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校】

《二牖轩随录》选入此则。

气象,是传统诗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作品中因作者个性、气质、情感的融贯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古人常用“气象”来论书画诗文,常说“气象峥嵘”、“气象浑厚”、“英雄气象”、“气象浑成”等,一般是指真力弥漫、雄奇伟大、广阔沉雄的审美风格,属于壮美类型。需要主体精神的灌注,才有气象。元人范梈《木天禁语》说:“诗之气象,犹字画然,长短肥瘦,清浊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这是点出要害的。没有主体生气流贯其中,何来气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多次用“气象”来论词。这一则指出三首古诗和一首词中所写情景“气象都相似”。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朱熹《诗经集传》解释为淫奔之诗,若此,则“风雨晦冥,盖淫奔之时”。一般人还是依《小序》解释为:“郑人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因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二句,写的是在衰乱惨黯的时代里,君子坚守本志,不改其度。其中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冲突,客体对象“不利于吾人意志,意志为之破裂,唯有知识冥想其理念”(《叔本华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的壮美感情。

“山峻高以蔽日兮”四句出自屈原《九章·涉江》,其中所描写的高峻蔽日的大山、阴晦多雨的天气、无边无际的霰雪、滞塞天地的乌云等,几乎就是将“风雨如晦”进一步铺陈开来,都是相对于诗人主体而过于强大的自然意象,迫使主体知力避开意志的关系,所写之境是“有我之境”,所寓之情是壮美之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是唐朝诗人王绩《野望》的诗句。就《野望》诗的主旨来说,借描写山野农家晚景,来呈现诗人返归田园后淡泊怡然的心境,与前面的《风雨》、《涉江》的主题是明显不同的。但王国维这里采取摘句品评,仅仅是就“树树皆秋色”而论的。树树、山山,自然景象的壮阔宏大;“落晖”、“秋色”,时光流逝,无可挽回,这些都是与主体意志相对立,给主体造成巨大压抑的对象,就像秦观的“孤馆”、“春寒”、“斜阳暮”一样,都蕴含着主客对立的关系,是“有我之境”、是“壮美之情”,因此王国维谓之“气象皆相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