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蝶恋花》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夫之·蝶恋花》原文赏析

岳峰远碧(《潇湘十景词》之六)

自衡阳北三十里,至湘潭南六十里,岳峰浅碧,宛转入望

见说随帆瞻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晓月渐飞金碧颤,晶光返射湘江练。谁遣迷云生绝巘?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

康熙十年(1671),五十三岁的词人在衡阳茱萸塘的土室“观生居”内,作《潇湘十景词》,歌咏胜景,兼寓故国之情。这一首咏衡山远峰。衡山古称南岳,有七十二峰,四时丛碧。“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水经注·湘水》)

衡峰气象万千,该选择什么时间、角度,方能摄取它的绝世风神呢?上片的作法令人神往:在明月流辉的金色世界里,以湘江的浩渺银波,映衬浅碧的遥峰。又以拂晓的天光,冲淡月色,冲淡夜气,使远峰明翠、江水莹澈。这天才的选择,已足传丽景之神。词人却意犹未尽,更施用巧比妙喻、化静为动、变平面为立体的艺术魔法,使之光怪陆离,难描难画:他将水中峰影比作绿色的莲花,秀美天成。还让它破苞乍放,生机蓬勃。那碧莲仿佛新浴初罢,一朵朵探出水面,婷婷袅袅,照影弄姿,风神绰约,韵致流溢。明月、碧峰及白练(绸子)般的江水,本已沉沉入睡,词人用“飞”、“颤”、“射”三字使之飞动、闪耀,但见金碧交辉,晶华激射,转瞬间,那月色、山光、水影交融成空明、绚烂而又渺茫迷离的宇宙,生命的活力在其中热烈跳动,成了艺术家梦里的仙境。

江山如此瑰丽,谁料过片一声怒诘,迷云陡起,浊雾排空,将一切丽景尽行吞没。接着,词人引着读者超越时空,向衡山深处,隐隐窥见了高古、奇谲的神话世界:身穿红锦绣袍的玄夷苍水使者,若隐若现地指引着高大黑瘦、拱执玄圭的大舜,登险峰、发巨石、启玉匣,诚惶诚恐地捧出以银绳编串的黄金简册,上面歪歪扭扭拼嵌着青玉的篆文,记载着治水秘诀(参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镜头隐去,又倏地显出一双绝色佳人,在浩荡的天风里,衣袂飘飘,屹立衡岳之巅。她们缨络矜严,秋波渺渺;那美丽的蛾眉,宛如远峰攒聚,正凝着深愁。那是尧女舜妃、湘水的神灵。每当月白风清的静夜,她们总要超升绝顶,痴痴地望着远方:大舜巡视南国,葬身苍梧。会有一个幸运的时刻,能望见他的游魂吧(参见《博物志·史补》、《水经注·湘水》)?今天,这两位翩翩仙子,却深深地藏在雾后,仿佛生怕世人看到她们的灵姿仙态。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当年秦始皇为了惩罚扬波阻渡的湘神,曾伐尽湘山树,使之光秃秃地露出红土(《史记·秦始皇本纪》)。这年头,秦火又在蔓延,只能暂时隐避了!正是“忆自赢皇相借问,尧女含嚬、兰佩悲荒磷”(作者《蝶恋花》)哪!

咏景的作品,拈举有关故实,便篇章丰盈增色,兼以自炫博闻,这在古代已相袭成风,而词人却意不在此。这首词寓情于景,缅怀南明诸帝,抒发江山尽失的哀愁,方是主旨所在。时距永历帝被弑、鲁王客死台湾已十年,唐王兄弟则早在顺治三年(1646)就败亡了。除了郑成功尚据孤岛,其它抗清力量已尽被殄灭。下片“雾锁灵文篆”,是暗将洪水比做清军,深叹异族统治的阴霾充斥寰宇,神书杳茫难寻,“水患”便无法消除了。

大舜和永历诸帝都死于南方,“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正是词人抗清失败,窜伏湘山,却执着地眷念故国之自我形象的写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