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所容》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盛德所容

【原典】

狄仁杰①未辅政,娄师德荐之。后②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③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知吾不逮④远矣。”

【注释】

①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南郊区)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出任宰相,以不畏权贵著称。《旧唐书》卷九十三有传。②后:指武则天。③诚:确实。④不逮:不如,比不上。

【译文】

狄仁杰还没有做宰相时,娄师德向武则天推荐了他。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我之所以用你,是由于娄师德推荐了你,娄师德的确知人善用啊!”并将娄师德的推荐书拿给狄仁杰看。狄仁杰很惭愧,感叹地说:“娄师德道德高尚,我是他所推荐的,却说了不少批评他的话,我知道我是远远比不上他啊。”

【延伸阅读】

时下有关狄仁杰的影视剧正在各地热播,狄大人与跟班李元芳的对话桥段,还成了网络微博上的热门,一时间满街人都说“元芳体”。无论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老年持重,还是电影《通天帝国》中的年轻英挺,狄仁杰在大众印象中都是一位文武全才、聪明睿智的近乎完美的形象。然而从常理上讲,太过完美的事物,未免显得不真实,人无完人的古训让我们明白,其实完人是不存在的。历史上的狄大人虽然才气过人,但同样也有作为人的弱点。诸如恃才傲物,揭人之短,在他身上都有鲜明的呈现。狄仁杰因为娄师德的举荐,才得以登上宰相的高位,然而他对此并不知情,仗着自己出色的才华,他以为这一切的得来都理所当然,所以自信满满地对自己的恩人横加指责,当然他是在不知情的迷局中做出上述反应的。然而从旁观者来看,狄仁杰的上述举动,实在是过河拆桥的小人之举。或许是武后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才点醒谜中人,没有让狄仁杰走得更远。虽不好说狄仁杰对娄师德的指摘,是出于人恩怨,即便是因公而论,狄仁杰所为也与传统的美德相悖,因为恩将仇报无论如何都是为人处世的大忌。难得的是娄师德对于狄仁杰十分包容,并无责怪之意。两相比较,难怪狄仁杰会发出“乃知吾不逮远矣”的感叹。这也让我们想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感受到真正的知音实在难觅。因为很多时候,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使得他脱颖而出,但千里马往往不识隐藏在幕后的伯乐。兼之通常伯乐虽有识人之才,却不见得有济世之能,故难免与所荐的才气过人的千里马产生龃龉,于是恩将仇报的故事便一再重演。比如管仲就是因为鲍叔牙的举荐,才得以从待死的囚徒,一跃成为齐桓公的辅弼大臣,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也成就了自己的盛名。然而管仲对于自己的伯乐鲍叔牙也颇有微词,他在临终之前,齐王询问执政的继任者,提及鲍叔牙,管仲说:“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知恩图报的人很常见,但施恩不图回报的人却少闻,则唐人娄师德其有是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