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一击是因为不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不堪一击是因为不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人是不完美的,这是事实。但有些时候,人的痛苦根源就在于不肯接受这个事实。父母不肯接受不完美的孩子,便会对孩子有诸多要求、苛责和打击。孩子若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会对自己产生不满的情绪或过高的期望,而在遭遇负面评价或挫折失败时就会对自己灰心失望,陷入自责,甚至一蹶不振。

假如两个孩子同样考了80分。A觉得虽然考得不是很好,但比之前已经有所进步,鼓励自己下次继续努力。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虽然也会不高兴,但还是会用同样的话来宽慰自己。但B在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就犹如五雷轰顶,内心戏开始上演:我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为什么不能考得更好?我为什么不能让父母满意?于是不停自责,痛苦不安。这个时候,父母又批评了他,他的痛苦犹如雪上加霜,好几天缓不过劲儿来。当A已经调整好情绪,重新投入学习中去的时候,B还陷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显然,A的心理修复能力更强,内心更为强大,强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表面上看来,A只是懂得自我安慰,但自我安慰在心理学上又叫作“与自己和解”。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不与不完美的自己为敌——较劲儿。所谓较劲儿,就是明明自己是这样的,非要让自己变成那样——为了满足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如同父母心目中有“理想小孩”一样,孩子心目中也有一个“理想的自己”。当真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有差距时,自己便感到失望、受打击。所以,乐观的人不是对未来乐观,而是对自己乐观,是他们接受了那个不够好的自己。

内心强大的人内心是和谐统一的,就是“我只有一个我,一个真实的我”,而不存在两个我——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我和一个完美的但不真实的我。如果人有两个“我”,这两个我便会打架——完美的我对真实的我失望,而真实的我永远无法达到那个完美的我。这个时候,人的内心就分裂了,就会感到痛苦,这就是内心不强大的来源。

但人为什么有两个自我呢?为什么看不清真实的自我这个真相呢?为什么会期待理想的我这个假象呢?我们针对解决办法来剖析一下。

1.“理想的我”是父母的期待

谁制造了孩子内心的分裂?有时,是父母。父母心目中有一个“理想小孩”,把这个“理想小孩”投射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做到。在日复一日的渗透中,孩子渐渐接受了这个“理想小孩”的存在,并把他当作理想的自己去追求,忘记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这个“理想的我”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

对“理想小孩”的期待不仅让父母对孩子诸多挑剔和指责,也让孩子看不清真正的自己。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循序渐进地进步,但未必是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也不一定能达到父母期待的程度。你要求孩子越来越趋向完美,以为孩子会因完美而强大,却不知这恰恰是孩子脆弱的根源。因此,放下对“理想小孩”的期待,你能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孩子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2.真实的我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理想的自己可能源于父母,也可能源于孩子自己。孩子天生就有全能自恋感,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过度满足孩子或过度夸奖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自恋感爆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做到,要什么都能得到,对自己期待值过高。这时,一旦遭遇失败、拒绝等打击,便会无法承受。

所以,必须让孩子认识到,“真实的我”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真实的自己并不完美。在婴儿时期,父母要充分满足孩子的全能自恋感,那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尊和自信。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就必须让孩子认识到“全能自恋感”是不现实的,这世界上一定有些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有一些东西是自己得不到的,一旦孩子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接受失败和挫折。

自恋感这个东西没有不行,过多也不行。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颇有“自恋感”的人,这种自恋感导致我做一些事情时会有一种“盲目自信”,这里的盲目自信是褒义词,就是我相信我能做成一件事,哪怕我从来没接触过,我也敢于去尝试,而且我最终真的做成了。但是,有些事情我却失败了,这时我也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挫败感。后来我认识到,有些事情我确实能够做到,这是事实;但有些事情我的确做不到,这也是事实。我只有接受这两种事实,才能真正地接受自己,避免痛苦。这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真实的自己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在努力后确实能做到,有些事情在努力之后确实做不到,这是每一个人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认识并接受这个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那么孩子就比较容易面对失败。

3.建立对自己的合理期待

所谓合理期待就是,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跳一跳就能够着,而每一次够着目标就会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合理的期待则是设立的目标怎么跳都够不着,这就会带来挫败感。无论是父母投射的“理想小孩”,还是孩子的全能自恋感爆棚,都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不合理期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完美主义倾向——只能接受事物的最好状态,不能接受事物的不够好的状态。所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要建立在对自己的合理期待上。

4.“放过”昨天的自己,把能量用在明天的自己身上

心理修复能力差的孩子爱与昨天的自己较劲儿:我为什么没好好学习,我为什么没珍惜时间,我为什么没听老师的话;如果我好好……现在就会如何如何。他们用这样的句式为自己建造一个后悔和自责的牢笼,终日陷在过去那个不够好的自己带来的不够好的结果中无法自拔。自然也就没有心理能量用在当下,用在明天。但是,昨天的自己再不好,也无法改变,不“放过”昨天的自己,就是不给明天的自己机会,那么明天的自己同样会让自己后悔。

所以,让昨天过去,不管它好或不好,内心强大的人永远着眼于当下和明天,只有今天和明天是可以把握的。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今天和明天要做的事情上,就会很快从昨天那个不够好的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中挣脱出来。

除了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孩子还要勇于接受不完美的别人,不完美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事物,这样,才更容易变得内心强大。即不追求完美,只追求进步,那么孩子就永远不会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失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