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类·时时寄托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西麓西湖十咏,多感时之语,时时寄托,忠厚和平,真可亚于中仙。下视草窗十阕,直不足比数矣。如 《探春》(苏堤春晓)云:“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秋霁》(平湖秋月)云:“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问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殿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扫花游》(雷峰夕照)云:“可惜流年,休与朝钟暮鼓。” 《蓦山溪》(花巷观鱼)云:“宫沟泉滑,怕有题红句。钩饵已忘机,都赋与人间儿女,濠梁兴在,鸥鹭笑人痴,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齐天乐》(南屏晚钟)云:“御苑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似此之类,皆令人思。读之既久,其味弥长。诸词作于景定癸亥岁,阅十余年,宋亡矣。三湘梦三句,推开说,先生其有遗世之心乎?(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卷二)
【词例】
蓦 山 溪
花巷观鱼
陈允平
春波浮渌,小隐桃溪路。烟雨正林塘,翠不碍、锦鳞来去。芹香藻腻,偏爱鲤花肥,檐影下,柳阴中,逐浪吹萍絮。宫沟泉滑,怕有题红句。钩饵已忘机,都赋与人间儿女。濠梁兴往,鸥鹭笑人痴。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
【解析】寄托是诗词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手段,它常是借景咏物而寄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亦即所谓借景寓意、咏物托意。这与诗词之含蓄不同。含蓄指含意不尽,意在言外。陈允平这首西湖十咏组词,表面上写西湖十景,铺叙各自景物特征,如写春晓景象的苏隄春晓; 写千顷平铺的平湖秋月……。然而作者又有寄托,构成了借景寄意,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首词写在景定癸亥年。此后十余年,南宋就灭亡了。陈允平借歌咏西湖十景,寄托对祖国的深情、感叹南宋王朝的危亡,以及超尘出世之思。陈廷焯氏看到了这一点,标出以供鉴赏者思考。
《蓦山溪》(花巷观鱼)一词是写西湖十景之一的花巷观鱼。词人先勾勒景象特征。湖波荡漾,春水浮泛渌草; 烟雨林塘,隐约可见桃花溪路; 翠色渌叶,不防碍锦鳞穿棱,来往游弋从视觉形象中重点推出描写意象主体,锦鳞游鱼,照应了花巷观鱼。下面则转笔写感受,湖中水芹、水藻时泛香腻,透入肺腑。尽管如此词人还是偏爱鲤鱼花色与肥美,仔细观察花巷檐下,柳阴中,锦鳞逐浪,吹吸水面萍草与柳絮。上片至此歇拍,借桃花溪路,柳阴重重,重笔描写锦鳞游弋在西湖之中,自由自在,来往戏游,活泼天真之趣,故而引发了作者的偏爱,但更激起了作者深思; 羡慕游鱼的自由天真之趣,暗示出自己在国家危亡之时,远忧近虑,重重压抑,无法解脱。借观鱼而抒忧,并寄托理想,有国事之忧。
词的下片抒情,连用典故,抒发自己花巷观鱼所引发出的人世感慨。首用宫女红叶题诗,寻觅意中人之故实。词人写怕有红叶题诗之人,人间宫女的哀苦,事实上南宋宫廷幽闭着无数长年不见天日的宫女,暗示南宋皇帝的腐败荒淫,不顾国事,导致民族危亡。其次用忘机的故实,虽在湖边垂钓,但已无机心,心同自然,没有名利之求,此种思想都赋给了人间的儿女,意味着自己看破了人间争名夺利,欲超尘出世、脱离的苦海。故而进一步指出与鸥鹭为盟,永无机心。至惹鸥鹭耻笑人们思想呆痴。机心太重。最后再用梦游三湘、泛游五湖的出世隐居的典故,再斥由机心引诱出的争名夺利的危险,应效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功成身退,不为名利惹来杀身之祸。远游三江五湖,追求自由适性的人生,不再作朝代更替,皇位转移的牺牲工具。这就是陈氏所指出的:“先生其有遗世之乎?”是也,词人借连用典故,感慨人世男女情欲,名利、争权夺势,造成了人间的苦恼,社会纷争,战乱不已,王朝更替。告诫人们忘掉机心,超凡出世,脱离这苦恨的人间,追求逍遥自由。
陈允平这种遗世独立之思,无疑是受老庄思想影响,但更是南宋危亡之时士大夫思想的折光。既不满意社会混乱,统治者昏庸腐朽,又对元蒙统治者仇恨,决不为元蒙统治效力。于是就产生超尘出世的思想,从老庄思想那里找到武器,借花巷观鱼而抒发大感慨,吐露出亡国前的哀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