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以雄秀之笔写苍茫之景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景物苍茫,出以雄秀之笔,固自不减梦窗。(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四)
【词例】
西 子 妆
张 炎
吴梦窗自制此典,余喜其声调娴雅,久欲效而未能。甲午春寓罗江,与罗景良野游江上,绿阴芳草,景况离离。因填此词、惜旧谱零落,不能倚声歌也。
白浪摇天,清阴涨地,一片野怀幽意。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遥岑寸碧。有谁识、朝来清气。自沉吟、甚流光轻掷,繁华如此。斜阳外,隐约孤村,隔坞闲门闭。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桥静倚、千年事、都消一醉。谩依依,愁落鹃声万里。
【分析】所谓苍茫,本指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劲爽雄犷之景,它往往给人产生一种高远空廓或悲凉凄苍之感; 而“雄秀”则是指雄放隽秀、清俊精丽。苍茫之景,若出以深婉之笔,则会写得凄凄惨惨切切; 若出以质实之笔,则显得典丽凝涩灰暗; 如果以雄秀之笔描写出来,则古雅峭拔,妥溜高远,去留无迹。词主“清空”的张炎的这首词就深得其中三昧。“白浪摇天,清阴涨地,一片野怀幽意”,词首先就描写了一个雄放(“白浪摇天”)而清秀(“清阴涨地”)的景致。正是在这种景物中,人们容易产生“野怀幽意”。“幽意”点出了全词的主旨,即在“野游江上”之时,看到那“绿阴芳草,景况离离”而产生的情怀。接下来词人跌宕一笔,以杨花化出泪水:“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感情很沉郁,用笔却清雄精秀。自 “遥岑寸碧”至“繁华如山”,写出了一个满目河山一片苍凉之气的景象,语境超迈空明,风格俊秀雄放,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张炎生在半壁江山的南宋,面对国土沦丧、金瓯残缺的局面,时代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词人的笔端,词的上片在景物苍茫中就有对这种民族灾难的无限感慨,对历史兴亡的深沉叹息,而出之以清丽空灵、雄放精秀之笔,如日之曙、气之秋,让人产生高远之感。
下片着重抒写苍茫之景中的 “野怀幽意”: “斜阳外,隐约孤村,隔坞闲门闭。”俨然就是那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陶潜 《归园田居五首》)的田园风光,却更少了一些人世间气象,加上 “隐约”、“隔坞”的描写,更显得迷离飘逸。谢章铤在 《抱山楼词序》 中说:“清空生于静,静则必妙,其寄意也微,其托兴也孤”,张炎这两句词正深得此种境界。正因为能将这种苍凉茫远之景以清空雄秀的风格表现出来,故使其意象清丽空灵、意趣隽永。接着 “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两句是作者的联想,而又情中寓景,即景即情,委曲蕴藉,雅正秀丽。结尾几句虽然以抒发兴亡之感,世态炎凉之情为主,但在 “危桥静倚”、“鹃声万里”的苍茫之景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词人那野云孤飞的雄放,疏快明朗的隽秀风格。正象清代孙麟趾所说的:“天以空而高,水以空而明,性以空而悟” (《词迳》 )。然而,词人并不一味 “清空”,它清空中有沉厚,雄秀中有奇创,写苍茫之景而不觉衰唐消沉,文质相宣,情韵兼至,得吴文英雅炼之神,故陈氏认为 “不减梦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