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支纪日、纪年
“干”的意思是树干,“支”的意思是树枝。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相配,如树干和树枝配合,单与单配,双与双配,可以出现六十种不同的组合: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木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这六十个组合,叫六十甲子或甲子一周,也叫青龙一周。一周之后,又重新开始。
用干支相配,开始只用来纪日,从殷代的甲骨文中就可以见到,春秋时也是这样(有时也可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后来也用它来纪年。以干支纪日已有几千年,纪年也有两千多年,从没有间歇或错乱。现在纪日虽不用干支,但农历纪年一直沿用至今。
(二)年号纪年
年号是封建皇帝新即位后为记录年度所立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最早始于汉武帝,他把自己即位的那一年(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以后新皇帝即位时,必须改换年号,叫做“改元”。如“乾隆三十九年”,就是清高宗改元后的第三十九年(公元1775年)。
唐宋以前,也有同一个皇帝更换年号重新纪元(记录元年)的。如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建元六年,次年却改为元光元年了。他在位五十四年,共改元十一次。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共改元十四次,用了十四个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只改元一次,因此常用年号来称皇帝,如明世宗被称为嘉靖皇帝,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
这种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直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皇帝三年为止,用了两千多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废除年号纪年法,1912年就称为民国元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也称西历纪元),它是以耶稣降生的那一年为元年的,因为它通用于世界各国,所以称为公元,公元纪年前的年代就称公元前某年。要了解古文中年号纪年中的某年是公元哪一年,可以查找《中西年历对照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