对梦境的详细描述,其实是主人公对往昔情景的再现,是虚写。“玉楼明月长相忆”一句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心爱之人即将离去,主人公反复叮嘱着情人不要忘记自己,要时常回想起他们在玉楼明月中约会的甜蜜时光。“柳丝袅娜春无力”点明了主人公与情人在春日里折柳离别。“柳丝”点明了时间是春天,不仅与句中的“春”照应,同时别有深意。“柳”与“留”、“丝”与“思”谐音,正寄托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留恋,希望可以挽留住他。“柳丝袅娜”暗示了春风吹拂,只不过很是轻柔。“春无力”既照应了前面春风的轻柔,又进一步言明了主人公的心态:不是“春无力”,而是情人的离去使其兴致缺缺,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很无力。
“门外草萋萋”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春日里芳草萋萋,正是一片大好春光,而主人公却不得不与心上人分别,这是多么凄凉、清冷的场面啊! 此处正是以乐景写哀情,更进一步凸现了主人公的悲伤、孤寂。“送君闻马嘶”,在女主人公在与情人依依惜别之时,马的一声声嘶叫更是加重了她的离愁别绪。
下片是梦醒后对所见到的景色的描绘,是实写。“画罗金翡翠”指卧室的帷帐用金线绣着成对的翡翠(翡翠:鸟名。也叫翠雀。羽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这里喻指男女相爱,用以反衬主人公的孤寂。“香烛销成泪”化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之意,明指房中蜡烛流淌的蜡油,其实暗指女主人公由于思念情人而流下眼泪或内心在流泪,正印证了“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这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花落子规啼”语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子规啼”构成了一幅残春的景象,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情是衰颓的。“杨花”即柳絮,与情人分别的时节是春日,现在又一个春日来临,而心上人却远在他方,顿时无限凄凉之意涌上心头。这一句看似简单而意味无穷。首先渲染气氛,花的坠落本已为这凄清的氛围增添了一份萧条,加上一声声杜鹃的悲鸣,更是让人触景伤情,悲从中来。二是暗示心境,物尚如此悲伤,况人乎?词的最后以“绿窗残梦迷”作结,“绿窗”借指女子卧房。至于“残梦迷”,据浦江清所说:“往日情事至人去而断,仅有断片的回忆,故曰残梦。迷字写痴迷的神情,人既远去,思随之远,梦绕天涯,迷不知踪迹矣。”(《词的讲解》)女主人公仍在苦苦思念着早已离别的情人,难以释怀,她执著的爱恋虽然有着太多的心酸,但给我们留下的是更多的感动。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
这首词首先从女主人公的梦境写起,虚写了女主人公与情人分别的场景,再对梦醒后所见景色加以实写,正是虚实相生。温庭筠擅长挑选典型意象,意象之间若断若续,却留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此词的意象都很好地表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婉转隐约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肖巧红)
集评 清·陈廷焯:“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后人刻意争奇,愈趋愈下。安得一二豪杰之士,与之挽回风气哉!”(《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陈廷焯:“音节凄清,字字衰艳,读之销魂。”(《云韶集》卷一)
链接 晚唐五代词集《尊前集》。《尊前集》编者不详,编纂时间在北宋初期。收录了唐五代39位词人的词作261首,因这些作品多系宴席歌唱之词,故集名曰“尊前”。此集和《花间集》并称,都是了解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创作情况的重要文献。
菩萨蛮
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①。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
②。枕上屏山掩
③。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④。
注释 ①一霎:一刹那,很短的时间。②匀:用脂粉擦拭脸面。睡脸:刚睡醒时睡眼蒙眬的脸。③屏山:放置在床头的小屏风,因型似山形,故称“屏山”。④无憀(liáo):无聊。
鉴赏 此首词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的第十一首,描写了一位闺中女子雨后黄昏的孤独、寂寞之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上片四句看似对春日雨后黄昏景色的展现,其实内含深意。“南园满地堆轻絮”首先在视觉上给我们以冲击:暮春时节,南园里杨花满地,随处堆积的柳絮展示了一幅衰颓之象,增添了无限凄凉之感。“愁闻一霎清明雨”描绘了对清明时节雨的感受,“一霎清明雨”形象写出了清明天气变化多端的特征,雨天本给人带来无端愁情,一阵又一阵的雨,反反复复,更会让人心生不尽愁意,因此女主人公面对这一切的感受是“愁”。
三四两句更是进一步渲染了残春景象。“雨后却斜阳”正是对清明期间天气变化多端的具体再现,“斜阳”点明时间正是黄昏,一抹残阳在西天上,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杏花零落香”言明春雨过后,大多杏花都已凋谢,树上只是零落地散着几朵杏花,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余香,到处是一片残败的景象。面对此景,闺中女子又怎能不愁呢?花开花落本是正常的事,但花的凋谢意味着韶光逝去,美人也会随着年华的流逝而无人珍赏,就如那零落的杏花一样。
词的下片描写了女子午睡起后寂寞无聊的情态。“无言匀睡脸”,在彊村本《尊前集》中“匀”作“弹”,“弹”是轻拍的意思,表明女主人公仍在半睡半醒之间,“弹睡脸”只是希望拍醒自己,而“匀”这一个字则表明女子睡醒后无心打扮,随便匀一匀脸上的脂粉,这一动作暗示了其情绪低沉,因此“匀”比“弹”更有表现力。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该女子无心打扮,正说明了情郎不在她身边,早已离她而去。“无言”一则暗示了独自一人,身边没有可以交谈的对象;二则与上片的“愁闻”“零落”相映照,暗示女主人公的孤寂惆怅。“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由于先前想躺在床上看风景未果,无奈之下只能起床看外面的景色,所以才有了主人公在黄昏时节倚门看风景的描写。“无憀”正点明了女子寥落不乐的情态,“独”既说明了女主人公是孤身一人,又暗示了她的孤独寂寞。最后一句看似直露,实则一妙笔也。清况周颐《餐樱庑词话》云:“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不妨说尽者”。最后一句的直白更让读者感到女主人公那种深深的寂寞与茫然。另外,结尾两句对后世启示较大,如宋卢祖皋《菩萨蛮》词“时节又黄昏,东风闭深门”,宋方千里《大酺》“况时节黄昏,闭门人静,凭栏人独”等皆脱胎于此二句。
温庭筠挑选了“轻絮”“清明雨”“斜阳”“杏花”这些典型意象,层层揭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通过对景色的铺排,反复渲染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感。他注重“炼字”,通过对主人公的微小动作进行详细描写来体现她的心理状态。整首词隐微曲折、含蓄蕴藉,堪称绝妙。(肖巧红)
集评 明·沈际飞:“隽逸之致,追步太白。”(《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杏花春雨图 吴昌硕
菩萨蛮
温庭筠
夜来皓月才当午
①。重帘悄悄吾人语
②。深处麝烟长
③。卧时留薄妆
④。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⑤。
注释 ①当午:指月亮在天空正中的时侯。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②吾人:我独自一个人。③麝烟:焚烧麝香发出的烟雾和香气。成彦雄《夕》诗:“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须。”④薄妆:淡妆。⑤锦衾:锦缎的薄被子。
鉴赏 此词是温庭筠《菩萨蛮》的第十二首,披露了一位女子彻夜不寐,追忆往事的隐曲心绪。
上片首句“夜来皓月才当午”点明了时间正是深夜,月上中天,月华满地。“才当午”既是对周围环境的客观描写,也暗示了主人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本以为即将天明,可谁知才是深夜,那漫漫长夜将如何度过呢?那满腹的愁情又将怎样排遣呢?环顾四周,只见“重帘悄悄无人语”,“帘”在彊村本《尊前集》中作“门”。若作“门”讲,深更半夜,大家都睡觉了,整个屋子里听不到谈话声是很正常的,并不能暗示主人公的独居状态。“重帘”点明了所发生的环境是在卧室里,古人居住的寝室会用很多帘幕来遮掩,因此温庭筠在这用“重帘”。“无人语”暗示卧室里只有主人公独宿,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场面啊! 主人公又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啊!“深处麝烟长”,“烟”在雪艳亭本《花间集》中作“香”。“麝烟长”既动态描写出了麝香烟丝缭绕之态,又写出了麝香散发的香味在室内持久不散,而“香”字只是对麝香所散发的香味时间长的陈述,没有“烟”字形象。上片最后一句“卧时留薄妆”暗示了主人公是位女子,同时暗示了该女子在睡前是梳妆装扮。那么她为什么在睡觉时脸上还留有淡妆呢?纵观上片,我们可以得知女主人公白天是严妆打扮,等候情人的到来,结果久等不至。恐情人晚上前来赴约,因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没有把妆卸掉,而是留有淡妆,真是“女为悦己者容”啊! 这一动作可以看出该女子对情人的痴心,但是情人却背负了她,那么她又有什么反应呢?
月夜松禽图【清】 恽寿平
下片首句“当年还自惜”,主人公思及往事,百感交集。当年自己青春年少、貌美如花,与情人有过许多甜蜜的回忆,而如今甜蜜都不复存在,那些回忆是她如今唯一的慰藉了。一切往事都已随年华流逝而飘散,剩下的只是无尽的烦恼与绝望的等待。所以,此女子发出了“往事那堪忆”的感慨。宋张炎《词源》认为“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此等虚字,切要用之得其所”。“还自”与“那堪”两虚词的运用,更凸显了往昔与今日对比差距之大,主人公当年的甜蜜与现今的无限凄凉形成的巨大反差,让读者更能感觉到女主人公那化不开的浓愁。
“花露月明残”一句寓情于景,是主人公由于追思往事,夜不能寐,起身在庭院中徘徊来打发时间,或是起身站在窗前向外看到的景色,当然也有可能不是实写,是她脑中虚构的场景。不管怎样,这一句向我们传递了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之意。“月明残”虽寥寥数语,却言简意丰,暗含多层意思,一则点明了时间的推移,由原来的皓月当空到现在的月之残缺,即将破晓;二则用时间的变化暗示了女主人公一夜未能成眠;三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以月的残缺来暗示人的分离。“花露”在汲古阁本中作“花落”,“花露”说明花上露浓,暗示天犹未亮,与“明月残”相契合,但仍不如“花落”二字好。“花落”
暗喻年华逝去,青春不再;而花开花逝又易引起人们的伤春惜春;从语法上讲,“花落”与“明月残”相一致;再则,古人以“花好月圆”来比喻人的团圆,这里取其相反之意,以“花落月残”来暗喻人的分离,因此,“花落”比“花露”更能凸显女主人公的无限伤感,亦增添了无限凄凉之意。通过对“花”“月”无言物象的描绘,“无限哀怨尽在不言中矣”(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
词的最后以“锦衾知晓寒”收束,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锦衾”是无生命之物,又怎知寒暖?其实不是“锦衾知”,而是衾中人知。与第六首的“柳丝袅娜春无力”一样,这里使用曲笔,暗示女主人公的心理。“寒”虽一字,却传达了多层隐含意思:一指天寒,二指衾寒,三指心寒,其凄清孤寂之意不言而隐然流于言外。
这首词里出现了大量物象,看似烦乱,实则并非杂乱地堆叠着,而是暗含深意,层层深入地表现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全词脉络清晰,主旨分明,语言清丽,情思深婉,正如李冰若《
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所云,“全首无生硬字句而复饶绮怨”,有别于
温庭筠的其他同调作品。(肖巧红)
集评 清·陈廷焯:“‘知’字凄警,与‘愁人知夜长’同妙。”(《词则·大雅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