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代诗歌与散曲》鉴赏
(一)
辽代,是我国在北方地区建立的一个契丹族政权,历二百零九年(916 -1125),其中有一个多世纪是同北宋政权两相对峙的。辽建国之初,尚武轻文,忽视文学。自建都燕京后,疆域扩大至冀晋地区,才逐步接受汉族文化。辽主后妃及上层贵族多能作汉文诗歌。但由于禁止书籍传入中原和私家刻印图书的严峻法令,故使辽代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为数甚少。现在能见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有:辽相李俨的《黄菊赋》及道宗(耶律弘基)为题李诗所作的《题李俨〈黄菊赋〉后》:
昨日得卿 《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据陆游 《老学庵笔记》)
道宗皇后萧观音也擅诗词,作有十首《回心院词》,虽在艺术上不够成熟,但反映当时宫廷生活,有一定意义。天祚帝(耶律延僖)文妃萧瑟瑟(一作“色色”)的《咏史诗》,反映了辽末时的忧国伤时的情绪。但总的说,辽代文学在艺术上比较粗嫩,内容上也缺乏重大题材作品,本身价值并不高,但它却为金代文学的发展哺育了一批作家。
(二)
金代,是我国东北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亦建都燕京,称中都。它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建国,十二年后即攻陷汴京(北宋首都),占领中原地区,北宋覆灭,直至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同南宋对峙将近一百一十年。开始,金诗作者,主要是一些辽、宋旧臣和使金扣留的宋使节。他们的作品流露了故国之思和仕金后的矛盾心志。著名的诗人有宇文虚中、高士谈和吴激等。到金世宗、章宗时期,宋、金议和,局势稳定,金人进一步接受了汉人文化,诗人、作品都比以前丰富,但重技巧轻内容。这时期较有成就的诗人有赵秉文和王若虚等人。金代后期,蒙古国崛起,局势发生动荡,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大批作者开始重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诗歌较多地表现忧时伤乱的内容,诗风也有了较大变化。主要的有赵元的《修城去》、《邻妇哭》,辛愿的《乱后》和宋九嘉的《途中书事二首》等。而其中的元好问,则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诗人和词家。
(三)
自从忽必烈统一华夏全国,改国号为大元,结束了历经300多年国内几个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大帝国。这时,西藏(即吐蕃)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域划的一部分;云南(即大理)被建为行省,台湾、澎湖也归入了中国版图。这一个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不仅扩大国内各地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而且也促进了全国各族文化的彼此交流。特别是忽必烈又大力推行“用汉法,治汉民”的方针,努力继承汉唐辽宋的传统,根据多民族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国策,更起了促进作用。于是,元代在经济上和文化艺术上都有了发展。
正当此时,中国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显着的变化。这就是:诗文词等封建社会“正统文学”衰微了,而杂剧、散曲等民间的“俗文学”兴盛起来了。在元代文坛上,诗文作家不少,创作也并非没有成就,仅仅九十多年的“国祚”,却有数百人的诗文集传世。但是,元代诗词和散文与唐宋相比,确是大大逊色了,距离甚远。元代文学精华,不在正统文学,而是俗文学,即杂剧和散曲,后世统称为“元曲”。元曲,是有元一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同“唐诗”、“宋词”并列的崇高地位,后边,将以专节加以介绍。
元朝的诗词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没有出现杰出作品和杰出作家。他们的思想内容比较贫乏,感情也不够深厚,题材较为狭小,很少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重大事件,充斥诗集中的很多是一些题画咏花、应酬赠答和碑传题跋之类。这是就其总体而论,而其中也是有若干好作品和出色作家的。比如——
元代初期就有取得显著成就的刘因和赵孟頫等人。刘因,河北容城人,诗、文、词等都为当时所推重。赵孟頫,今浙江吴兴人,以书画著称,也工诗文。他本为宋赵氏宗室,宋亡后,为元世祖搜访“遗逸”而推荐入朝为官,颇为当时宋遗民所轻。
元代中后期,由于元朝采取“汉化”政策,经济上继承、保护封建剥削制度,政治上崇儒尊孔,文化上更恢复了唐宋以来的科举制度,大部分知识士人改变了不合作态度,沉湎于自己的吟风弄月、题画咏物和应酬赠答的作品之中,并成为当时诗坛上的主要倾向。其中的代表者,就是号称“元代四大家”的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他们虽为当时文坛领袖,“声名满天下”,但实际成就并不高。当然,他们也写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虞集的《挽文山丞相》、范梈的《闽州歌》、杨载的《宗阳宫望月》和揭傒斯的《杨柳青谣》等。其中的虞集名气最大。他们都接受江湖诗派的影响。
在这个主要倾向之下,也有别开生面的诗人萨都剌。他是一个蒙族作家,定居雁门。他以宫词、艳情诗著称,诗风清丽俊逸,也有豪放之作。也能词,且词的成就高于诗。与他同时的马祖常,也有诗名。
元末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不定,农民起义风暴袭来,这时各种不同出身的人士,从自己不同动机出发,写了不少在客观上起着积极作用的作品。如:王冕等写了一些“暴露诗“;杨维桢、迺贤等写了“讽谕诗”;还有画家兼诗人的倪瓒和钱惟善等人,则写出一些“隐逸诗”等等。
在元末这些诗人的诗作中,一个总倾向,大多数人同情贫苦农民,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所揭露,但对农民起来造反,怀有某种恐惧心理。在这些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画家兼诗人王冕。他的诗,诗语质朴,气骨高奇,风格略似李贺;还有元末诗坛领袖杨维桢,创立了“铁崖体”。
元代末年,农民大起义动摇了元蒙统治,各地出现了封建割据性质的政权:如中原刘福通的“大宋”,东南方张士诚的“大周”,南方陈友谅的“汉国”和西南明玉珍的“大夏”等。因此,这时的一些诗人同元初一样又处于民族矛盾之中,社会动乱使他们进退两难。昆山顾英散尽家财,削发为僧;无锡倪瓒尽弃田庐,自愿浪迹他乡,不欲过财主生活。他们的作品,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