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也有“隐私”,职场要保守秘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0.公司也有“隐私”,职场要保守秘密

在一家咨询公司前台工作的小周,对于公司机密了解得很少,她接触到的最多的信息无非是最近谁到哪里出差了,要订什么机票,今天哪家企业要来公司访问,要订什么餐厅和宾馆,等等。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因为泄密而受到公司的处分。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小周和朋友喝茶,朋友给她引荐了另外一位朋友——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员。席间研究员问起小周工作的情况,并顺带问了问小周公司的情况。小周为了体现自己公司是有实力的大公司,就顺口举了几个客户作为佐证。

没想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研究员听了小周说的客户后,立刻着手查找信息,收集关系,将小周所在公司快要签订的一个项目搅黄了,并且取而代之。

煮熟的鸭子飞了,老板非常生气,查下来,发现是小周的问题。考虑到她是无意的,公司没有辞退她,但是取消了她的年终奖和工资晋升的机会。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公司迅速与全体工作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堵上了这个缺口。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很多公司都把自己的内部运作方式、营销策略、产品开发等当做商业机密,小心提防被竞争对手获悉。假如员工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某些信息,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公司蒙受经济损失。

许多大公司为了在内部强化保密措施,专门设有首席信息官来负责保密工作。这个首席信息官会提醒企业管理层对应该加以保护的商业秘密实施保密措施,同时监督员工在各个保密环节的执行情况。例如,西门子公司从硬件设备上防止员工复制公司资料,根据级别区分,公司大部分员工的计算机是不能安装软驱和移动硬盘接口的;而IBM公司规定每个员工只有三次查阅同一文档的机会,并且这三次查看的时间、地点、原因都会被严格地记录下来;在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有些职位从事的研发工作具有特殊的保密性,而且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资源和成果都是共享的,如果企业的这些资源和成果被窃取,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在信息社会,企业内部信息就是生产力,有些甚至就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一旦丧失,就会在市场中失去立足之地。因此,加强保密意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商场如战场,商业信息如同军事情报,是决定胜负的重要砝码。

上面的故事中,小周的事情还不是很严重,而有些不经意的泄密,甚至可能使企业破产。通过一点蛛丝马迹,竞争对手就可能顺藤摸瓜了解更多的信息,再加上其他渠道信息的佐证,竞争对手就能全面透彻地了解企业,并可能形成了针对性的措施,在竞争中将对手打败。因此,职业人士都应该树立类似军队里的“保密”观念,为企业保守秘密。

保守企业的秘密,要做到:不该说的别说;不该问的别问;不该听的别听。

如果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除了企业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其他任何关于企业的信息都别说。如果可以跟外界透露,企业自然会通过正式的渠道发布;企业没有发布的,自己多嘴说出去,就可能泄密。而且,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或者是企业内部人所共知的不重要信息,也可能对竞争对手很有价值,使他们由此了解到企业更多的信息。

每个职位都有一定的权限,也有一定的责任。该了解什么信息,该承担什么责任,一般都是清晰的。领导想让你知道的事情,他就会说给你听;想让你看的文件,他就会批给你阅。没有与你讲的,没有让你看的,你就不要问、不要看;不该你知道的,就绝对不要去打听。如果你问,会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别人不回答你,你会觉得没面子;别人回答你,又违反了相关的规定。

作为公司职员,有时候免不了要因公外出。在出差旅途中,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保管好公司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同时,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有意或无意中造成自己公司机密的外泄。外出公干,不可为了消磨多余的时间而随意出入娱乐场所,以免思想松懈,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

另外,员工也不要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即便在家人和亲朋好友面前,也应避免谈及公司的事情,更不能透露公司的商业机密。当对方询问有关公司的事情时,应该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回答。

如果一个人为了一丁点儿个人的私利而牺牲公司利益,这样的人在任何单位都不会受到欢迎,因为你出卖的不仅是公司的利益,而且是做人的尊严。哪怕是从你手中获益的人,也会在心底对你鄙夷。一个自律的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要自觉保守公司的秘密,绝不做出卖公司、出卖老板的事。

过来人的点拨

要树立“商场如战场”的意识,要知道公司的哪些商业信息是不能公开的。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也不要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