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公司“主流社会”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进入公司“主流社会”

作为一名企业中层领导的刘丽,原来也是独当一面担任部门主管的“大员”。但是,随着两年时间过去,刘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脱离了企业的核心圈子,最后只好自己辞职走人。

回顾自己的经历,刘丽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过于“独立”,就是显得与老板和同事格格不入。公司组织年终拓展,刘丽觉得这并不能对日常的工作真正有效,不参加;公司组织到泰山旅游,刘丽又觉得周末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路上,没意思,并且冷嘲热讽地说公司抠门,既然想给员工一次旅游的福利,就应该做得大方些;老板组织中层聚餐,刘丽觉得没有共同话题,不参加……为刘丽的不参加,老板还亲自找她谈过,告诉她这些不仅仅是活动,也是工作,但是刘丽并没有改观。到后来,“不参加”成了刘丽的品牌,老板也就随她了。

这些让刘丽在同事中显得“独树一帜”,甚至有点怪异。因为参与企业的活动少,与同事的交流少,很多时候考虑问题都不是一个前提。最后,刘丽被邀请参加的次数就越来越少,渐渐被边缘化了。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谈到“归属感”这个词。所谓归属感,就是觉得自己属于某一个组织、地域或者群体,觉得自己和它息息相关。一个有归属感的员工,会积极参与企业的各种事情,响应老板的提议,贡献自己的才智。与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事情更容易成功,目标容易实现。这样的员工,老板不可能不重视他。

首先,参加公司活动,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公司常常会举办一些活动,参加活动者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有时公司的合作伙伴及客户也会被邀请而来。公司举办活动,很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公司上下都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与放松,舒缓工作带来的压力,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积权参加公司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活动的精神是“重在参与”,参与即是支持。每个上司都会很乐意看到员工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活动。那些经常缺席的人,虽然对活动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上司会认为你对他的工作不支持,心里难免不快。

其次,参加公司活动可能成为你展现才华的机会。公司举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上下皆放下平日工作的压力,投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或互相交流心得,或展示自己工作之外的才能……在放松的状态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容易亲和的。在平时,上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也许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而这时,他可能会稍稍放下姿态。身为员工的你趁此机会可以多接近上司,向他适当地畅所欲言,向他展示你优秀的口才、恰到好处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当然,你还要在上司、同事、合作伙伴、合作客户云集的活动现场,适时地抓住机会,以展示你对上司的忠诚、你内心的团队精神。在一片轻松自如的交谈中,你看似不经意的展示,却能让上司深深地记住你。

这也就是无论如何你都应该与企业融为一体的真正原因。与企业融为一体,你才能够进入企业的“主流社会”,了解企业的“主流”思想,经历企业的“主流”事件,掌握更多的信息,才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实践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是你自己的,业绩是你创造的。有了这种能力,一个企业不给你机会,必然会有另一个企业给你提供平台,让你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创造新的业绩。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吧。

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能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员工,是将企业当做“人家”而不是“自家”的,是将老板(或上级)当做“敌人”而不是“同盟”的。

因为将企业当做是“人家”而不是“自家”,所以,对员工来说,就有了内外的区别,想的是怎么把好处从“人家”弄到“自家”来。手机拿到办公室充电,企业的资料带回家,在办公室座机上打私人电话,用企业的关系做私人的生意,用企业的网络发送自己的求职申请,大手大脚地用企业的物品,在上班的时间玩游戏,在工作的时候发呆走神,甚至到处串门聊天,等等。因为毕竟是从“人家”拿到“自家”,做起来的时候难免心虚,总是偷着、躲着、藏着、掖着,表现出小心和猥琐的样子,生怕老板发现。

这样做的员工,他们在明白无误地告诉老板,自己希望与企业干干净净,没有什么太多的牵扯,企业是企业,我是我,我不过是在企业上班而已。这样冷淡的态度,还怎么要求老板提升和重用你呢?你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外人,还怎么要求老板和企业把你当成自己人呢?

与企业融为一体,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从来就没有做过将老板当做“敌人”的事,走上与企业融为一体的道路,那么你自己的发展就开始走上了新的阶段。

过来人的点拨

积极参加公司的活动,不仅能在活泼自然的气氛中与上司沟通交流,还能通过参与活动向上司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这是引起上司关注、获得晋升机会的最方效的方式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