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太常引》原文赏析
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荼蘼开罢,青杏已团枝。栏干倚遍人何处?愁听语黄鹂。宝瑟尘生,翠绡香减,天远雁书迟。
这是一首摹拟女性口吻写思妇怀人的小词,写的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上半写景,下半叙事抒情,是这类小词的传统结构,但写景言情都有独到之处,值得玩味。
“弄晴微雨细丝丝”,一起奇绝。微雨象是有意在晴天里玩弄自得。写的是天已晴了,却有丝丝细雨未全消失。“弄晴微雨”虽是秦观《水龙吟》里的成句,但缀以“细丝丝”三字。莫小看这细丝丝的微雨,却有很大的能量。平时多姿多态的秀媚山色,被细雨遮得黯淡无光,只有淡淡的山形而已。“山色淡无姿”五字把这种景象写得如在目前。赵孟頫是著名的画家,“弄晴”两句写景亦如一抹平远山水。但这画面诉诸读者的是怅惘之情。试想,明媚多姿的山色现在变成“淡无姿”,岂不大煞风景?词中人的视线透过微雨眺望山色,落得个“淡无姿”的感受,遂将目光收到近处的庭院。“柳絮飞残,荼蘼开罢,青杏已团枝。”春天已经完了。柳絮暮春始飞,现在飘飞殆尽;荼蘼是春末夏初的花卉,现在也开完了。这是以已消失的景物来表现春光的逝去。青杏已一颗颗出现在枝头,这是以正在成长的初夏景物写春事已空,和前八字虚实相映。苏轼《蝶恋花》说:“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同是写春去夏来,苏词飘逸自得,赵词却触物兴怀。试看“无姿”、“飞残”、“开罢”,总是令人惆怅。这上半阕虽然全是写景,但情绪已经注入景物,与过片意脉潜通了。
词中人为什么会如此惆怅?“栏干倚遍人何处”一句道出了原因,领起下片。原来以为春天总可与丈夫团聚,但春已尽而行人却杳无归期。倚遍栏干,望断天涯,人儿究在何方呢?这七字将一腔愁绪都倾泻出来。“遍”字尤其着力。倚栏之际,不时听到黄鹂对语的鸣声。黄鹂尚可对语谈情,而自己却孤独无偶,故曰“愁听”。“恨别鸟惊心”,杜甫早已有此体会了(见其《春望》诗)。“栏干倚遍”、“愁听语黄鹂”,在庭院里觉得很无聊,那么室内又如何呢?“宝瑟尘生,翠绡香减”,表明分别已经很久了。因为无情无绪而多日不弹的宝瑟蒙上了灰尘,熏透的翠绡香味早已经减退,也无心重熏。恹恹若此,总为相思念远之故。末句更用重笔再次揭出此旨:行人远在天涯,音信全无,教人何以为怀!妙在很含蓄地下了“天远雁书迟”五字。云路遥遥,传书的大雁迟迟未至,然而再迟也总有来的时候罢?思妇还在痴痴地期望着。
这首小词无论写景或叙事言情,都是有远有近,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笔端开合有势,决不平铺直叙。又蕴藉幽怨,令人涵泳不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