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己《西江月·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金)段克己

西江月·久雨新霁,秋气益清、与二三子登高赋之

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琤然一叶不须惊,叶本无心入听。气爽云天改色,潦收烟水无声。夕阳洲外片霞明,涵泳一江秋影。

 

这首词写登高望秋,景色明丽,笔力矫健。吟赏云水烟霞之际,披露了词人超迈旷达的隐士襟怀,丰神远韵,卓然名家佳作。

据词序,扣合词意,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久雨初晴的秋日傍晚,天高地远,云散气清。淫厌秋雨积聚起来的浓郁沉闷,在人们胸中一扫而尽,词人愉快地约了二三位好友,兴致勃勃地登高游目,赋词抒怀。好天、好景、好友、好心情,全词就在几叠而铺垫成的这一特定环境氛围下,从容展开。

一起点明自己以老瘦之身放眼寒林青山之秋色:“人与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词人观林而叹“瘦”,望山而悦“青”。因景兴感,人景合写,笔法新巧。一抑一扬,开阖间波澜自生,心头的涟漪微现痕迹。段克己晚年隐居山林,沦落微寒,然而守节蹈厉,浩气沛然。故而词写秋色,全无悲秋伤远的俗套气味,却有青山晚照之开朗情韵。细味其语,全得力于“瘦”、“青”二字的着意锤炼。不仅写出了木叶脱落,枝柯扶疏的肃洁秋林和雨后如洗、满目青翠的远山景象,而且勾勒出了词人清癯硬朗、青眼自然的脱俗形象。肖貌、敷色当中,暗入雄劲,真气注处,人景俱话,境界顿出。接下顺势写“寒林”叶落的景观,推现自己处寒秋而不惊的泰然神态,一反古人“一叶惊秋”的传统心态。认为心静神定,“琤然叶落”也“无心入听”,所谓“道在山林胜,心闲岁月迂(《仲坚见和复用韵以答》)。乱世立身有此等气度修养,实“不须惊”。前人评段氏曰:“心旷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潜)之旷,杜(甫)之忧,兼而有之者也。”(元·吴澄语)验之本篇,诚非溢美。至此,词人旷达拔俗的胸襟得到了充分表现。

上片着意表现登览的心境,旷达而开朗。下片笔法一变,纯然描摹如画的秋色,融情入景。一二句紧扣词序,上句遥射“秋气益清”语,下句坐实“久雨新霁”意。雨后晴空,一“改”往日阴霾沉沉的雨“色”,显得格外高远,悠悠的白云轻飘在如镜的蓝天,秋气爽清,玉宇明净。雨止声断,秋潦悄悄地收退,远方静涨的茫茫大江,水烟迷蒙,无声东流。两句一写天,一写水,上下交合,构成一幅开远宁静的空间画框。最为壮观的在歇拍:青青的洲渚静卧江心,地平线上一轮落日,映红西天,一抹鱼尾形晚霞,明丽绚烂,光彩流溢。天幕作画,明霞涂彩,真是无比壮丽。而这一切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尽收于登高俯瞰的词人眼帘里。词以“一江秋影”的壮观画面总揽全篇,再次拍醒“登高望秋”的咏意,下片恢宏绚丽的景观遂与上片旷达超迈的襟怀,浑然融化,荡生出无限情韵,意境顿形高远。古人云:“填词第一要襟抱。唯此事不可强,并非学力所能到”。(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殆非虚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