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苏轼脍炙人口的一篇名作。词人仕途失意,遭际蹉跎,因而把飞花点翠的阳春三月,写得绿暗红稀,凄楚动人。这在艺术风格上是别具特色的。

阳春三月,本是红锦绕枝,东风骀荡,莺掷金梭,燕翻玉剪,到处洋溢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春的气息,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春的景象。然而,繁闹的春色,在词人的笔下,竟是如此的清冷、凄凉。“花褪残红青杏小”,令人想些什么呢?七零八落的花瓣儿,还残存着淡淡的粉色,这光景不正是美人迟暮的写照么?“青杏小”,是说米粒儿大小的青杏,在枝芽上刚刚探出头儿,是那么不显眼,自然就谈不上装点什么春色了。但从另一面讲,它又是词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难看出,词人于悲凉中透露出些许儿乐观,因此,下边遂出现“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明丽的词句。可惜这山韶水秀的江南景色还未充分展开,愁戚就又奔赴腕下了。你看,装点春色的柳绵飞絮,少得几乎看不到了。词人为此深深地叹息着、伤感着。由于词人情怀如此,因而边那连天的芳草,也似乎成了粘愁惹恨的多余之物了。

词人上阕所写的暮春景象,是与他悲叹自己的时运不济分不开的。因此,下阕词人把笔调主要转向人的描写了。

“墙里秋千墙外道”中的“墙”,虽不是天堑鸿沟,不可逾越,但墙里墙外,却是两重世界。墙里是达官显族住邸的优游嬉戏的场所,墙外却是幽凄的暮春和通向荒野的古道。墙里的仕女们荡着秋千,把银铃般的笑声洒向墙外,墙外的踽踽行人对这甜美的笑声却情思不已。墙里的笑声是无情的,墙外的思念却是执着的。唯其如此,墙外的行人不能不陷入深深的恼丧之中。词人在这里以墙外人自况,从表面来看,似说客路萧条,世态冷寞,不被理解,实则,却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政治上的失意和匡时济世的抱负难以实现的苦恼。词人尽管苦恼,但此刻总还能听到笑声,总还是寄托着些许的希望,待到“笑渐不闻声渐悄”时,就连那点些许的希望也破灭了,此时词人的苦恼也达到了极点。而苦恼到何时才是个完呢?词人在小令的结尾写道:“多情却被无情恼”,至此,词人觉醒了,自我解脱了。其中的“却”字,力重千钧,转折得又何其自然、高妙啊!

这首小令写人,着重写了人的感情,这是自不待说的。上阕的五句是景语,也是情语。譬如“残红”、“青杏”、“柳绵”、“芳草”等,是我们在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但在这首小令的具体语言环境里,却无不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侍妓朝云唱这首小令,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了。苏轼问是什么原因,朝云答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处何无芳草’也!”这两句固然感人,倘没有前三句的蓄势,只孤零零地唱这两句,朝云也不至会“泪满衣襟”的。可见,前三句和后两句一样,是充满着感情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