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诉衷情》周邦彦
周邦彦
残 杏
出林杏子落金盘①。齿软怕尝酸②。可惜半残青紫③,犹印小唇丹④。南陌上,落花闲⑤。雨斑斑⑥。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注释 ①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②齿软:牙齿不坚固。③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青紫:此处指刚刚透出紫红的半熟青杏颜色。④唇丹:嘴唇上鲜亮的丹砂红。⑤落花闲:花儿安静地飘落。闲,安静。⑥斑斑:斑点众多貌。
花卉图(之一) 【清】原济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 此词撷取了生活中一个有趣的场景,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伤春的情事。词中将少女尝鲜得酸的偶然情事与其怀春藏酸的本质内容相勾连,以前者触发后者,写来活泼可爱,清丽可喜。
词作上片用工致之笔,刻画一个具体场景。“出林”句意谓金盘里放着刚摘下的杏子,然而字句极考究。“杏子”与“金盘”两个词交相辉映,颜色鲜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落金盘”中的“落”用字铿锵,比“置”字强调了动作意,在听觉上让人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引》),与“金盘”的金属质感也相匹配。“落”字不但新颖,而且妥帖,它也有“成熟”的意思,“出林”暗示着杏子是刚刚采摘的,让人想象到可能还带有绿叶和露水,新鲜可爱,同时也说明这是杏子刚刚成熟的季节,即暮春时分,为下文所引发的少女伤春情怀打下伏笔。“齿软怕尝酸”,委婉得妙。此句出自唐代韩偓之诗《幽窗》:“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齿软怕尝酸”,说是“怕尝”,少女应该是怕酸不敢吃杏子,然而从下文来看还是吃了,则此句可以想见她吃杏子时想吃又怕酸的样子。另一方面,“齿软”也表现出了少女特有的娇柔,惹人怜惜。
“可惜”一句,再次运用了两个鲜明的意象:“半残青紫”与“小唇丹”,写一个青紫相间的残杏上,留下小小的口红唇印,被搁在一边,这恰如一个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半残青紫”再次说明这是第一批出林的杏子,正如唐代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中所云“试摘犹酸亦未黄”。这里表面上写的是咬了一口的残杏,实际上写的是少女的嘴唇。一个“小”字,让人感到少女的唇形之美,而从“丹”字可以读出少女唇部的饱满鲜妍。全词并没有对少女外貌、服饰直接具体的描写,只在这里虚写一笔,反而给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从这一笔中可以想见少女之娇俏可人,以及试吃新杏,酸在口中,蹙到眉间的情景,这种联想,甚至可以和词尾的“眉间”相通。
下片开篇从少女身上闲闲宕开,转而描写客观景物。“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三句用速写的简妙笔墨,勾勒出一个背景。“落花闲”中的“闲”字写出花瓣点点飘落,是眼中动景,“斑斑”二字本形容落花狼藉情态,如唐代李商隐《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此二字承“雨”字作形容,又兼有“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的意趣,不独见春雨之骤急。这斑斑的痕迹是向地上看到的静景,此动与静,皆在视觉中,其画面亦活。少女漫步在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无情,落花有恨。这三句似与上下文无关系。但看最后三句之后,便可体会到这三句环境描写对少女的伤春情怀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落花春雨的撩乱氛围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在用“南陌”三句完成过渡之后,词作从人物动作、表情转向了心理描写。少女尝鲜得酸的感受触动了她的心事,所以那眼角眉梢的酸意,又不只是青杏为然了。这里面有词作中所揭示的“伤春”情怀,更可能是那胸中萌动的朦胧情愫——对爱情的追求和尝吃新杏一样,既想尝试,又怕齿酸。这样一个蹙眉佳人的形象,处在风雨飘摇的暮春图景之中,整幅画面令人心动。
这首词有极强的画面感,它通过“模写物态,曲尽其妙”(毛晋汲古阁本《片玉词》强焕题《周美成词》)来达到“中极物情”(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卷二周邦彦序《许表民诗十卷》)。词中的女主人公的蹙眉就是由物态通向了物情,并且词人把这样的物情放在了“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叹花》)的季节,时令与情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付海婧)
集评 刘斯奋:“上阕用极工致之笔,集中刻画了人物的一个细节动作;过片三句渲染出背景,却只是寥寥数笔。最后着力处,是人物的表情心理,下笔若不经意,却尽收微妙空灵之效。一幅工笔仕女图至此便呈现在读者面前。”(《周邦彦词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