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思语》陈风波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快与慢的辩证法

早就想去古城西安了。

春夏之交,我有幸走进与小雁塔有着一墙之隔的西安政治学院学习进修,圆了一个多年的梦想。

一踏进这座千年古城,我便一头扑进这座弥漫着秦风、汉韵和大唐盛歌的古城怀抱,急不可耐地走近它、了解它、融入它。

放下行李,安顿下来,已是日暮时分。来不及吃饭,便想去登上古城墙,夜游长安城。听说古城南门距离我就读的学院仅有三四站地之遥,步行也就二十来分钟,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一睹古城墙的雄姿,出门便打上一辆出租车:“师傅,去古城墙南门。”

出租车司机六十多岁,操一口地道的陕西口音:“后生,你是来旅游的?”我心不在焉地说:“来上学的,今天下午刚到,特想去看看古城墙。”

“到城墙南门才两三站地,这么近的路还打车?”他的微笑让我费解。“这不是心里着急,想快点看到古城墙嘛!”

出租车师傅依然微笑着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到古城墙这段路,是坐车近呢,还是步行近?它们哪个更快?”我感到有点儿莫名其妙:“当然是坐车近,速度快了。”

“你错了,我们许多人都在追求‘快’,而不愿意‘慢’。往往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辩证法:有些事过于求‘快’,就‘慢’了;‘慢’下来,就‘快’了。”见我一头雾水,出租车师傅接着说:“俺们这座长安城,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古都,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每一寸黄土,每一棵古树,每一块老砖,都渗透着文化、诉说着咱中华民族的历史。它像一位饱经沧桑、淳朴厚重、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着无限神秘感的智慧老人,令世人神往。你着急忙慌地坐在车上看长安,了解得自然就慢了。你只有用双脚踏踏实实地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慢慢品味你眼中的风景,才会很快真正了解这座古城。”

面对眼前的出租车司机,我真的“蒙圈”了:“西安真是文化古都啊,连出租车司机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途下车,我决定迈开自己的双脚,步行前往古城墙南门。一路上,在公园里我聆听到了有着黄土高原之风的“信天游”,在广场上我领略到了彰显陕北汉子豪放的“安塞腰鼓”,在路旁的小树林我欣赏到了纯正陕西味的“华阴老腔”,在路边陕西小吃店我饱餐了一顿地地道道的“羊肉泡馍”、“油泼面”……

有压力才会迸发出美丽

古城西安,像一个睿智神秘、魅力无穷的老人,令人神往。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处处弥漫着唐风汉韵的文化气息,让人陶醉、使人留恋。

夜晚,漫步在大雁塔广场,倾听这座千年古塔讲述古城长安的沧桑与辉煌。更为幸运的是,再一次在这里观赏到了大雁塔音乐喷泉。站在被誉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上,欣赏气势恢宏的音乐喷泉,简直就是一种如痴如醉的精神享受。

伴着悠扬起伏的音乐律动,无数根喷管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腾空而起,像一条条小白龙直上云霄。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一会儿像盘旋的巨龙,一会儿像连绵起伏的山峰,时高时低。高时,微风吹来,水珠飘飘渺渺落下,顿时抛洒万颗珍珠,落地溅起万朵银花;低时,水柱错落有致,像一个个蹦蹦跳跳的调皮小孩,活泼可爱。

当五颜六色的彩色光线,从大雁塔和四周楼阁斜射过来,喷泉瞬间变得流光溢彩、五彩缤纷。一会儿是橙红色,落下来的水雾像轻纱,又如同一抹抹红霞;一会儿是青色,水珠形成一幕翡翠珠帘;一会儿是红色,喷出的水柱就变成了一束束熊熊燃烧的火焰;一会儿是宝石藍色,好似仙女捧着万颗宝石耀眼夺目;一会儿是绿色,喷泉又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会儿是黄色,喷射出的水花又变成了一朵朵金莲在夜空绽放……

水随律动,喷泉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仙女,不断变换着婀娜美妙的舞姿,向人们展示出自己的美丽。人们欢呼着、雀跃着,不停地用手机记录下精美绝伦的瞬间。

“爸爸,喷泉为什么能喷射出这么美丽的水花?”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儿好奇地问。爸爸说:“喷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懂得把压力变成动力。如果你也像喷泉一样,懂得把学习的压力,变成天天向上的动力,也会迸发出灿烂辉煌的生命之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子俩的对话,让我顿悟:处处留心皆学问,人人都可为我师。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来世界万物皆可悟道,只是我等不留心,而让许多美丽的风景只是从眼前略过,而没有在心里留下一丝印迹……

唐玄奘雕像前的凝思

初升的朝阳从八百里秦川爬上来,吐出万丈金色的阳光,亲吻着古老而又年轻的长安古城——西安。

周末的清晨,漫步在大雁塔广场,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浓郁的中华文明之气息,焕发着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身后,那座饱经岁月风雨洗礼而依然巍峨雄伟的千年古塔——大雁塔,向人们诉说着大唐盛世的一个个美丽故事;面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手持禅杖,单手执佛礼,炯炯有神的目光遥望着远方,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而美丽的传说。

驻足于玄奘法师雕像前,思绪万千,电视剧《西游记》中一个个画面、故事在脑海里闪现。玄奘法师,自幼拜佛诵经,十几岁就成为大唐高僧。为了去“西天”印度求取“经纶佛法”,为大唐百姓祈福,毅然踏上十万八千里的西天取经路。

面对妖魔鬼怪对生命的威胁,他毫不畏惧;面对王权富贵的诱惑,他毫不动摇;面对儿女情长,他痴心不改;面对艰难险阻,他一往无前。春秋冬夏、风雨兼程,斩棘披荆、两肩霜花,一路向西,取得真经。

姑且抛开宗教信仰、鬼神迷信不谈,面对眼前的玄奘法师,一个大大的问号从灵魂深处跳跃出来,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前行力量?

默默凝思,我仿佛与玄奘法师的心灵在沟通、思想在碰撞、理念在交流……

许久,我懂了:信仰和信念,是玄奘法师的精神支柱。有了它,才会朝着一个方向,沿着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会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才会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才会有勇之意——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行走在路上,心中有魂,坚定前进的方向;脚下有根,迈出坚实的步伐;头顶有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非此,而不能远行。

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灵魂深处

“到壶口看瀑布去”,儿时上学,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壶口瀑布》时,就被黄河如诗、如画、如歌的雄浑气势所震撼,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到壶口看瀑布。30年后,想不到竟与该文的作者、邢台籍著名作家尧山壁成为了忘年交,到壶口看瀑布的愿望更加迫切,但久未如愿。

前几日,从延安回西安的路上,同行的几名同学不约而同地想绕道去壶口看瀑布,便欣然往之。

“黄河,梦中的壶口瀑布。”汽车还行驶在黄河岸边高高的山梁,就看到壶口两岸黑压压的人群。下了车,一溜小跑奔向壶口,才真正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山人海,无论是黄河对岸的山西,还是我们这边的陕西,把壶口围得水泄不通,只闻轰隆咆哮的瀑布声,看不到飞流直下的瀑布影。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挤到瀑布边上的缆绳处,满眼都是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人。看吧:有的举着双手大声高喊,有的做出卖萌模样,有的三五个一起合影,还有的恋人拿着手机自拍杆秀恩爱。侧耳听:有的“还有完没完,照顾一下别人行不行”,有的“能不能快点,我们还去黄帝陵呢,太阳落山到那儿就照不了相了”,还有的“我们开车十几个小时,就为能在壶口照张相,照顾一下行吗”,更有甚者,为照相者闯入自己的镜头骂吵起来……

苦等了近半个小时,我也没和壶口瀑布合上一张影。无奈中一扭头,一个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游客,手扶缆绳全神贯注地盯着奔流远去的黄河,吵吵嚷嚷的“照相大战”与他没有丝毫关系。

“没有和壶口瀑布照上相?”见我看他,外国游客用生硬的普通话微笑着向我打招呼。我礼貌地问:“您为什么不去照相?”他说:“真正能看懂,并留住美丽风景的,不是用相机把身影留在风景中,而是用心灵去感悟,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灵魂深处。”

外国朋友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你们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象征,美丽的风景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你们的民族精神。”

扭过脸,看看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者,回过头,再看看眼前凝望着黄河沉思的外国人,我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巨石,疼痛得喘不上气来,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绝望中为自己喝彩

陕西省铜川市的照金镇,因当年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老前辈在此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而名扬天下。

在距离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不远处,有一个壁立千仞、三面悬崖、密林如海的山寨,寨子上有天然石洞4窟,大者能容纳二三百人,小者能容纳数十人。相传薛刚反唐时曾在此寨屯兵练武,因而得名薛家寨。1933年,陕甘边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这个小小的山寨成为照金苏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七一前夕,政治学院组织现地教学,走近照金,感悟革命先辈的苦难与辉煌。在规定的时间内,徒步攀登地势险峻的薛家寨,亲身感受革命老前辈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是一个主要的教学科目。

爬过华山,登过恒山,其它大小名山更是无数,从未见过如此狭窄陡峭的山路,坡度竟然达到七八十度,活脱脱一架拔地而起的“天梯”。

盛夏六月,骄阳似火;正午时分,酷暑难耐。虽然深知“无限风光在险峰”,下定了“不上顶峰誓不休”的决心,但真正攀爬起来,才深知其中考量体力、考验耐力、检验心理、挑战极限的艰辛滋味。

攀登在陡峭的山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与苦累相伴、酸痛相依、气喘吁吁、汗流如注。爬至过半,坚强的身心终于出现崩溃状态,双腿如灌注了铅水,酸痛得一步也迈不动,头晕眼黑、心慌恶心,一屁股坐在狭窄陡峭的山路阶梯上。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悬崖,有一种后怕的恐惧;往上看,是高入云端的“天梯”,有一种失去信心的畏惧。那种上不去下不来、孤独无助、从未有过的绝望,占据了我的整个世界。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是英雄你就站起来,是狗熊你就趴下别起来!”绝望中,一声呐喊从灵魂深处迸发而出。

我告诉自己:“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自己的路,没有人能帮助你走一步,再艰险、再艰难,也只有靠自己的双脚向上攀登。”绝望中,一种力量从自我身心喷射而出。

我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风光无限的顶峰。

登山悟道。绝望孕育着希望,希望蕴藏着力量。艰难地攀登在路上,当我们身心疲惫近似绝望的时候,不妨大声地为自己喝彩——战胜自己,天下无敌。

越时空的心灵对白

“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儿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毛泽东那篇《为人民服务》,至今还能倒背如流。也正是从那时起,脑海里刻下了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没想到20多年后,我来到当年毛主席给张思德开追悼会的革命圣地延安,更没想到在庄严肃穆的张思德墓碑前,我竟以党小组长的身份组织来延安现地教学的五名同学,召开一次震撼灵魂、洗涤心灵的党小组会。面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已故年轻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晒一晒思想、检讨一下言行。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

凝望着墓碑上那张年轻乐观的脸庞和金光闪闪的“张思德”三个大字,万千思绪随风而飘远,沿着岁月的足迹,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毛泽东挥舞着那双指点江山的大手、操着浓重而铿锵有力的湘音,讲述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的英明永存,高举起一面伟大的旗帜——“为人民服务”精神常青。

墓碑后面的山梁上,漫山遍野的红花槐迎风怒放,红艳艳的花海像是流淌着这个年轻生命的鲜血;放眼远眺,宝塔山上那座曾指引中华民族前行的千年古塔,依然巍峨矗立,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万丈光芒;俯首望去,滚滚奔流的延河水,承载着与张思德名字一样不朽的精神,滔滔东去、一往无前……

有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我也想说:“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利己是人的本能,利人更是人的本性。我们大都不是圣人,皆是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个年轻的逝者,用生命启迪我们生者: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