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崖间》尉迟克冰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是初春的日子。屋里寂静,时间也像定格在一个方位,一切都静止不动了。卧于病床,被人管着,颇觉无聊。所幸大脑不属医生管辖,它毫无束缚异常活跃,不知疲倦地将沉落在岁月底层、日子深处的一些细节一一打捞起来。半天下来,枝枝蔓蔓的遥远往事被梳理得春暖花开,摇曳多姿。

窗外的温度也和煦舒软。闲静思怀的时光很好,人轻松恬澹,往事的温度在闲逸中悠然弥漫,心,徐徐舒展……往日上班忙忙碌碌,思维和神经难道都麻木了,怎不知人生还有这样宜人的温度?

年前在家清理旧物。偶然又见到往日友人的手写飞鸿,微黄的信笺上,独特的字体、板书,流露出写信人的风格品位,让我再次触摸到一缕脉脉温情。倏然,一张精美的小卡片从一纸信笺中滑落,其上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拥坐在一堆柴草上看大海,海风掠起他们单薄的衣衫,女孩身旁一篮生机勃勃的野菊花像一簇跳跃的黄火苗随风摇摆,而“我不冷”三个字活泼地扭动在画面上方……瞬间,有一袭春风吹过,我依稀沐浴在当初满怀喜悦地写信、等信、读信的美好感觉之中,时隔经年,我也不冷。

后来,世界变得匆忙。信息化覆盖全球给人带来许多便捷,但也带走了身边的一些细腻情怀、精美细节,丰富的情感一走进微信、E-mall就显得有点儿程式化,网络省略掉“过程”,淡化了人情温度,今人已失落了那份等待期盼思念的多味人生体验了。

早年乡间那种烧柴草的大灶,柴草烧尽,火苗灭了,灶膛里的余温也能驱寒暖身,还可将红薯焐熟得极香甜可口。往事、旧物就像灭了火的灶膛,一件一件聚集着余温暖意,它们蕴藏着光阴的味道和久远的气息,隔着时空的距离,再次邂逅,那柔和绵暖的37℃的感觉,让心底久违的情怀感念再起微澜,慰藉着人的精神灵魂。

任何物事一旦沾上温度,就让人眷恋。这样的温度,让人心暖暖地恋着,也让人多出了许多的心思。

温度涵养万物,美化往事,软化铁石心肠,它叫人记着日子里的美和好,比人大度大气。

居家喜静,闲闲地想点事、看点书,是一种舒心的享受。在往事中行走,是惬意愉悦的。想身边的日子,平时是很难有这样的时光让我享受挥霍的,人就像一台座钟,那钟摆跟着光阴转,无法停脚。

晚上收到蓉的短信,里面也泊着情怀温度。一口气读了三遍,一读开怀,二读暖意,再读心绪翩然,日子就都成了好日子。

蓉是多年的朋友,平日少有联系,一年半载难得见上一面。儿子考上大学,她这台座钟的针摆忽地慢了下来,说闲来无事,常怀知遇之心,常有思念之情,如今有事无事,最想交流交心的还是知根知底、知冷知热的旧友。

旧友,一杯绿茶也,清香淡淡、心灵默契,品着有味,暖心暖肺。身边有几个蓉这样的绿茶旧友,岁月沉积中彼此间有太多的故事温润着生命,只要知道她们平安生活在天涯一方,心里就安然踏实。孤独感伤时,她们是可以倾诉、相依而不可或缺的知己,三言两语心中的块垒烟消云散。彼此间谁有难处,都会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助。此情不浓烈不累人,正好37℃,是生命需要的温度,便极珍惜这37℃的友情。

如今也结交新人新友,彼此间不能说不投缘,只是觉得有点“隔”。或许是此情未经岁月的打磨,生涩没入味吧?不比绿茶旧友,似一件旧衣,上身贴慰随意;像用久的乐器,音色和谐圆融,总是入眼入耳入心,相看两不厌。

偶然在苏州木渎老街见到一个老作坊,旧牌匾倚靠在老屋门前,上书“山塘老作坊”。作坊里靠墙一排古式木格窗,窗外疏枝横斜,窗内木案和地上放着盆、罐、水桶、水瓢等老式木制用具。我的目光在此间浏览,仿佛打量旧友和一段流走的岁月。老作坊里的从前时光有点儿老迈,不紧不慢悠闲平静地游离在现代市声、速度和环境之外。我站在老作坊前,被满屋浮荡的和暖感觉以及似曾相识的气息熏染着,一下子便融入“那时”光景,而静静感受着“那时”情怀……

木格窗下的水桶、水瓢像是我爷爷的。儿时在乡下老家,爷爷就挑着这样的水桶,扁担在肩头吱吱嘎嘎跳跃,桶里水痕波动,三三两两的水迹从水塘边一直串到家前院子里,他也用这样的水瓢舀水浇菜,告诉我各种蔬菜的名字。常常他从塘边挑水回来,我手中就有了一段洗净的山芋或湿漉漉的白萝卜……黄瓜、青椒、西红柿,院里的蔬菜一季季上市,岁月也一茬茬从身边流过,匆匆带走爷爷,连同他的劳作工具。之后在城里再未见过这水桶水瓢,偶尔在记忆里闪现,仍有农家质朴的亲情气息飘荡其间。

长案上木罐里可有当年奶奶收藏的鸡蛋、红枣、柿饼?记得那次弟弟和我将里面的柿饼“偷”吃得一个也不剩,却未见奶奶生气……

那四脚高高的木盆也是熟悉的,它善待过我奶奶那双粽子小脚。后来爷爷奶奶与我们一起生活,这盆也随之进了城。每晚奶奶端着高脚盆迈着小脚去门外倒水,小心翼翼似抱个胖娃娃。白天,奶奶坐在小凳上用此盆搓洗孙辈的衣裤。当年我们顽皮,不知惜衣,替我们浣衣刷鞋就成奶奶日复一日的功课,家门口一竿竿晾晒的衣物,是她一生辛劳的旌旗。彼时年少,感觉迟钝,不谙世事人情,待奶奶离去、年岁渐长渐懂事后,方觉祖辈的怜爱朴实温暖地走在自己一生的日子里。

每年夏天爷爷都要用桐油将木盆刷一遍,说是经用。浸着桐油的木盆该是有灵性的,它从奶奶娘家陪嫁到婆家,伴其一生,经历了一个女人的少女、母亲、祖母漫长的岁月更替,藏有女人一生的温度、情感,直至油漆剥落破损,主人也不忍舍弃。

老作坊仿若一根火柴,往事被一一点燃。人的思怀也油然生出,尽管美好的日子、至爱的亲人走了,可那温情还在,始终润泽着你,让你思着念着过了一世。

去异乡,遇见一座桥,来来回回走几趟,认定自己前世就喜欢它。四周不见人,也不落寞,心绪因桥热闹着呢!桥是江南乡间一座老式木桥,深褐色桥身桥栏由杉树干做成,皱巴巴的树皮如苍老的皮肤,前世的繁华已然落尽,挺拔的青绿生命无处寻找了,却让人触摸到温和的久远。我爱这原生态的桥,它连着乡野古道、村舍炊烟、古老传说,就有了温度和故事。走过颇觉温暖踏实,怡人的情怀感受无端而来。

古诗词里的桥,也是弥漫着千年的情愫冷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托着杜牧怀念江南风光、怀念友人的惆怅情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陆游深思唐婉的一世悲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桥”等作为秋郊夕照的意象背景,将天涯旅人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刻画得丝丝入扣。

书本及现实中,有多少古老深情的桥?

一座座桥,令古今中外的情感枝蔓飘荡漫漶在心头,令人生无限遐思。

抚遍桥栏,思绪漫走着,不由又触摸到另一座桥,一座承载过一段旷世之恋的廊桥——美国麦迪逊县的罗斯曼桥。多年前此桥曾风靡世界,演绎了一个凄婉绝伦的梦,让多少男女倾倒。如今,罗斯曼桥头上弗朗西丝卡留给罗伯特·金凯的小纸条似乎还颤动在风中,上面的字也依然清晰:“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如果你还想吃晚饭,今晚你事毕之后可以过来,什么时候都行”。这座廊桥、这张纸条见证了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金凯相聚四天刻骨铭心的一世情缘。此后,他们年复一年的缠绵思念、漂泊感伤的遥望情怀都寄托在罗斯曼桥上。一座桥让彼此在天各一方的日子里守望了数十年。那年许多人一口气读完《廊桥遗梦》,思绪便无法走出那座桥。后来多少人不远万里去美国依阿华麦迪逊寻找那座廊桥,只为感受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金凯生命的温度。时过境迁,今人多已疏离了那桥那梦那份永恒的真情了。

原生态的木桥,水无味而至味也。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过于怀旧,虽生活在沸腾快速的现代社会,却往往觉得“那时”事物、“那时”情怀、“那时”人的温度似更适合自己。风雨经年,身后的路长了,方才感知,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心灵深处却有了空白,一次次独自回望、集体怀旧,原来都还是不舍红尘里的那份温情暖意,尤其失意的日子,那种37℃的感觉就百般慰贴温暖人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