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类·古文手段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创新类·古文手段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沁园春》云:“杯汝来前……”,此又如《宾戏》,《解嘲》等作,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陈模《怀古录》卷中)

【词例】

沁 园 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解析】 填词运用 “古文手段”,即以文为词,“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汉朝扬雄的《解嘲》,班固的 《答宾戏》,唐朝韩愈的 《进学解》等文,从内容上说,都是阐明作者对现实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处世哲学或志趣。从形式上说,则设为主人与宾客 (韩愈的 《进学解》 则设为国子先生与诸生) 的问答,通过扬主抑客以阐明作者的观点。这就是写作古文的一种手段。辛弃疾作词时,有时即采用“古文手段”,为此他还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说他用 “古文手段”填的词 “非词家本色。”(刘体仁 《七颂堂词绎》)其实,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苏轼的以诗为词,辛弃疾的以文为词,都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是怎样用 “古文手段”写成的。

词的上阕的一开头,便以主人的口吻呼告酒杯 (实际上就是酒),让它走向前来 (这又是在运用拟人手法)。这个开头便打破了传统的填词的陈规。一般来说,词的开头,多为描写景物,或渲染气氛,或用警语,而没有用呼语的。这首词开篇即用呼语,而且呼告的对象又是拟人化了的酒杯,这确实是别开生面,这既使人联想到古文家韩愈《进学解》的开头:“国子先生……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又联想到韩愈《送穷文》 的开头主人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下面是自称 “老子”的主人对酒杯讲的话,其内容是说自己因饮酒过量而 “长年抱谒”,现在将要戒酒以保养身体,并责备酒对人寡恩。这其中有寓庄于谐的幽默语言,如自称 “老子”;有形象的比喻,如“咽如焦釜”;有夸张的语言,如 “气似奔雷!”有运用典故,如刘伶醉酒;并谴责酒对人 “真少恩哉!”这些都是古代散文经常运用的手法,同时,在这十几句词中,有叙有议、气势恢宏,这些也都是 “古文手段”。

下阕,“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这两句是议论酒对人的严重危害。古时封建贵族多是 “对酒当歌”,一边饮酒,一边以歌舞助兴,这样,便大量地饮酒,从而不是因饮酒过量而致疾病,便是因饮酒过多而误事,这就难怪人们把酒视为 “鸩毒”(毒酒)了。下面四句是阐明哲理:“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怨”是由“爱”产生的,没有爱就不能产生怨,爱与怨是对立统一的,这其中包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两句是用以说明人们因爱饮酒造成不良后果,于是便对酒产生怨恨情绪。这也是作者自身的体验。“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也是富有哲理的议论,事物的本身本无所谓美好与丑恶,而人们嗜好它过度了便会成为灾祸。这虽然是基于作者饮酒致疾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但它同样适用于其它事物,因此亦富有哲理性。在文章中作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也是古文的一个特征,诸如苏轼的“事不日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王安石的“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下阕的末尾则是写作者斥逐酒杯以及酒杯的答话。与词的开端相呼应,又点了 “戒酒杯使勿近”的题目。作者斥逐酒杯的语言既严肃坚决,又富有情趣; 酒杯下拜的答话则幽默诙谐,读之令人感到隽永有味。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无论从布局谋篇上看,还是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情达意的方式上看,都是以文为词,运用了“古文手段”,具有自由恣肆,气韵沉雄的特色,是作者借题发挥,抒发了其在政治上失意的愤懑与幽怨之情。”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的作品,在词史上比较少见,但也不是绝无仅有,在辛弃疾之前,如北宋晏殊的《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以叙事为主,似古代散文笔法。《南齐书·张融传》载融《问律自序》云:“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常有其体”。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七《文辨》则“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辛弃疾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为了言“诗余”里难以畅言的志; 能识词之正,又通词之变,这一切无非是其要表现的内容起了决定作用罢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