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结类·余味曲包,一顿便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起结类·余味曲包,一顿便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燕来可幸,则莺、花益可厌。余味曲包,一顿便住,于此见结拍之妙。至全篇言情,而以景入之,则东山家法也。(陈匪石 《宋词举》 卷下)

【词例】

望 湘 人

贺 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解析】诗词有时就像一只循环往复的圆环,从头到尾,从尾又回到了头。从头到尾是诗词的表层结构,从尾到头就是诗词的情感内涵。“一顿便住”正是名家风范。正在奔泻的情感随着诗词结构的终结而被强行止住,被阻隔的余味自然地折回诗词的开始,结尾与前文能够前后呼应,余味在诗中曲折徘徊,就达到了 “余味曲包”。

这是一首描写离愁别绪的感伤之作。黄莺娇啼婉转,花气芳香浓郁,都是妩媚、温柔、动人的景物,可偏偏与词人的心境大异其趣。着一 “厌”字,愠怒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又为结尾的 “余味曲包”创造条件。词人的心半属醉魂,半归愁梦。“被惜余薰”“带惊剩眼”,都是伤春的结果。下面几句追溯伤春的缘故。“非烟”借指所思之人。词人展望前景,心中一片茫然。“ 鸾弦易断”未尝不可再续,但 “云和再鼓,曲终人远”,前约已不可复寻,只有 “罗袜”所经,“弄波清浅”,虽然旧地踪迹渺然,但还尚可辨认。下面是词人的想象: 停船靠岸,傍白苹之洲,极目远望,直至 “临皋”之“飞观”。可词人又不知道如何寄托相思,所幸的是有归来的双燕。“幸”是全词的转折。睹燕思人,更增加离别之感,但燕子又可以使词人稍稍慰藉,也许燕子是两情燕好的见证,也许从燕子身上词人看到了所思之人的影子,也许词人企盼燕子能带来恋人的消息,也许词人能对燕子诉说自己的愁思。这一切的一切,词人都没有告诉我们,词中的故事也远远没有结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所评的那样:“曲意不断,折中有折。”在别家看来还有许多话要说的时候,词人却轻轻巧巧地收拢了自己的笔触,巧妙之处就在于“幸有归来双燕”极自然地与词开始时的“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互相映衬,说不完的情、诉不尽的怨都被包揽起来,高明的诗人把情还给了生情的地方,把怨交付到结怨的所在。这样的情才会有余味,这样的情才值得回味,这样的词才值得品味。“一顿便住”不是谁都能住的,它需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对词驾轻就熟的能力。如果没有收发由心的功力,前后呼应的构思,“余味曲包,一顿便住”便是一句空话。陈廷焯说:“方回词极沉郁,而笔势却又飞舞,变化无端,不可方物。”甚至称他的词“允推神品”。这些都是和贺铸高人一筹的艺术功力分不开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