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冕·卜算子》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蒋冕·卜算子》原文赏析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苏轼有首脍炙人口的《卜算子》,以孤雁为喻,表示清高自赏、不同世俗的生活态度。蒋冕此词,显然是学习苏词而作。蒋冕身处“主昏政乱”的朝廷之中,持正不阿,一生频遭打击。他的遭遇和内心的孤独、苦闷,与坎坷一生的苏轼有相通之处。难怪数百年之后,发出相似的唱叹。

词一开篇就勾勒了一个非常荒凉阴沉的环境: 荒山野外,斜日西坠;天低云垂,暮色苍苍。整个画面笼罩在昏暗之中,没有一丝生气,没有一点声响。鸿雁,就在此时忽尔飞过高空,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声声的雁唳,凄厉哀惋。在阴森森的背景中显得格外寂寞、孤单。时节已是深秋,芦花凋零,清冷寒彻。离群的孤雁,投入残芦,急于寻找宿处。这里,黑沉沉的环境、衰败萧条的景物,皆是明中叶以后政治上低气压,以及朝政日非的象征笔法。而寂寞失伴、不得归处的孤雁,就是词人自身的写照。明自英宗朝宦官弄权,至武宗、世宗朝愈演愈烈。主上昏庸,纲纪紊乱,刚直之士,如履薄冰。蒋冕身为朝廷重臣,空有匡弼之志,时受宵小谗毁,曾长期落职闲居。他就象孤雁,清高自赏。在昏暗的朝廷中,既觉危机四伏,又叹无人赏识。欲退身自寻归处,又不得安宁之所。上片语意低沉,心情压抑。处处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忧愤。

下一片进一步刻划孤雁的心理活动,突出其不凡的志向和孤高的性格。鸿雁欲栖未安,惊起低飞,只是因为其搏击万里之“意”,无人可语。它具有高洁的品格,餐霜饮露,脱尽烟火气息。它并不被险恶环境所困,雄心不已,力图再次振翼高举,以逞万里之志。词从鸿雁的品格到志向,寥寥数笔,一个清高脱俗、抱负不凡的丰满形象脱颖而出。写雁即是写人。蒋冕虽时遭攻讦,遇事仍耿直不屈,“论者谓有古大臣风” (《明史·蒋冕传》190卷) 。这首词正是写其平日的所思所为。苏轼处新旧党争夹缝中,始终报国无门。其《卜算子》结云:“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茫茫大地,词人一直无处寄身。蒋冕则在朝廷日子较久,参予权力中心,故该词结云: “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虽自持清高,然用世之意更强烈。

清常州派论词,推重寄托。以为词者,“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所写之物与所寓之意,须妙合无垠。蒋冕此词,通篇写雁,又处处言己。寓意深远,又不至晦涩难解,其构思与句式皆脱胎于苏词,丝毫没有生硬牵强之处,是一首学古人而不滞泥的内涵丰富的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